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得主:比特幣不是一個好想法

诺贝尔奖得主:比特币不是一个好想法

诺贝尔奖得主:比特币不是一个好想法

✎ 編 者 按

區塊鏈和比特幣的暴富神話,讓資本和人都趨之若鶩。這讓比特幣看起來像21世紀版的鬱金香狂熱。

诺贝尔奖得主:比特币不是一个好想法

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埃裡克·馬斯金

首先,區塊鏈本身是值得肯定的。它是一種令人激動的新技術,具有很大的顛覆性效應。在區塊鏈技術的基礎上,人們可以不通過銀行就進行便捷、安全的轉賬,也不需要相互瞭解身份以及相互信任。這是區塊鏈的獨特之處,它讓更多交易成為可能。

另外,他還可用於傳輸敏感信息、投票、物流等方面,保證完全的匿名和安全。加密貨幣應該是人們最熟悉的應用,但對加密貨幣本身,我並不樂觀。

比特幣給我們帶來了哪些之前沒有的好處?為什麼要加密貨幣?

可能有人說,加密貨幣能夠讓現有現有貨幣儲存和交易變得更方便,但需要注意的是,各國政府並不感興趣。

在很多方面,現有貨幣都比比特幣更好。比如不容易被投機,而比特幣的投機性很強,它的價格隨時都可以大起大落,無法預測。對投機者而言,這是好事,但對整個社會不是。

另外,加密貨幣監管力度遠低於合法貨幣。這讓比特幣常被用於非法交易。這其中最根本的問題是,貨幣的流動性。有了貨幣流動,才會產生交易,貨幣才有存在價值。傳統貨幣有流動性,而加密貨幣的流行性很差,大部分商家不願意接受加密貨幣。

還有一個原因,比特幣不一定能夠獲得當國政府的支持。

再來看看加密貨幣的害處。

第一,有關貨幣政策。負責任的政府會推出反週期貨幣政策,反週期的意思是經濟蕭條時,央行會增加貨幣發行量,拉動經濟,如果過熱,會反過來操作,防止通脹。

這種政策對每個國家都非常重要。比如2008年經濟危機時,全球信貸市場凍結,因為不確定性放大,銀行不願意放貸,所以全球經濟陷入30年代之後最嚴重的衰退。當時美國、歐洲、中國政府都增加了貨幣供應,避免了大蕭條。

而加密貨幣並不受國家意志影響,如果遇上這種情況,就無法拉動經濟。

另外,是銀行業。我認為銀行的重要角色不會被取代。

我們看銀行體系如何運作的。比如你有創業項目但是沒錢,銀行等提供資金的機構,就會對進行項目評估,被認可的項目就會得到資金支持。為了提高回報率,這些金融機構都會有槓桿。比如銀行拿100塊放貸,最後收回120,如果它同時借來900元一起投入,就可以收回1200元。槓桿把回報放大了。

如果進入加密世界,創業者要得到資金,就無法從專業機構獲得資金,只能通過眾籌,那麼獲得資金的幾率將降低。當然,加密貨幣世界也有可能會出現類銀行機構,它們扮演評估項目的角色,不過,這些機構也一定想用槓桿,槓桿本身就代表風險。創業投資是賭注,槓桿又增加了風險。

這些高槓杆機構很可能輸了就會破產,然後引發相關機構破產,這樣一直連鎖效應,就是系統風險。我們在傳統貨幣世界,可以通過監管,防止太多槓桿。而加密世界卻沒有類似這種監管,金融危機會更加嚴重。

所以我認為區塊鏈是好技術,但加密貨幣不是好想法。不過,區塊鏈是一種推動技術,可以使金融體系更加高效安全。

注:本次活動為後EMBA商業領袖項目主辦的後E美國未來科技金融遊學之旅

關 於 全 球 創 新 論 壇

INNOVATION DRIVES THE FUTURE

「全球創新論壇」由北大後E促進會發起與傾力打造,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協辦,匯聚海內外最具影響力的科學家、企業家、投資家和創客,傾力打造全球創新思想的發源地、創新產業的聚集地、創新投資的新高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