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搓的“白條”是什麼?

用戶72577052240

我們平時搓澡的時候,會搓出灰色,白色條狀的東西,很多人會發現,即使每天搓澡,也會搓出像白條這種東西,感覺身體怎麼也搓不乾淨,其實搓澡時出現的白條為一些皮屑、油脂、出汗、汙濁物。

體內代謝的皮屑、油脂加強,平時出汗等這些東西就附著皮膚表面,加上空中灰塵,搓澡時就有了灰白色條狀物,洗澡時反覆搓,一般都會搓出些白條。但這並不表示就是身體髒的原因,為人體每日代謝形成。

常用力搓澡不利肌膚健康:

1、洗澡有益人體健康,可是過勤搓澡尤其有些人搓澡過於用力,這樣就不好了。總搓澡有損身體,易損壞到角質層,使皮膚受到刺激,造成溼氣入體。

2、總搓澡,肌膚保護屏障就會變差,尤其夏天氣溫溼熱,不少人洗澡更勤,在加上常開空調等,很易令溼氣進到身體。

3、過勤搓澡會易引起皮膚病。過多搓澡,易導致皮膚髮紅、疼痛,若在使用刺激的沐浴品,就易造成皮膚起皮、瘙癢等。所以,洗澡時不宜天天用力搓。

4、若進行了劇烈運動,不宜搓澡、飯後不宜立即搓澡。搓澡時間不宜太長,太用力,選用質量好的沐浴露品。洗過熱水澡,可以喝些熱茶,能補充流失體液,有利人體排毒,抵禦溼氣入體。

5、平時總吃油膩食物,缺乏運動人群,搓澡時,搓的泥就多。

6、日常壓力過大、總熬夜人群,皮膚變差,毛孔變粗,皮脂腺分泌加速,也可導致人身上泥增多。


共享醫生網

洗澡搓出來的“泥”是什麼?

洗澡搓出來的“泥”,其主要成分是皮屑、油脂、汗水、灰塵等,人體新陳代謝不停進行著,皮屑就是代謝在體表的產物,體內的毒素多是通過脾胃代謝送出,排出分泌物如油脂、汗水等,還可能是皮膚露在空氣中吸附的灰塵。

愛吃油膩,不運動的人搓出來的“泥”會更多,這類人常常會有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之感,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溼氣也越多,久之,必然會導致溼氣攻入脾臟,引發一些病症。

人體新陳代謝產生的皮屑、皮膚呼吸的分泌物無時不刻都在進行著,即便每天洗澡將它們搓乾淨了,第二天它們仍會“捲土重來”。再一個產生因素就是汗水了,不管你運動還是不運動,人體都會流汗,因為體溫或是情緒上的輕微變化都會出汗。在睡眠的特定階段,控制體溫、心率等的自主神經運轉,也會使汗腺分泌汗水。

這些原因會導致“泥”變多

1.內分泌紊亂。在生活中壓力大、經常熬夜的人,皮膚會較差,毛孔粗大,皮脂腺分泌不斷加快,男性體內的雄性激素分泌往往高於女性,這樣也會造成身體中的泥多。

2.皮膚代謝快。皮膚每時每刻都在代謝,皮膚最外層的角質層,能保護皮膚、保溼皮膚,但是皮膚代謝過快就會致使不停出現新的角質層,角質層越來越厚,搓澡的時候“泥”就變多。

洗澡時是否有必要用力搓“泥”?

在洗澡的時候,很多人會搓皮膚,這樣能將皮表的汙物、汗漬連同“泥條”脫落下來,這些“泥條”你不可能一次就能除盡,不過別擔心,沒被搓掉的深層角質細胞在你下次洗澡的時候又會被搓掉,過分搓“泥”只會導致表皮過於薄嫩而得病。

關於洗澡的頻率,在天熱的時候可以洗勤快些,天冷時,則可以減少頻次。此外,皮膚乾燥或患有冬癢症、魚鱗病、銀屑病、溼疹的患者洗澡的頻次不宜太勤。


39健康網

哈哈,這是一個有點重口味的問題。

所謂“白條”、“灰”其實主要成分就是我們皮膚產生的角質層、皮脂、鹽分和灰塵。首先看看什麼是角質層。

我們的皮膚分為表皮層、真皮層和皮下組織。最外邊的就是表皮層,這裡的細胞分裂增殖很活躍,不斷產生死細胞充實角質層。

這個功能設定非常重要,因為我們的皮膚直接喝外界接觸,不斷受到各種各樣的摩擦,所以這些角質層的死細胞就成為一種保護結構,反正被磨掉了也不怕,還會源源不斷的補充新的角質細胞。

所以這就構成了“白條”中的主要成分——角質層死細胞。

另外,我們的皮膚還有豐富的皮脂腺和汗腺,不斷分泌皮脂和汗液。汗液乾燥後會留下鹽粒,所以“白條”中還有皮脂和鹽分。而且在面部。雙手等暴露部位,還會不免沾染很多空氣中的灰塵,這些都構成了“白條”。但是相比角質而言,只是次要成分了。

我們如果每天搓一次澡,就很難搓出來“白條”,要是隔了好幾天才洗,則會搓出來很多。這就是因為皮膚產生角質的速度是一定的,如果經常搓就不會太多。而且這樣會讓皮膚喪失保護的屏障,容易敏感易受損。

但是如果不搓澡也不好,角質、皮脂和汗腺分泌的其他物質都是微生物熱愛的食物,如果不及時清理的話,容易滋生病原體,產生異味和皮膚問題。

所以搓澡應當掌握好頻率,一般年輕人一週認真搓澡一次,老人適當延長到兩週即可,沒必要每天都搓。過猶不及。


菲利普醫生

冬天天氣涼的時候,我們洗澡時都會拿著澡巾使勁搓,每次看到那些灰色的泥條狀東西,就會很有成就感。一直以來認為這些泥條是因為長時間不洗澡形成的,可是夏天馬上來了,很多小夥伴發現每天都洗澡,可是為什麼每次洗澡還會搓下那麼多“白條”狀的東西?我們每次洗澡搓下來的是什麼?

在天氣涼爽的季節裡,我們洗澡次數減少,所以每次洗澡都會用澡巾大力揉搓皮膚,認為這樣才可以洗乾淨皮膚。洗澡時揉搓的過程中,在去掉汗水、灰塵的同時,也把我們肌膚脫落的角質層死皮給搓掉了,所以在冬季洗澡時搓下來的是灰色的泥條;而夏天我們洗澡次數明顯增加,幾乎每天都會,皮膚上殘存的灰塵相對較少,因此,夏季揉搓下來的呈白色的泥條。

適當搓澡對我們肌膚起到清潔的功效,可是經常性的大力搓澡,會對我們嬌嫩的肌膚造成損害。皮膚表層主要有角質層和皮脂層組成,若每天洗澡時用澡巾揉搓皮膚,相當於每天都給皮膚去“死皮”可是我們人體表皮細胞的代謝過程一般是28天,新的角質細胞還沒生長出來就被去掉,對角質層的傷害就會很大,皮膚表層角質細胞的含水量下降,皮脂分泌減少,皮膚就會出現乾燥、脫屑現象。此時如果還不注意,過度清潔,用力揉搓,就把相對稀薄的皮脂層徹底搓掉,則加劇皮膚乾燥、脫皮,甚至出現瘙癢、過敏等一系列乾燥所致的皮膚病變。這也就是為什麼每次我們洗完澡出現皮膚刺痛或瘙癢的原因。

如果您對這個問題有好的建議,歡迎您在下方留言評論


王桂真營養師

如果單純說的是“白條”,那麼就是以皮膚角質層為主的物質,皮膚的角質層是皮膚最外的一層死亡乾燥的細胞,我們可以在下圖中看到:

角質層大約有5~10層細胞,我們每天都在新生,也每天都在脫落,它是我們皮膚的第一道防線。有的人會說,只有幾層細胞,我怎麼會搓下來那麼多東西呢?用一個形象的例子,就是在沒有沙塵的天氣時,家中地板上的灰塵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我們脫落的角質細胞,可以想象我們能脫落多少物質了。

而搓下來的“白條”之所以能成球而不易溶於水,是因為我們的角質層外面還有一層由皮膚分泌的油脂,他會讓搓下來的白條類似於油泥,從而可以成條狀。

當然如果是在外勞作,那麼搓下來的往往是黑泥,同時量很大,這裡面就有很多灰塵的存在了。

不過在這裡面要提醒一下,人體角質層和外側的油脂及其他分泌物具有保護、保溼、抗菌等等功效,過度的搓洗只會讓皮膚失去保護,從而更容易發乾(和經常洗臉洗頭損傷膚質髮質一個原理),同時也會讓皮膚變得敏感,容易發生過敏。

事實上大多數正常生活的人都不需要搓澡,僅需要定時用清水和洗浴用品清潔即可,可以在清洗灰塵的基礎上不損傷人體自我結構。當然,如果滿身是土的話還是搓搓更加乾淨,不過不要過度的搓洗。

至於北方人搓澡多,一方面是文化差異的關係,像北京的澡堂文化,另一方面也是一種放鬆,例如洗浴場所或健身場所,同時也和北方的沙塵天氣有關。只能說是多種因素作用產生的一種地域文化而已。

馮生健談是一個倡導循證醫學的科普賬號,期待您的關注



馮生健談


大家洗澡的時候有沒有從身上搓下"白條"或者“泥”?以前經常有句玩笑話,你身上搓下的“泥”都可以去蓋房了!其實這個現象幾乎每個人都遇到過,但是關於這些“泥”的秘密,你知道是什麼嗎?

“泥”到底是什麼?

研究表明,“泥”的主要成分是皮屑、油脂、汗、灰塵。

人體的器官每時每刻都在運作,幫助人體新陳代謝,代謝在體表的產物就是皮屑。人體的毒素都是通過脾胃代謝送出體內,排出很多的分泌物出來,比如油脂、汗水等。人的皮膚暴露在空氣中,也會吸附很多灰塵。

為何身體有那麼多“泥”?

新陳代謝產生的皮屑和皮膚呼吸的分泌物無時無刻都在進行著。即使每天洗澡將皮膚上附著的這些東西都搓乾淨了,第二天還會有新的覆蓋上來,生生不息。

不管我們是否活動,身體都在默默出汗。不只體溫的變化,情緒的變化也會導致身體出汗,只不過有時候不明顯,我們不能清晰感覺到。特別在睡眠的特定階段,控制體溫、心率等的自主神經可能會加速運轉,進而使汗腺分泌汗水。

洗澡猛搓好嗎?

大多數人都會習慣,在洗澡的時候,直至搓到皮膚髮紅才覺得洗乾淨了,其實大可不必。正常的皮膚表面有皮脂腺、汗腺分泌物及脫落的上皮細胞,形成的酸性保護膜及角質層,只有0.1mm厚,呈現弱酸性,它的主要作用是阻止病菌和有害射線入侵人體的第一道防線,它的更換速度緩慢,如果用力搓,會使表皮角化層過多脫落,皮膚會變得乾燥,還會讓病菌和有害物質乘虛而入,易患毛囊炎等多種皮膚病。

另外,洗澡的時候不要把皮膚搓傷,這樣容易被溼氣入侵,導致我們身體的各種不適。為何這麼說呢?要是你的體內變弱,身體的抵抗力就弱了,這就給了溼氣侵襲的機會,導致體內溼氣加重。

這樣洗澡更健康

夏天一般每天沖洗一次即可。但若是油脂分泌旺盛,或是出汗較多的人,可以多衝洗幾次。老人一般皮脂分泌較少,可以適當減少洗澡次數,但也應保持每天擦一擦的習慣。洗澡時,時間不應超過20分鐘,水溫以30℃-45℃為宜。

正常洗澡的次序應該是:洗臉-洗澡-洗頭。第一步洗臉是因為人體淋浴熱水後,毛孔會迅速擴張,先洗臉可避免臉部毛孔進入過多灰塵,造成阻塞。再洗澡,最後洗頭。一是可以避免冷熱的交替刺激腦部血液循環;二是因為先洗澡,頭皮和頭髮會在蒸氣中得到滋潤,有益於清潔和頭皮健康。



良醫濟世

當我們洗澡的時候,總會感覺身上有髒東西,用力搓皮膚的就會出現“泥”一樣的東西,這些“泥”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我們用力搓皮膚會出現這些情況?難道是我們的身體出現了什麼問題嗎?那麼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這些“泥”是什麼吧!

這些“泥”到底是什麼?

搓出來的“泥”的主要成分是皮屑、油脂、汗、灰塵

人體的器官每時每刻都在運作,幫助人體新陳代謝,代謝在體表的產物就是皮屑。人體是毒素都是通過脾胃代謝送出體內,排出很多的分泌物出來,就如油脂、汗水等。也可能是皮膚露在空其中吸附的灰塵。

身體哪來那麼多的“泥”?

因為人體的新陳代謝產生的皮屑和皮膚呼吸的分泌物無時無刻都在進行著。

即使每天洗澡將皮膚上附著的這些東西都搓乾淨了,第二天還會有新的覆蓋上來,生生不息。

無論你動還是不動,出汗其實都在默默進行著,體溫或是情緒上的輕微變化都有可能導致出汗,只是有時候我們不能清晰感知罷了。尤其是在睡眠的特定階段,控制體溫、心率等的自主神經可能會加速運轉,進而使汗腺分泌汗水。

搓“泥”一定要適當

人體皮膚的表面是有一層角質膜的,它是皮膚的天然屏障保護層,可以減少體內水分蒸發,抵制各種有害微生物的侵襲,保護肌膚的溼潤和健康。如果你平時使勁搓,當然會破壞這層角質膜,很容易導致肌膚的敏感,從而出現紅血絲,更重要的是會加重皮膚乾燥,最嚴重的會誘發瘙癢症等。

對於女性來說,越搓就越不好,要死保護膜受損,那麼皮膚就會越來越差,為何?前一段就知道了。所以搓不需要天天搓,過於頻繁地搓澡,反倒讓我們的皮膚損,這一搓就搓掉了我們皮膚一道重要的生理防線。

如何合理的洗澡?

1、一天建議洗一次。

如果油脂旺盛可以適當增加次數。勤洗澡,沒錯,太勤對身體就不太好了

2、洗澡時間不宜過長。

淋浴建議3~5分鐘,盆浴20分鐘左右,過長則會脫水,過短會達不到洗澡的效果。

3、脖子、腋下等容易流汗的地方不要過度的搓。

因為此處會有角質皮膜,角質皮膜是保護皮膚的屏障保護層,如果過度就會破壞角質皮膜,從而會有各種種微生物侵襲,導致皮膚過敏,瘙癢等症狀。

洗澡注意事項

1、飽食後

飽食後,大部分血液流向消化器官,這時用熱水洗澡會讓血液循環加快,胃腸道的血液就少了。

通常建議吃飯半小時後再洗澡。

2、飲酒後

飲酒後,酒精會抑制肝臟的活動,影響糖原釋放。血糖濃度會降低,此時洗澡易引發低血糖,造成暈倒,甚至休克。如果喝的酒不多,最後休息半小時再洗澡;醉酒者則要等酒醒以後。

3、洗澡時順便用淋浴水洗臉

很多人喜歡在洗澡時順便洗頭洗臉,但做這件事前,有兩點需要注意:

①淋浴時的水溫洗澡正合適,可用來洗臉,溫度其實過高了。清潔面部最好用30℃左右流動的溫水,水溫過高會刺激皮膚,長期用過熱的水洗臉,皮膚會變得更脆弱。

②有研究表明,大多數家庭的淋浴花灑中含大量細菌,而且很難清潔根除。比起水龍頭,花灑使用頻率低,細菌更容易在“死水”中滋生,用淋浴水洗臉,感染細菌的幾率更大。

4、洗澡時間不宜過長

洗澡雖然舒服,也要控制好時間,否則“享受”就變成“難受”了。如果泡上一兩個小時的澡,不但對身體沒好處,還可能誘發缺氧、休克。每次洗澡,淋浴只需10-15分鐘即可,泡澡不宜超過20分鐘。尤其是有高血壓、心臟病的人,更需縮短洗澡時間。


很多人都認為洗澡搓出的“泥”就是附著的灰塵,因此只要能搓出泥,就代表著身上“髒”! 於是每次洗澡總是卯足力氣搓,甚至搓到皮膚髮紅、變疼。殊不知這種行為你是在傷身!

每天都搓,依舊會有“泥”!

有人會發現,即便每天洗澡,甚至一天都沒出門,但每天還是能或多或少的搓出一些灰白灰白“泥”,其實,每天都搓,依舊會有“泥”!

那洗澡搓出的“泥”到底是啥?

搓出的“泥”中有皮屑、油脂、汗、灰塵四大主要成分。

新陳代謝產生的皮屑和皮膚呼吸的分泌物(油脂、汗水等)無時無刻都在進行著。即使每天洗澡將皮膚上附著的這些東西都搓乾淨了,第二天還會有新的覆蓋上來,生生不息。

不管你動不動,你其實都會出汗,只是有時我們不能清晰感知罷了。特別是在睡眠的特定階段,控制體溫、心率等的自主神經可能會加速運轉,進而使汗腺分泌汗水。而人生活在空氣的環繞中,裸露的皮膚沾染到空氣的灰塵,再正常不過了。因此,每天洗澡幾乎都能搓出泥。

用力搓才幹淨?其實很傷身!

皮膚表面的角質層、脂質膜共同構成了皮膚的屏障保護層,反覆使勁搓澡會過度地消除人體表面看似很髒的保護層,最終對保護膜形成破壞。

皮膚保護膜遭到破壞,皮膚的免疫力自然會降低,抵禦微生物侵襲能力也會隨之降低,於是可能會導致肌膚敏感,出現紅血絲。同時還可能會加劇皮膚乾燥,甚至誘發瘙癢症等。

搓澡不過頭的訣竅

很簡單,洗後用手指搓皮膚能聽見吱吱的聲音,就說明搓洗過度了。

別“攢著洗,用力搓”,及時清除皮膚上附著的排洩物和灰塵,脖子、耳後、腋下、手腳關節處等平時流汗較多但又不易常清洗的部位重點搓一下即可,但用澡巾搓澡特別要注意力度,以皮膚不發紅不疼為準。

這樣洗澡才健康

▪ 夏天一般每天沖洗1次即可。油脂分泌旺盛或出汗較多者可多衝洗幾次。

▪ 洗澡時間別超20分鐘,水溫以30℃~45℃為宜。

▪ 正常洗澡次序應是:洗臉→洗澡→洗頭。

▪ 血壓過低時、酒後、飽餐後或飢餓時均不宜立即洗澡。

▪ 老人洗澡前最好做5分鐘熱身,如原地踏步、扭腰、搓腳等。


我第一次洗北方大學的澡堂,身為廣東人18年來都在獨立衛浴與隔間度過,一進去就看到全是裸體,裸體還有說有笑嬉笑打鬧,在我洗的時候還有學姐給我搭話,問我哪裡人啊,宿舍樓多少啊,廣東早茶怎麼樣啊,我們竟然就在澡堂赤裸相見的促膝長談了半小時,自殺了。(其實我一直覺得洗澡的時候有個人聊天挺好的)

2

第一次洗大澡堂子是在大連,我竟鬼使神差的叫了搓澡服務,然後像白條豬一樣躺在案板上,搓澡師傅熟練的搓來搓去,竟然還會拎著丁丁搓蛋蛋,實在是太羞恥太刺激了。(北方人就是這麼豪爽)

3

江蘇人去廣東讀高中,發現媽的居然還有男男授受不親,為了防舍友偷看,洗澡居然穿內褲。(這估計是防爆菊,不止防偷看)

4

南方的我第一次進大學澡堂看傻了,滿腦子只有 酒池肉林這個詞,完了說了一句這場面真想拍下來,然後就被妹子當變態看了。(還特麼能男女混浴?)

5

北方人,大一的時候第一次在宿舍洗澡,脫得光光的進去洗,一出來感覺在女生宿舍一樣,7個南方舍友都跟女孩子似的,都不理我了。(下回把他們都扒光了就好了)

6

我的南方舍友第一次去澡堂是穿著內褲洗的,結果反而成了全澡堂的焦點。

7

在西安某城建大學,一個花灑下面能站五個人,作為南方的我幾乎要奔潰,你你你,你洗澡水濺我身上了。

8

這裡江蘇,我們學校的澡堂是外包的,學校又在鬧市區,總是有大媽進來蹭我們的澡堂用,有一次在澡堂裡一個大媽問一個妹子要不要互相搓背,妹子驚恐的拒絕了,另一個妹子聽到了,表示願意和大媽合作,於是兩個人在大家奇怪的注視下愉快的搓背聊天。

9

我的南方室友第一次進澡堂直接嚇哭了,說洗個澡跟下餃子似的。(作為北方的我感覺他說的是游泳池)

10

南方人到北方上學,第一次進澡堂,感覺波濤洶湧,吹彈可破,呆呆的站了好久,才羞羞的和肉肉們一起洗澡。(我們都是看到胸大屁股翹的就上去摸兩把)

11

我以為會有男女混合澡堂出現,然而居然沒有。

12

南方人,大學第一次走進浴室,穿著睡衣端著洗臉盆,一看,白花花的一片,一直傻站著不敢脫,每個從我身邊走過的人都用怪異的眼神看著我,大四的時候,去澡堂比誰都拖得快。

13

西安某大學,號稱宿舍條件全西北最佳,每個大間有一個獨立洗澡間。但是!北方舍友好熱情,敲個門:今天有熱水嗎?我:有。然後他就進來了!進來了!進來了!

14

作為一個純正的東北人,在南方上大學,學校澡堂子叫浴室,剛開始還沒注意,第一次去的時候,發現一人一個小屋,脫洗搓全在那一個屋裡,沒有搓澡大媽…沒有送水的店主……我當時反正是深深的絕望了……同時也理解為啥叫浴室了……就是一個自己給自己洗澡的屋。(其實我覺得南方那叫沖涼,不叫洗澡)

15

大學6人宿舍,當最後一個家長回去後,我們第一件事是去洗個澡。

然後新疆的小小個的妹子在大澡堂脫衣服的時候,一驚一乍:哦吼,要脫內衣了,哎呀,要脫內褲褲了……

另一個河南妹子勸我,你現在不脫進去就是你尷尬啦,我先進去啦。

然後我們,還沒記清楚大家的名字,就已經赤裸相見了……

誰能想象三四個人後面給前面的人搓背,大家連成一條線的樣子,畫面感老強了。

16

大學時座標西北,算是北方,有來自西南四川省的同學平生第一次見到搓澡巾,對此發明歎為觀止,並在大一寒假過年探家期間購買了大量此搓澡神器饋贈親友。


邱邱嗶生活

其實這些“白條”主要是皮屑、油脂、汗、灰塵。不過在北方地區更願意叫它們“泥”。

這些東西的存在太正常了,正常到你每天洗澡的話就會發現每天都能搓下來點泥出來。於是就會發出“啊我身上好髒!搓完了身上好爽!啊我現在好香香好白白好乾淨呢!”的感嘆。

甚至於之前看到過一個笑話,說某大學女生宿舍裡有四個女孩,三個南方人一個東北人。三個南方女孩每天都洗澡打沐浴露,認為自己身上非常乾淨。東北女孩看不下去了,說“就你們醬嬸的也能算洗澡?”於是祭出了大殺器——搓澡巾。給三個南方女孩搓了一下之後,她們三個都開始懷疑人生了……後來這個宿舍就人手一個搓澡巾了。

話說回來,其實都不用想這麼多。因為人體每天都要進行不間斷的新陳代謝,所以身上永遠在不斷地產生皮屑、油脂、汗,空氣中又永遠都有灰塵。所以每天洗澡搓澡的話,你都會驚訝發現總能搓點泥下來。

不過,說是這麼說,真要每天都洗澡每天都搓泥,身體也吃不消。所以不要清潔過度,比如搓到皮膚都紅了,可能心裡覺得“這才幹淨,這才爽”其實有可能會破壞皮膚本身的保護屏障,反而可能會在洗澡後覺得身上又幹又癢。

至於說南方人為什麼洗澡不搓澡,這完全是因為地域文化和生活習慣導致的。完全沒必要深究這個問題。


大醫本草堂

我們平時洗澡搓身體時會發現搓出一些白條,有些愛乾淨的人就納悶了,為什麼我每天洗澡可身體還是那麼髒啊,咋就洗不乾淨呢。那麼,搓下來的這些白條究竟是什麼呢?

搓澡搓下來的白條主要成分包括:皮屑、油脂、汗、灰塵。身體進行新陳代謝,一些體內代謝的皮屑、油脂、汗水會依附在皮膚表層,再加上空氣中灰塵,所以我們在搓澡時就出現了灰白色長條物,只要洗澡用力搓都會或多或少的搓出一些白條。

但是要清楚,這並不一定是身體髒造成的,而是身體每天都在進行正常代謝造成的,不需要過於擔心。

經常洗澡有利於身體健康,但是經常用力搓澡是不好的。經常搓澡會損害身體,會破壞角質層,刺激皮膚導致溼氣侵入。

常常搓澡,我們皮膚的天然保護屏障會越來越差,加上夏季溼熱又愛用空調、風扇,溼氣很容易入侵體內!過度搓澡可誘發或加重皮膚病。

經常搓澡,皮膚會發紅帶疼,這時候再用刺激性強的沐浴露,會容易引發皮膚皴裂起皮或瘙癢症狀。

所以我們平時洗澡時最好不要每天都用搓澡巾用力搓皮膚。

另外,不能在劇烈運動後、飽食後搓澡。同時,搓澡的時間不能過長,不能過於用力,一定要使用質量好些的沐浴露。

洗完熱水澡後,喝一杯熱茶水,一方面可以補充人體流失的體液,另一方面還有助於身體排毒,抵禦溼氣入侵。


家庭醫生在線網

隨著氣溫驟降,越來越多的人都受不了寒冷天氣的刺激,有些人喜歡在澡堂裡泡泡澡。洗澡的過程就免不了搓澡,有時候用力一搓,還會搓下來黑呼呼的泥(這人身上泥挺多),有些人或多或少總能搓出一點“白條”——灰白灰白的細長條兒。

那洗澡搓下來的“白條”到底是什麼?怎麼總搓還是會有?

這些“白條”的主要是皮屑、油脂、汗、灰塵。我們的身體每時每刻都在進行新陳代謝,代謝在體表上的是汗和“泥”。

中醫上講,“脾主運化”,肝臟代謝身體內毒素後經過脾臟功能輸送到體表、體外,排出很多的分泌物出來,比如油脂、汗水等。也可能是皮膚露在空其中吸附的灰塵。

為何天天洗澡身體還是會有“泥”?

人體的新陳代謝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自然身體會產生的排洩物、分泌物等,所以即使每天洗澡,洗得乾乾淨淨了,到第二天還會有新的覆蓋上來。

不管人是安靜的睡眠還是大汗淋漓的運動,身體都會通過皮膚“出汗”排出毒素;

在睡眠的特定階段,控制體溫、心率等的自主神經可能會加速運轉,進而使汗腺分泌汗水;在大汗淋漓運動中,身體代謝會更快,促使更多“泥”排出來。

為何北方人洗澡那麼用力搓,卻看不到南方人“搓澡”?

在北方,大街小巷總能看到“洗浴”兩字,在北方“搓澡”很正常,而且洗澡時都會很用力。北方的氣候比較乾燥,會導致皮膚乾燥出現很多“皮屑”,而用力搓是為了搓得更乾淨。而且北方冬天很冷,在家裡沖澡不僅讓人感覺洗不乾淨,還會很冷,而在澡堂里人多,“暖和”,在裡面能“盡情”的搓泥!

在南方很少能看到“大眾洗浴”等專門洗澡的地方,因為南方空氣溼潤,很多人習慣天天沖澡,為了方便都會選擇在家裡衝,所以南方人洗澡時多用浴花,北方人多用搓澡巾。

提醒:過度搓澡會有三大影響

1、破壞角質層

角質層對皮膚來說,就像個保護膜,可以減少體內水分蒸發,抵制各種有害微生物的侵襲,保護肌膚的溼潤和健康。

如果你使勁搓,就會破壞這層角質膜,很容易引起肌膚的敏感,從而出現紅血絲,而且還會加重皮膚乾燥,嚴重的會誘發瘙癢症等。

2、誘發或加重皮膚病

搓泥,講究個適可而止,輕輕搓一下搓掉表層的灰塵和汗液混合物,再搓就會到皮脂層了,發紅帶疼的那種搓法,完全容易讓皮膚髮生皴裂或瘙癢。

如果再加上使用香皂、沐浴露,會使皮膚變得更乾燥,引發乾燥性皮炎!

3、溼氣入侵體內

適量的搓一搓就好,不要把皮膚搓傷了,搓傷了很易被溼氣入侵人體,導致各種不適應。為何這樣說呢?要是你的體內變弱,身體的抵抗就弱了,這就給溼氣侵襲的機會。

如何健康的洗澡?

一、洗澡頻率和水溫要求

夏天人體分泌旺盛,出汗較多,可以每天沖洗一次;而春秋冬天氣不熱,洗澡建議一週2-4次,具體也要因人而異,身體較胖和皮脂腺分泌旺盛者,可適當增加洗澡次數。老年人皮脂腺分泌減少,可適當減少洗澡次數。

不論春夏秋冬,洗澡時間均不宜過長,每次洗澡時間以15~30分鐘為宜,以防心腦缺氧、缺血。

澡水的溫度應與體溫接近為宜,即30~45℃,若水溫過高,會使全身表皮血管擴張,心腦血流量減少,發生缺氧。

溫馨提示:

孕婦洗澡時的水溫更要注意不要太高,以防發生胎兒缺氧,影響胎兒發育。

洗澡後,喝一杯溫乎茶水——補充人體流失的體液,有助於身體排毒、抵抗溼氣入侵。

取蒲公英、荷葉,玫瑰花,一起泡一杯蒲公英荷錢茶水喝,可以幫助人體排毒的同時,還可以刮油消脂,健脾祛溼!

經常用蒲公英泡水,可以幫助排出全身毒素,並且蒲公英有廣譜殺菌的效果,可以預防身體炎症,還可以去除體內溼氣,改善溼熱引起的痘痘問題;荷葉有健脾昇陽,利水祛溼的效果,還有刮油消脂的作用,適合身體減重飲用,玫瑰花起到溫和調節,滋養心脈,疏肝解鬱的效果。

二、什麼情況下不應洗澡

1、飽餐後和飢餓時不應洗澡

飽餐後洗澡,全身表皮血管被熱水刺激擴張,較多的血液流向體表,腹腔血液供應相對減少,會影響消化吸收,引起低血糖,甚至虛脫、昏倒。

2、酒後不應洗澡

酒精會抑制肝臟活動,阻礙體內葡萄糖的恢復。而洗澡時,人體內的葡萄糖消耗會增多。酒後洗澡,血糖得不到及時補充,容易發生頭暈、眼花、全身無力,嚴重時還可能發生低血糖昏迷。

3、血壓過低時不應洗澡

在水溫過高時,人的血管擴張,低血壓的人易出現一時性腦供血不足,發生虛脫。

三、什麼人不宜洗澡

1、發燒時不應洗澡

當人的體溫上升到38℃時,身體的熱量消耗可增加20%,身體比較虛弱。此時洗澡,容易發生意外。

2、患嚴重心臟病、高度貧血、尿毒症、高壓達180毫米汞柱以上的高血壓、心肌梗死、急性腎炎、急性肝炎、外傷等患者都不宜洗澡。

四、什麼人不宜常洗澡

1、腦血管病患者不宜常洗澡

洗澡時產生的熱刺激,會使患者體內血流加速,進而增加血液對血管的壓力。當血流通過某些局部病變部位時,容易發生血管破裂。

2、癲癇患者不宜常洗澡

洗澡時,由於大量的水蒸氣被吸入體內,使得體內含氧量下降,加之機體排出的汗液增多,電解質平衡被打亂,易造成暫時性機能紊亂,誘發癲癇。

3、老年人洗澡不宜過頻

老年人體力較弱,皮膚變薄,皮脂腺逐漸萎縮,洗澡過勤,皮膚容易變得乾燥,引起瘙癢。洗澡時水溫過高,體內熱量不易散發,還易造成毛細血管擴張而引起大腦缺血,發生頭暈,甚至暈倒。

沐浴應有序:先洗臉、再洗頭、後洗澡

當你進入淋浴房後,熱水一開,就會產生騰騰蒸氣,而人體的毛孔遇熱會擴張,如果當你在此時沒有先將臉洗乾淨,臉上積累了一天的髒東西,便會趁你毛孔大門開啟之時,潛入你的毛孔。久而久之,你的毛孔便會被這些髒東西擠得越來越大,佔據著本不應該屬於它們的領地,你臉上的痘痘也會愈冒愈多。

洗過澡後,再洗頭,頭上的油脂不小心會使背部再次“汙染”,所以還是自上而下的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