城市映像|柏林一座廢棄間諜站的前世今生

一座國家的首都通常被認為是該國的象徵,然而,德國首都柏林卻被公認為“最不德國的城市”。其中緣由,除了東西德分裂的歷史以及柏林牆倒塌後貫徹柏林的自由主義精神,一反德國主要城市(慕尼黑、漢堡、法蘭克福)的秩序井然,柏林依然現存大量城市廢墟,每處廢墟都是一座可供探險的博物館,待人挖掘其中與二戰、冷戰以及其他社會政治變革息息相關的歷史遺存。

城市映像|柏林一座废弃间谍站的前世今生

柏林惡魔山間諜站全景

城市映像|柏林一座废弃间谍站的前世今生

間諜站。 朱曉聞 圖

位於柏林市區西部的“魔鬼山”就是這樣一處在今天看來充滿玄幻色彩的城市廢墟,它的歷史可追溯至二戰結束後的1945年。當時的柏林同德國其他130座城鎮一起,經受了皇家空軍投放的一百萬噸炸彈,多數建築物被夷為平地,全德大約三百五十萬家庭、七百五十萬人口流離失所,而柏林是重中之重。

由於男性人口大幅減少,戰後重建主要依靠婦女的力量,“惡魔山”就是靠柏林婦女徒手撿拾的戰爭瓦礫堆積起來的海拔120.1米的山丘。在這座山丘下面,埋藏著由希特勒的首席建築師艾伯特·斯佩爾設計的納粹軍事訓練學校。戰後,盟軍試圖摧毀它,但因其結構過於堅固而失敗,於是,他們就每天用80輛卡車運載瓦礫,最終,主要依靠婦女收集到的7000立方米瓦礫,堆成了這座“惡魔山”。而這些婦女也因此獲得了“瓦礫女性”(Trümmerfrauen)的名號。

城市映像|柏林一座废弃间谍站的前世今生

“瓦礫女性”。 朱曉聞 圖

城市映像|柏林一座废弃间谍站的前世今生

“瓦礫女性”。 朱曉聞 圖

1961年,正值冷戰時期,美國人和英國人在“惡魔山”上設立了監聽站,正如我們熟悉的電影《竊聽風暴》那樣,監聽站的作用在於瞭解俄羅斯控制下的東德情況。之後兩年,更永久的設施在這裡逐步落成,並漸次成為西方最大的,也可以說是最重要的間諜站之一。構成這座監聽站的有三幢巨大的球形大樓,兩座天線罩位於建築物頂部,約有三層樓高,另一座位於六層樓高的位置,遠遠看去,就像是古代人想象的未來建築。

城市映像|柏林一座废弃间谍站的前世今生

間諜站遠景。 朱曉聞 圖

一位曾在此工作過的美國老兵介紹說,他當時為美國國家安全局工作。每天的任務就是通過監聽設備,截獲東德的通訊信號,並把其中重要的談話內容記錄下來,其中還包括辨認談話人的身份,並分析對方的企圖。“比如,我們曾經截獲了這樣一段話,某人訂購了三千個麵包,作為之後四天的食品,我們可以從中得到什麼信息呢?演習中,一個士兵會吃幾個麵包?應該是三個,就是說,士兵人數可能在一千人左右。”

在這位老兵看來,冷戰最終沒有演變為第三次世界大戰,與東西方的情報工作息息相關,因為嚴重的軍事事件往往在過度恐懼和意外中發生,但通過雙方的互相竊聽,就避免了驚恐和過度的軍事反應。

城市映像|柏林一座废弃间谍站的前世今生

畫上塗鴉的軍工機器。 朱曉聞 圖

不過,這座曾經的間諜站現在已經成為了旅遊景點。在陽光明媚的天氣,絡繹不絕的遊人不斷趕來,其中除了好奇心重的年輕人,還有不少以家庭為單位的造訪者。畢竟,“惡魔山”被樹林環抱,生態環境優美,十分適合喜歡在野外徒步的德國家庭。

城市映像|柏林一座废弃间谍站的前世今生

藝術塗鴉隨處可見。 朱曉聞 圖

如今,令“惡魔山”大放異彩的,除了它具有神秘色彩的歷史和依然維持廢墟的現狀,還有被藝術家“佔領”和重新打造的空間。在這裡,藝術塗鴉隨處可見,用收集來的廢舊自行車和形形色色的材料搭建起來的雕塑也不斷壯大,甚至,越來越多的音樂演出(例如以噪音為主題的實驗音樂節)也會在此舉辦。

城市映像|柏林一座废弃间谍站的前世今生

球形樓頂內部。 朱曉聞 圖

不過,因為人口密度和文化的原因,柏林是一座很難繁忙起來的城市,即使達到了在當地人看來“絡繹不絕”的程度,其實也不過時而會有三三兩兩的遊人路過。現在,大樓的主體已經被保護起來,遊客不能擅自進入,但依舊有人跨越圍欄、跳開障礙。而這在柏林,就和行人隨意穿馬路一樣正常。

地址:Teufelsbergchaussee,14193,柏林

交通:乘坐S9或S75到Heerstraße或S1到Grunewald並從那裡步行或騎自行車前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