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每個導演都有“同志電影”夢?淺談中國同志電影形象

同志電影作為文藝界最高深的一個碰觸的禁區,同志類型的電影會有很多導演想去嘗試,幾乎每個大導演都或多或少嘗試過同志題材的拍攝,因為同志類型電影是個非常大的挑戰。

是不是每個導演都有“同志電影”夢?淺談中國同志電影形象

電影《青蛇》劇照

李安就拍過兩部關於同性的電影。一部是《喜宴》,還有一部是《斷背山》,後者知名度更高,獲得的國際大獎也更多,更是被奉為同志電影的鼻祖,說起同志電影,首先想到的就是《斷背山》。

是不是每個導演都有“同志電影”夢?淺談中國同志電影形象

電影《斷背山》劇照

講男女愛情的電影不計其數,但是講兩個男人間的感情的電影卻非常少,想要拍好這種類型的電影,需要面對很多挑戰。首先,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本身對於同志就有很多誤解,有很多固話的錯誤認知。其次如何更好的表現同志形象更是導演需要考慮的,尤其在國內。

美國兩位導演羅伯·愛潑斯坦和傑弗裡·弗裡德曼曾於1995年拍攝了一部叫《賽璐璐壁櫥》(The Celluloid Closet )的紀錄片。片子展現了百年來美國好萊塢電影中同志角色的變化,尤其揭示了這樣一個規律:同性戀角色在電影中剛出現時總是遮遮掩掩,然後是醜化和戲謔,接下來是隨著法律的限制而形成暗語與蛛絲馬跡,直到其後的破禁。與人們對於其他許多曾經一無所知的事物遭遇相似,好萊塢電影中的同性戀角色也經歷過這樣的漫長過程。

是不是每個導演都有“同志電影”夢?淺談中國同志電影形象

電影《尋找麥羅》劇照

前不久隨著王超導演的《尋找羅麥》在經過刪減後上映,以及新浪微博禁止同志話題一事,關於同志的輿論再次集中爆發。《賽璐璐壁櫥》及其展現的這一規律是否也能應用在中國電影中的同志形象上?我們注意一下就會發現,這些年中國電影中出現的同志角色正處在遮遮掩掩、戲謔和暗語的階段中,遠沒到破禁的程度。而在這樣狀況的背後,是中國當下社會對於同志群體的態度。

是不是每個導演都有“同志電影”夢?淺談中國同志電影形象

電影《闖入者》劇照

在王小帥電影《闖入者》中,導演通過由秦昊扮演的小兵所作出一系列特定動作(女性化)來暗示他的同志身份。 這樣的"娘娘腔"形象在中國一大批非同志電影中反覆出現,從《風聲》、《霸王別姬》到《天下無賊》,因為 "娘娘腔" 正是大眾對同志群體的重要刻板印象之一。

是不是每個導演都有“同志電影”夢?淺談中國同志電影形象

電影《霸王別姬》劇照

男人的女性化自始至終是男權社會所無法接受和認可的。而在這樣排斥和杜絕背後,是男權社會長久以來對於性別所造成的禁錮,即 "男人/女人該有的樣子",而這又牽涉到男權社會中女性的角色和地位。有一個現象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大眾對於男人女性化比女人男性化更難以接受,這就好像有一些人比起男同性戀更能接受女同一樣。

電影能夠敏感地反映出現實中的潛流暗湧。對於同志群體,當 TA 們以被嘲笑、戲謔、醜化甚至讓人恐懼的形象出現在電影中,其實是主流社會霸道地創造了一個他們認為的同志形象和符號,來告訴觀眾如何看待 TA 們。而同時,這些影響也漸漸滲入到同志群體中。

自從上世紀90年代,以同性愛情為主題的電影(又被稱為同志電影)逐漸走上了主流化的道路,而且成為帶有大眾話題性質的熱門片種。中國影迷是無論是處於獵奇心理還是關注其同性戀電影所反射的不同的人性光輝, 都推動了這種類型影片的發展。但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同志類型的電影中的形象都會受到當時主流文化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