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點悟空的樵夫究竟是“何方高人”?(揭祕《西遊》第69回)

繼續更新揭秘《西遊記》系列故事(第69回),這一回我們講一下“指點悟空的樵夫究竟是何方高人”

一直覺得,西牛賀洲山林中那個指點孫悟空尋仙的樵夫是個高人。

樵夫高在何處?

他已經明悟了人生大道,甚至在不經意間,樵夫已經踏上了仙途。

人生在世,最難擺脫的是什麼?

是對於功名利祿的渴求。

古今有多少人為了名利,爾虞我詐,巧取豪奪,有說不盡的帝王將相風雲錄,道不完的王候公卿富貴夢,可是,一朝夢斷,魂歸離恨天,還能剩下什麼?

所謂功名,所謂錢財,都是身外之物,如流水而來,似浮雲而去。

指點悟空的樵夫究竟是“何方高人”?(揭秘《西遊》第69回)​樵夫呢?

“登崖過嶺,持斧斷枯藤。收來成一擔,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無些子爭競,時價平平。不會機謀巧算,沒榮辱,恬淡延生。”

樵夫的生活很平靜,平靜到如水一般。每天,他上山砍柴,從不多砍,永遠一擔。擔到集市上,換三斤米,足夠母子兩人一天吃,一切就0K。

樵夫的生活中,沒有買賣的爭執,更沒有權謀機心。

古時候有許多樵夫,那尋常樵夫會想啥呢?——今天我要多砍一擔,就可以多存三斤米,三五年下來,便可以搬點錢,擺個小攤做買賣,以後就不用膚天歡柴那麼辛苦了。我日日辛苦,每天橫錢,再過三五年,租個小店面。再過三五年………

可在指點孫悟空的這樵夫看來,即便最後過上駿馬高閣、雞鴨魚肉的富貴生活那又如何?那時候身心俱疲,人生已老!還不如現今,除了最基本的生活,無慾無求,道遙快活。

看穿世情,明白本心,樵夫已經領悟了欲求之道。

人生在世,最難捨棄的是什麼?

是對家人、兒女的牽絆。

不過,那是對俗人,對老百姓而言。對於一個修仙者來說,家人、兒女的牽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為什麼呢?

仙人壽元悠長,動輒有數百上千年,甚至數萬年乃至永生不死,壽與天齊。於是,仙人註定了要和家人分離,家人只是仙途中的匆匆過客。

一想到可以長生,多少人毫不猶豫捨棄家人;一句天道無情,多少人揮劍新情絲,捨棄親情、愛情、友情,乃至一切的情。

多少人只是因有望長生,有望成仙,就已經冷漠無情,拋妻棄子?

樵夫呢?

三界奇人菩提老祖是他的鄰居,且對樵夫極為看好,以至於親自為其度曲《滿庭芳》。可以說,只要樵夫開口,菩提老祖必定收他為徒。

可是,樵夫近水樓臺不愛月,向陽花木不戀春。

指點悟空的樵夫究竟是“何方高人”?(揭秘《西遊》第69回)​樵夫告訴孫悟空:“我一生命苦,自幼蒙父母養育至八九歲,才知人事,不幸父喪,母親居孀。再無兄弟姊妹,只我一人,沒奈何,早晚待奉。如今母老,一發不敢拋離。卻又田園荒蕪,衣食不足,只得兩束柴薪,挑向市庭之間,貨幾文錢,採幾升米,自炊自造,安排些茶飯,供養老母,所以不能修行。”

其實,並非樵夫不能修行,而是他在盡孝和修仙兩者之間,選取了盡孝,捨棄了修仙。

修仙是為自己,盡孝是為母親。在己與人之間,在索取和付出之間,樵夫選擇了他人,選擇了付出。

在人生價值的選擇中,樵夫已經領悟了取捨之道。

孫悟空聽了樵夫的敘述,也頗為感動,不過,他希望樵夫陪他同去尋訪仙人,並且說:“老兄,你便同我去去,若還得了好處,決不忘你指引之恩。”

推夫把菩提老祖的洞府所在詳細告訴孫悟空,然後說:“你這漢子,甚不通變。我方才這般與你說了,你還不省?假若我與你去了,卻不誤了我的生意?老母何人奉養?我要所柴,你自去,自去。”

樵夫為何不陪孫悟空同去?

樵夫說:老母何人奉養?意思是陪了孫悟空去,母親就要沒飯吃了,就會受餓了。這句話看似有理,其實純粹是藉口。

指點悟空的樵夫究竟是“何方高人”?(揭秘《西遊》第69回)​後文提到,三星洞距離樵夫說話的地方不過七八里路。以兩人的腳程,就算山路再難走,頂多一個小時。耽擱一個小時砍柴,很可能會耽擱一小時賣柴,耽擱樵夫老母一個小時吃飯。但是,耽擱一個小時吃飯,老母親就會餓死嗎?樵夫是一個大孝子,本應當是一個大好人,其母也必定通情達理。

若是因為幫人而耽擱吃飯,老母未必會責怪樵夫,甚至可能會讚賞樵夫。

總之,這都是樵夫的藉口,根本原因是樵夫不想去三星洞門口。

為什麼?

並非樵夫冷漠,若是冷漠,他就不會詳細指點孫悟空。

樵夫明白,既然已經選擇了盡孝,就等於放棄了仙途。既然自己做出了這個選擇,就不要拖泥帶水,三心二意。陪同孫悟空前去三星洞,這不就等於想要修仙?孫悟空說:“若還得了好處,決不忘你指引之恩。”樵夫連拜替提為師都可以放棄,還會在乎小小石猴的一點回報?

既然做出了選擇,那就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沒有仿徨,沒有猶豫,樵夫已經領悟了信念之道。

在我看來,修仙即是修心。什麼是仙?不像凡人一樣日日憂愁、夜夜煩惱就是仙。

但凡是人,就有欲求,一有欲求,就有貪念。想念而不得,於是生煩惱。

如何才能沒有煩惱?就要斬斷欲求。之後菩提老祖為石猴取名“悟空”,不就是要讓猴哥看透一切,不要有牽絆嗎?

指點悟空的樵夫究竟是“何方高人”?(揭秘《西遊》第69回)​只是,即便太上,也只能忘情。

何謂忘情?

只因有情,所以需要忘情。樵夫捨棄口腹之慾,捨棄名利之心,卻不願意新斷最初的母子深情。

在我看來,菩提老祖自創(滿庭芳)歌曲傳授樵夫,就如隨手創造“筋斗雲”賜給孫悟空一樣,都是他依據不同弟子的性情,開創的不同修仙大法。

換言之,樵夫每誦唸一遍《滿庭芳》就等於是在修仙。

我想,其母歸天,樵夫盡孝完畢之日,就是樵夫成仙得道之時。

樵夫能得道,多虧菩提老祖因材施教。對於普提老祖是誰,一直爭議很大。下面,我換個角度,再來談談這個話題。

下一回我們講一下“菩提老祖為何做佛祖打扮”,喜歡《西遊記》系列故事揭秘和奇聞趣事的可以關注一下,每天都有更新。

指點悟空的樵夫究竟是“何方高人”?(揭秘《西遊》第69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