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的歷史在現在存感不高,但開國皇帝劉秀不能不知

從善如流,虛心納諫劉秀是個“謹厚”之人,謹厚的性格使他願意聽取別人的意見,從而形成自己的決策;劉秀還是個英明之主,英明的原因在於他能夠採納眾臣的諫議,從而改正自己的過失。

東漢的歷史在現在存感不高,但開國皇帝劉秀不能不知

一次,大司空宋弘奉召參加劉秀的宴會,見宮室內新添屏風上畫的都是漂亮的仕女,宴會中劉秀不時注目仕女圖,宋弘見狀說:“未見好德如好色者。”劉秀聽後立即派人撤去屏風,笑著對宋弘說:“聞義則服,可乎?”擇善而從,虛心納諫,使得劉秀延攬的大批人才,最大限度地發揮了他們的聰明才智,也使得劉秀及其所建立的政權最大程度地減少了決策失誤。東漢的歷史在現在存感不高,但開國皇帝劉秀不能不知

廣納賢士,延攬英才。王莽末年,群雄並起,逐鹿天下。各路英豪用挑剔的眼光審視著人才,各層智士也用疑慮的內心選擇著主人。正如馬援與劉秀初次見面時所說:“當今之世,非獨君擇臣也,臣亦擇君矣。”因而如何對待人才,不僅表明了君主的賢與庸,而且關係著事業的成與敗。

在初到河北的時候,劉秀就採納鄧禹“延攬英雄”的建議,開始制定人才策略,聚集人才。稱帝之後,劉秀繼續貫徹人才政策,為政治中興與經濟恢復提供保障。東漢的歷史在現在存感不高,但開國皇帝劉秀不能不知劉秀政權中的人才十分廣泛。從區域結構上,遍及各地,“雲臺二十八將”有11人來自南陽,17人來自潁川、上谷、扶風、東萊、鉅鹿、漁陽、信都等地;從人才來源上,雲集各類,有的是與他同舉義旗的,如鄧晨、李通等,有的是投奔而來的,如鄧禹、王常等,有的則是從敵對營壘中爭取來的,如馮異、竇融等;從社會層次上,包羅萬象,如吳漢曾是“販馬自業”的小商販,王常是出身卑微的布衣,卓茂則是精通經學的儒生。

誠信相待,用而不疑。24年,劉秀攻破邯鄲,誅滅王郎,繳獲一大批秘密文件,其中有大量各州郡將吏與王郎互通的書信,但劉秀無意拆看,立即召集眾將,把這些文件當眾全部燒燬,並宣稱“令反側子自安”。東漢的歷史在現在存感不高,但開國皇帝劉秀不能不知

破銅馬時,劉秀對來降的銅馬將領厚加禮遇,並封為諸侯,這些人心存疑懼,於是劉秀又讓他們仍回原部,統領自己的軍隊。劉秀親自騎馬巡視各部,這些將領都感慨道:“蕭王(劉秀曾被更始帝封為蕭王)推赤心置腹中,安得不效死乎!”馮異本為王莽任官,劉秀卻信而不疑。由於馮異為人正直,辦事沉穩,不邀戰功,諸將論功時“獨屏樹下”,人稱“大樹將軍”。後被拜為徵西大將軍,長期率兵鎮守關中,權威特重。有人造謠中傷,說他要當“咸陽王”。馮異知道後,上書請求辭職。劉秀則不信讒言,下詔撫慰他說:“將軍之於國家,義為君臣,恩猶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懼意?”徹底打消了馮異的疑慮。

東漢的歷史在現在存感不高,但開國皇帝劉秀不能不知

56年,劉秀已經做了30多年的皇帝,他自以為功成業就,可以告慰天地祖宗了。二月,他親自到泰山舉行了盛大的“封禪”大典,祭拜天地。四月,回到洛陽後立即詔令改元,把這一年改稱“建武中元元年”,以志紀念,並表示一年復始、萬象更新之意。想不到第二年劉秀就去世了,時年63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