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的人都在虧錢,誰賺了股市的錢?

股市的本質是什麼?

截止到2017年6月底,中國已經有超過1.2億股民,也就是說差不多每10個人就有1個股民。當你在餐館吃飯或者地鐵站、公交站等車時,你可能會聽到身邊的人談論股票或者看炒股軟件,甚至小區的大爺大媽也常會湊在一起交流炒股心得。那麼,所有人真的適合炒股嗎?

首先我們來聊下股票是什麼。股票是股份公司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每隻股票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背後都有一家上市公司。

股市是股票市場的簡稱,本質是上市企業為了融資和分散風險。其實,股票市場是一個財富再分配的市場,並不直接產生財富。你贏的錢是別人輸的錢,股市屬於“零和遊戲”。一般來說,10個人炒股7個虧2個平1個賺。

假如有一隻股票,它背後是一家業績穩定增長的企業,陸續買入這隻股票的人都選擇不賣,等待該企業賺錢後分紅,那麼該股票基本沒有成交量,股價就會直線上漲。事實上,這是理想狀態,由於企業業績變動、信息掌握程度不同甚至人的情緒變化,這些因素都會影響股價變動。

當股價超過了其內在價值,就會出現泡沫;當股價低於其內在價值,就出現機會,因為它最終會漲回到其內在價值。

曾在很多投資研討會上向聽眾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誰曾在市場中賠錢?”差不多每一個人都會把手舉起來。然後我會接著問:“你們之中又有多少人把錢賺回來了——在市場中?”幾乎所有人都會把手放下。

對普通投資者來說,投資只是副業。如果他賠了錢,他會用他的薪水、養老基金或其他財產填補他的賬戶。他幾乎從來沒在市場中贏回那些錢。

對投資大師來說,投資不是副業,而是他的生命——因此如果他賠了錢,他就失去了生命的一部分。

如果你損失了投資資本的50%,你必須將你的資金翻倍才能回到最初的起點。如果你的年平均投資回報率是12%,你要花6年時間才能復原。對年平均回報率為24.7%的巴菲特來說,要花3年零2個月;而回報率為28.6%的索羅斯只需花2年零9個月。

多麼浪費時間!如果最初避免損失,事情豈不是會簡單一些?你應該明白巴菲特和索羅斯為什麼會大聲回答說:“是的!”他們知道,避免賠錢遠比賺錢要容易。

炒股的人都在虧錢,誰賺了股市的錢?


炒股的人都賺錢,股市賺誰的錢

對於股票,總有那麼一些人不屑一顧,甚至不願意去了解。但也有那麼一些人,天天在證券市場上戰鬥,但最終結果還是虧損的…………

很多對股票不瞭解的人都認為股市裡賺錢,就是和打麻將一樣,有人賺就會有人輸。要不然大家都賺錢,那麼賺誰的錢呢?其實股市的實質和賭博是截然不同的。比如中國股市從最低點998點,漲到現在5000點,指數翻了五倍,也就是說如果大家都是做長線投資者,那麼大家都是賺錢的。

賭場是零和遊戲,比如在中國賣的很火的福利彩票,就是博彩屬於賭博的一種。彩票的反獎率早就定好了的,一般在50-65%,也就是說假如你有一個億,你把要發行的福利彩票全部買下來,那麼你能賺回來的獎最多會有6500萬。至於你虧損的那部分,一部分要用於彩票的銷售費用,一部分要用於福利事業。就是在你賺回來的6500萬當中,這也不是全部屬於你的,因為你還要交20%左右的個人所得稅。

再說賭場,按照國際慣例,賭場必須保證玩家48%的勝率,才能吸引賭徒。所以理論上在國內買福利彩票的勝率是遠不如在賭城拉斯唯加斯參賭。無論是賭場還是福利彩票,你輸的概率總部很大的,而這基本和技巧無關。因為即使所有賭徒都掌握了絕技,該輸的還是要輸的。

話說回到股市。如果一個資本市場的市場機制合理的話,那麼其整體回報率必然是要高於銀行利率的。股權分置改革後的股市就接近一個機制合理的市場。所以有中國股市的大漲。

最近兩年的中國股市,長線投資者幾乎都賺的不少。那麼問題出來了,既然是都賺錢,那究竟是賺誰的錢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就要深入瞭解資本證券化的實際意義。

在沒有股市之前,基本上沒有虛擬資本的概念。那時候除了貨幣以外,其他的商品都是不容易變現,也不容易流通的。比如房地產就因為國家政策不鼓勵房地產進行交易,導致以往的房子是很廉價的,而且是交易極度不活躍的。所以賺錢就是所有商業活動的唯一目的。

所以在資本市場不發達的時候,人民幣就是資本。大家想要賺錢就只能積累人民幣。但一個國家的人民幣不是隨便印的。比如全社會上僅僅就有10萬億人民幣,你賺了就意味著貨幣從別人的手裡流入你的手裡。因為人民幣總量沒有變,即使因為經濟因素,央行加大了一定的人民幣供應,那麼大家想賺錢,最終也賺的是人民幣。所以在資本市場不發達的國家,很容易會導致通貨緊縮。即商品市場豐富,而物價下降,資金鍊條斷裂,商業體的信譽下降。

而現在國家大力發展資本市場,使得大量公司得以上市,實現了資本證券化。我們看到原來的100元人民幣的投資價值,僅僅是一年2%或3%的銀行利息,往往不如上市公司的業績回報的投資價值高。也就是說原來大家要賺的人民幣,因為通貨膨脹,低利率的因素,已經遠遠沒有資本市場上股票的價值高了。現在的商業活動的目的已經可以不是單單賺錢了,還可以是股票了,特別是優質的股票。所以看看世界首富,或者中國首富,其掌握的往往都是證券資產。

再看看資本市場上最成功的人,往往是最大化的實現資本證券化的人。比如新股發行,拿股票到證券市場來賣;比如資產注入,中國船舶實現對ST滬東重機的資產注入;比如借殼上市,新恆基地產借殼ST金泰的實現最大規模的借殼上市,導致該股連續35個漲停板。

即資本證券化企業上市後,股市創造了大量等於或者優於人民幣紙幣的以股票形式存在的資本。而這些資本就是資本市場創造出來的財富。所以股市上漲了,我們看到投資者都賺錢了,根本原因是資本市場創造了大量的虛擬財富。

而這些被創造出來的虛擬財富,再回流到社會,就會改變整個社會的資本生態環境,所有的企業都有錢可賺。所以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是一個大趨勢。而股市將是一個全世界人都認同的遊戲規則。香港600萬人口,竟然有300萬股民,即除去老人孩子,真正的全民炒股。

雖然筆者不贊成全民炒股,但筆者卻是贊同全民投資的。因為股市最終是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只有全體國民認識到公平、公正、公開這個社會的資源配置才是最有效率的。

但全民投資也有一個隱患,那就是在規則還未真正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畢竟這個國家還沒有新聞自由。往往會因為對股民私有財產保護的不好(比如類似印花稅,資本利得稅)或者市場機制不公平(比如新股發行的政策壟斷,發起人股東和二級市場成本差別太大)導致股市虛擬資本遊戲的最終崩潰。

炒股的人都在虧錢,誰賺了股市的錢?


我們在股市上賺的錢是哪來的?

1、上市公司,它通過盈利增長回報你:比如A股的茅臺,港股的騰訊,上市以後股價漲了幾十倍甚至上百倍,主要的原因是公司的盈利在不停增長。

以騰訊為例,騰訊2004年港股上市,04年的淨利潤是4.5億,到2014年淨利潤接近240億,利潤增幅超過50倍,期間上市公司持續回購股票,股份減少了30%,再加上估值的提升,過去10年騰訊的股票漲幅超過100倍。

2、央行下調利率就是給我們送錢,比如說美國搞QE(即量化寬鬆),股市就漲了。中國股市從14年開始大漲,很大的原因是央行開始持續降息了。(央行降息就是,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所謂降息是指銀行利用利率調整,來改變現金流動。當銀行降息時,把資金存入銀行的收益減少,所以降息會導致資金從銀行流出,存款變為投資或消費,結果是資金流動性增加。一般來說,降息會給股票市場帶來更多的資金,因此有利於股價上漲。降息會推動企業貸款擴大再生產,鼓勵消費者貸款購買大件商品,使經濟逐漸變熱。)

道理也很簡單,假如央行降息了,比如中國過去一年的存款利率從3%降到了1.5%,其實就意味著錢放到銀行的收益貶值了一半,錢從銀行流出,股市就是出口之一。

3、別人給的,這是什麼意思呢?

簡單粗暴的舉個例子,假如你花10塊錢買了一個股票,買了以後突然出來一個故事說它有多麼好,其實它和之前沒有任何變化,結果有人聽了以後願意花20塊來買,那麼恭喜你,你就把他的錢賺了。如果到後來他發現故事是假的,其實這個股票不值20塊,賣出去只值10塊錢,所以他就虧了10塊錢。

總結來說,大家如果想靠股市發財,只可能有三種途徑:一是靠上市公司,二是靠央行,三是靠別人。

其中,第一種靠的是經濟,經濟好企業盈利就好。第二種靠印鈔,央行印鈔大家都開心,貌似大家都賺了錢,本質其實是錢多了,錢不值錢了。還有第三種是靠智商,如果你賺了別人的錢,就說明你比別人更聰明。

炒股的人都在虧錢,誰賺了股市的錢?


那麼能在股市裡獲益的,到底是哪些人呢?

股市的四大受益者

想要弄明白這些,我們就要考慮清除股市的本質是什麼。股市不扶貧,對廣大投資者,它沒有任何的同情和善良可言。除了在行情的持續上升階段許多人可以賺錢外,其餘場合,炒股都是少數人賺錢,多數人賠錢的遊戲。股市的本質,不是讓散戶進來賺錢的,而是一個給上市公司做融資的場所。以下筆者總結了在股市裡最大的幾類獲益者。

一、國企

早期許多經營情況不佳、資金週轉困難的大中型國有企業,經過所謂的資產剝離、財務包裝後,在股市套取大量資金,從而脫胎換骨成為市場上的大小霸主。

1998~2000年間,所謂國企三年脫困,其中最重要的一項行動就是國企上市,僅那三年就從股民口袋裡掏走了近5000億現金,絕大部分股民被深度套牢,成為國企改革的埋單者。

二、證券公司

證券公司除收取交易的佣金外,在所謂自營證券業務上,參與股票坐莊炒賣,勾結上市公司高官形成利益聯合體,在股市上賺小股民的血汗錢。

三、上市公司原始股東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原始股東中除大股東外,相當多的小股東,所謂的“小非”(即上市公司股改前佔比例較小的非流通股。

限售流通股佔總股本比例小於5%,在股改一年後方可流通,上市一年後,“小非”可以逐次拋售部分股票),都是公司上市過程中的利益交易、合作和博弈的結果。

四、證券行業專業人員

包括證券分析師、莊家及其操盤手、基金經理、內幕消息炒股專業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