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中小學教師交流輪崗真能提高教學質量嗎?

生生不息131446620

中小學教師交流輪崗制度的初衷是好的,但是現實中卻有“歪嘴和尚唸經”的現象,姑且以某鎮鄉村學校為例,各位看官閱後想必心中便有數了。

一、交流輪崗的教師奔著職稱評聘優先而來。某校的一位老師,主動申請交流到同鎮的另一所學校,只因上頭文件規定教師交流輪崗期間,在職稱評聘時優先考慮。於是乎,他就去了,而後靠著輪崗優先輕易幹掉比他早入行十年的前輩,聘上高一級的職稱,豈不美哉!你說這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麼?

二、交流輪崗成為一些學校校長剔除不聽話的“刺頭”老師的法寶。沒有交流輪崗時,這些刺頭老師在本校總是跟校長對著幹,可現在好了,有交流輪崗制度,把這些“刺頭”推到其他學校,結果是接收的學校因為這些“刺頭”的到來,原先平靜的校園變得風不平浪不靜。你說這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麼?

三、交流輪崗成為某些老師享清福的溫床。教一個班,工作量減半,還可以評先評優,享受輪崗補貼,豈不爽哉!曾聽人說,某個校長照顧自己學校的輪崗老師,打電話給接收學校的校長,讓其幫忙照顧本校的輪崗老師,課程工作量減半……三年啊,就這麼爽歪歪地輪崗完然後美滋滋地回去,這真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麼?

神燈一盞夜不黑認為:個別地方個別學校如此這般搞教師交流輪崗,難道不是“歪嘴和尚念歪經”麼?打擊了部分優秀老師的積極性,助長了部分庸碌老師的惰性,如何能真正提高教學質量?好的政策,需要不摻雜水分地認真貫徹執行,才可取得實效!


神燈一盞夜不黑

路本身是怎樣走都沒問題的,這幾十年來都沒有輪崗,還不是一直走過來,現在有了輪崗,基本上不可以說能提高教學質量,因為輪崗本身不是為提高教學質量服務的,是為了上一級的學校的老師方便升高級而設立的,因為高一級的中小學的老師要升級,而新政中有一條規矩是必須要到農村中小學去交流輪崗才有機會升級,於是交流輪崗就風風火火流行起來了。我們這些農村中小學的老師完全就是為了配合城區學校的老師升級才有機會到城區中小學或重點中小學去交流任教的。

去年我就有機會去區的重點中學交流,很多農村的老師並不太希望去交流,一來是因為家庭原因,不可能放下家庭去交流,二來是,雖然重點中學的學生不太用擔心成績和紀律問題,但教學要求比較高,要是成了正式職工,在這同工同酬的時代,工作強度會讓人很吃不消。

交流輪崗並不會幫助提高成績,最大的作用除了幫助升級外,就是為我們這些在農村被困了20多年的人找到點新意。不要以為重點中學的老師就一定很強,我交流的學校正好是我孩子就讀的重點中學,她的班主任非常不堪,一個學期不佈置作業、不改作業、不發試卷,五一三天發31張試卷,結果被家長投訴,18個班的語文成績他的班墊底。不太明白這樣的人怎麼可以教重點中學,離開一年後還有一名老師因為在學生和家長中推銷安利而被勸退,這樣的人還真的不少,可以看出他們選老師也只是靠關係。當然,優秀的老師是有的,我辦公室的老師就勤奮得輪流進院。我就不明白這些交流輪崗為什麼不是讓成績好的老師交流以幫忙資源不足的學校或者把成績不好的交流出去。不過這也不行,哪間學校願意把成績好的交流出去,而哪間學校又願意接收成績不好的老師 。

交流輪崗只是一個拍腦袋的決定,對成績提高不但沒好處,做得不好反而會影響成績,因為老師一年一換或半年一換,部分學生真的會無所適從。不過,半年或一年一換其實也沒有影響,只要正常上課是沒問題的,從另一個角度看上,學生反而可以接受不同老師的教法,畢竟半年一年不是短時間,換換口味是好的,老師們也可以換一下環境,交流後我才知道,沒有哪個崗位是隻有哪些老師才能擔當的,要是以前區級中學收入比鎮級的高出一大截時,我們就沒有機會交流了。所以不管怎樣,交流輪崗是一個新事物,完全可以接受,比起二胎時代來臨科任老師一週一換或幾週一換來說對成績影響反而沒那麼大。


君子19920306

曾經做過教師,當時也有輪崗制度,根據自己的經驗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教師的交流輪崗已經成為國家層面的政策規定,可能在實施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總體來講,教師的交流輪崗可以提高教學質量的。

1、對於教育發達地區的老師來說

不可否認教育發達地區的老師無論在學歷還是能力上整體比欠發達地區要好一些,但是生源的影響也是教學中不可否認的一個重要項。發達地區的老師所謂的先進教學理念和經驗,到了欠發達地區未必真的有效。

這種境遇的反差會促使老師的反思,從而找到更好的教育教學方法。

2、對於教育欠發達地區的老師來說

可以從教育發達地區學到更多的教育理念、方法,教學技術、經驗。這個大家都能明白。

3、從整體來講,可以促進教育地區間的平衡。

但是,為什麼,那麼多人都不太看好這種交流制度呢,這實際上是在實施中出現了問題。大概有以下這麼幾種。

1、發達地區老師只是為了個人原因去交流。

在實施過程中,為了加強發達地區老師的積極性,下去交流的老師會有職稱評定方面的優惠政策。這時候,如果老師不是帶著平衡教育資源的初衷去交流,而是為了個人的職稱問題下去的話,自然是得過且過,混到分數就可以了。

2、缺乏必要的政策、財力支持

交流輪崗並不是簡單的人員的輪崗,後面涉及到工資、補貼、歸來的職位、崗位等一系列的問題,在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的情況下,很難吸引到優秀的人才去交流。

從欠發達地區來講,他可能在交流學校學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學經驗技術,但回到原校後,由於雙方採取的學校政策和各自的財力不同,有些東西很難落實到具體的工作過。這時這種交流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3、單一交流行為會帶來短期效應

如果沒有很好的人員更替辦法,兩校間只是簡單的交流3、5年時間,就會使交流人員和學校都產生短期行為,認為對方只不過來完成任務,學校也不好過多管理,差不多就行了。這時,就會產生人浮於事的局面。如果能有長期的人員交替辦法,人換制度不換、經驗技術持續,可能會好一些。

4、交流的目的是為了先進帶動後進,而不是平庸化的交流

現實中,有些地區是為了交流而交流。而有些地區則下藥過猛,把學校精幹力量過多用於交流,結果最後產生了兩所平庸的學校。

綜上,教師輪崗交流制度是一項很好的制度,如果能應用得當,是可以促進教育平衡,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


老許說兩句

我認為,教師交流輪崗對提高教學質量作用不大。我已教了三十多年的書,切身說幾點看法:一是心理原因。絕大多數教師在某一學校時間長了,人際關係,教學環境,乃至對學校頗有感情,而到了另一學校,這些全失去,心理上難以承受,幾年的適應,可能又要交流啊,能教好嗎?二是家庭原因。可以說絕大多數教師居住均靠近自己的現在學校,如果交流到遠的或更遠的學校,照顧不了家庭,路途往返辛苦(買得起轎車的畢竟較少,還有經濟,安全等問題),自己不願意去,能教好書嗎?三是團結協作問題。提高教學質量是要大家團結協作的,單幹是不行的,集體備課,教研活動等等都要共同研究。想想,新的同事也不熟悉,能團結協作,真心探討嗎?而且原學校的教師可能對你才交流來的不予認同呢,能教好書?四是待遇職稱職務問題。願意交流的教師都是出於自己的一些目的,待遇不提高,積極性怎能高?職稱不晉級,能認真?一般來說,交流到其它學校,能提拔你?能考慮你職稱?目前這些都是做不到的。五是被交流的問題。目前,去交流的老師都是被交流的。大多數是被校長或領導報復,發配,穿小鞋或在學校教書不行的人,均是被打發去的,本身心理就有怨氣,能認真教書?六是滋生腐敗問題。可以說這是大多數校長或領導排除異己,沒有送或關係或親戚的,必然被交流,誰敢不送?否則被交流。不被交流的,即使在原學校,能去認真教書?……


青春離歌671309

輪崗能提高教學質量,別胡扯了。就比方說,自己家的孩子今天讓爸媽帶兩個月,再轉交給他大姑帶兩個月,再轉交給他二姨再帶三個月······爸媽教給他:孩子啊,做事情要有自己的計劃,不要事事讓爸媽替你安排;她大姑教給他:孩子啊,姑經歷的事比你吃的糖都多,不聽大人的,早晚要吃虧;他二姨又說:看著人家多數人咋辦咱就咋辦。孩子在沒有一個穩定的群體中受教育,對自己成長的方向就會感到很茫然。要是說學校的教育也不是固定的教師教,孩子受的教育也不一樣啊,雖然等同於上述情況,但固定的單位的人就有有關教育的有範圍的責任,而不是打一炮放一槍以後再說自己教的的事,如果教師輪崗,這種穩定性一旦被打破,那教育的責任心可能會只剩下光滑的外殼,也勢必更冷漠了教師之間的關係,師生之間的關係,讓師之靈魂走得更遠。教育不是企業,它是思想,它是知識,它是傳承,它不是金錢上面的效益,不存在你幹勁大了,為公司創收多少利潤,它是一項漫長的提高全民族素質的工作,雖然社會上有些人看不慣有些教師的做法,教法或待遇,但誰又能保證一個單位,一個省份,一個國家淨出中上等人才呢?

隨便談談,本人水平有限,也許說得不太對。


紅塵木蘭

能個屁。首先,教師經常流動,直接導致教師對學校沒有認同感,會把自己當成學校的過客,永遠不會再有“愛校如家”的感覺。這樣會大大地挫傷教師積極性。其次,每一個學校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一個教師在一所學校工作時間長了,就會受到這種文化的薰陶,甚至成為這種文化的一部分。把他調到另一所學校,那他要重新適應新的環境,無形中造成資源浪費。。第三,一般教師是一輪一輪地帶班,同一個班級的科任教師之間是需要磨合的,是需要有默契的。頻繁的人員調動能導致什麼還需要說嗎?

當然,適當的一些流動是應該的,可以調整開互相不默契的,將可以互補的調整到一起。至於優秀教師到水平差的學校做“帶頭人”就是扯蛋。如果想毀了他那就調吧。對於水平差的學校是需要一個好校長,決不缺好教師。


轉了三十多圈的驢

作為一名山區教師,淺談一下中小學教師交流輪崗到底能不能提高教師教學質量,我的觀點是:能!

為什麼呢?

從老師的角度來說。大家都知道咱們國家教育資源嚴重不平衡,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也有高低之分,每年新進教師都要進行專門培訓,師徒結對、老帶新已經形成每個學校,乃至整個教育行業的傳統,新老師要經過大量聽課、評課來磨課,不斷提升自身業務水平,才能上好課,儘快成長,對於新老師來說,交流顯得尤為重要。接下來說說老教師有沒有交流輪崗的需要,有!人無完人,天外有天,沒有任何一個老師敢說自己優秀無敵,包括名師!筆者身邊就有獲得過全國小學語文教學競賽特等獎的同行,特等獎!只評一名!第一名之上!幸得學校栽培,有幸現場聽過好幾位全國優秀教師王崧舟老師等名師的示範課,收穫滿滿。教師的交流輪崗,是老師間一種教學經驗的傳授和解惑的過程,對於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有著極大地推動作用。

從學生的角度來說,一句話,人生兒不同,每個學生學習的方式方法不一樣,可能別的老師的教學方法更適合某些學生,教師在學習同行經驗的同時,更能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效率。

綜上,教師的交流輪崗,並不是長時調換老師,打亂學生學習節奏,而是老師間的經驗交流和提高學生學習的適應性需要。交流輪崗可以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


哈尼如歌

不能,形式上的任何改變都無法改變教學質量。孩子習慣了原來老師的方式,遇見新老師又要適應很久。其實老把教學細節拿出來曬,無法改變老師補課帶來的惡劣影響。還是取消老師編制,讓社會參與到老師競爭中來,才是良方。


王守仁63923854

我是教師,而且工作34年,這方面應該有一定的發言權,現在學校的老師學歷都比較高,師資力量各個相差不大,學校的好壞主要在於管理和如何調動老師的積極性,我在一所學校工作了20年,校長輪換了4個,真正和校長不多,多數都是靠關係換來的職位,管理水平低下,把一個好學校一年就可以變的破爛不堪。而好的校長要想把學校變好非常不容易。所以教師輪崗沒有什麼用,再優秀的教師到一個混亂的學校也會變的平庸。


sun1963

十多年鄉村教師,也是支教輪流,鄉村中心校到鄉村,然後一直留下,我是受害者,輪崗成了校長報私仇的工具,說中心校超編,我去輪崗,又叫有關係的來中心校,時間長了已無恨,更愛鄉村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