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古代遊俠十大謀生之道 有好有壞都為謀生

揭秘:古代遊俠十大謀生之道 有好有壞都為謀生​寄生派

古代很多遊俠雖不事生產、不樂常業,但因聲名在外,權貴富豪喜歡與他們交遊,經常贈送錢財,他們沒有生計之憂。如漢代大俠郭解、樓護就是這樣的寄生派”。郭解徙居茂陵,很多人送錢,有的多達千萬;樓護母死,送葬者所乘的車也多達二、三千輛,其中很多人都資助過樓護。

甚至一些稱不上著名俠士的人,有時也可不費吹灰之力,獲得穩定的生活。如南朝時遊俠薛安都,遠近交遊的人很多送錢送物給他,馬牛衣服等物堆得家中到處都是。隋時遊俠沈光經常得到京城惡少們的資助,衣食無憂。

揭秘:古代遊俠十大謀生之道 有好有壞都為謀生​剽掠派

“剩掠”就是指以強力劫取他人錢財。自兩漢以來,幾乎歷代遊俠都幹過此事。如郭解在未發跡前,就曾做過強盜。一些暴豪之俠,更是縱使門下賓客、家奴,公行此事。由魏晉南北朝而及元明,這種風氣始終沒有消亡。

東晉時祖選手下就有一批遊俠,在饑荒之年劫富濟貧。南朝末時的王僧達,糾合民間不良少年,公行剩掠,就不單單是劫富了。有些遊俠更等而下之,於脆入山入海,躬為盜賊,如明代高捷日與群盜測掠旅客,已根本沒有俠行可言。

椎埋派

“椎埋”,就是將人椎殺,然後埋葬了事,有時也泛指將人殺死後埋掉。如漢代王溫舒好任俠,少時就曾椎埋作惡。

殺人埋屍,或為恩仇,但也包括為財物,故又有椎剩”一詞,即殺人劫貨。如唐肅宗時新安豪俠沈千載,就曾交結椎剩之黨,公行劫掠,地方官竟不能禁。

椎埋之風盛於兩漢,南北朝時也常可見到。薛安都就常操此業,以至陳宣帝訴其罪狀,有椎埋發掘,毒流泉壤”之語一直到明清兩代;群聚為椎埋者”還未絕跡,這些人中,不少是遊俠。

揭秘:古代遊俠十大謀生之道 有好有壞都為謀生​掠賣派

“掠賣”,是指強奪人口,販賣獲利。如唐代遊俠郭元搬任俠使氣,不以細務為介”,曾先後販賣了上千人口,成為民間一大公害。

與此相關的是劫質”,也就是今天所說的綁票”。清代武林人士為得人財物,也經常幹這種事。

明人鄭仲蔓耳新一書記載,

廣東有位大俠,經常綁架富家子弟,索取贖金。這些富子子弟,總不至於個個都是為富不仁之人。

揭秘:古代遊俠十大謀生之道 有好有壞都為謀生​發冢派

“發冢”,就是盜墓。秦漢以來,興厚葬之風,由於墓葬豐厚,盜墓的事自然就多了起來。漢文帝墓在武帝時已被人盜掠一空,其他眾多皇陵,以後幾乎都被盜發過。公卿以下更不能倖免,不僅玉押金縷悉數盜去,並骸骨也盡遭譭棄。

漢末董卓、曹操,兩晉南北朝時石季龍、慕容垂等人,都幹過此事。唐室諸陵,在黃巢起義時,也盡遭發掘。而無主墳墓被盜的就更多了。這些盜墓人中,大多是些失去常業的綠林草莽,有些是屯戍的軍士,此外便是遊俠。

盜鑄派

盜鑄,指違反國家規定,私造貨幣。

漢代此風最盛,由於盜鑄時可以偷奸耍滑,將鉛錫等物摻雜進白銀中以充成色,因此獲利頗豐,以此謀生者也層出不窮。

漢文帝時,吳王劉滇憑藉章郡銅山之利,私自鑄錢,一時山東奸猾之徒,都聚集在吳國,袁盎稱其所招引的大多是無賴子弟、亡命、鑄錢奸人,其中就多遊俠。

漢武帝時雖嚴刑禁止,仍未能平息。郭解休乃鑄錢掘冢”,便是證明。南北朝時期,幣制崩壞,原因也在私鑄。唐以後,國家幣制漸趨穩定,盜鑄卜一事隨之消歇,遊俠才開始收手,轉趨他途求利。

私煮派

私煮,指私自煮鹽謀利。秦以前,不禁山海之利,以藏富於民。商鞅變法之後,鹽利變成以前的二十多倍。漢以後,因豪強巨盜壟斷鹽政,朝廷頒立法禁,開始徵收賦稅,光武中興,專賣法廢北取之風漢起。’

兩普南北朝至唐五代,或徵稅,或開稅政既不管商勾結重創企有以營私,鹽政遂弊端叢生,社會上私煮私販日漸增多,並歷久不絕。

隋唐兩朝很多不法之徒販賣私鹽,有的甚至公然與官軍對抗。

《隋唐演義說唐》等書中都寫到隋末程咬金販私鹽的故事。與此相聯繫,所謂鹽梟”也由此產生。如唐末的黃巢、王仙芝,五代吳越的錢繆、蜀王建,元末的張士誠、方國珍、明代的王直,清代的譚阿昭、蔡牽,大者揭竿聚眾,小者亡命江湖。這些人都是遊俠出身。一直到清末,喜歡仗義任俠的關中刀客,仍以此作為一項重要的收入。如著名刀容幹獅子”王據鼓任使好義。他家中有四套大車兩輛,大船兩艘,就是專川來販運河東潞鹽及茶葉的,當然,被鹽梟招來並任用的人中就更多遊俠了。

揭秘:古代遊俠十大謀生之道 有好有壞都為謀生​為官派

也有正正經經賺錢的。混白道就是給官府做事。比如從軍、當捕快衙役之類的。過去練武的有句老話叫:六扇門裡好修行”。有官府養著,不愁吃穿,自然可以專心練功。而且,除了軍人、捕快,還有一個職業可以讓你不愁吃穿得去練武。那就是太監!

比如八卦掌的創始人董海川。清朝成豐年間,董海川成為太監在肅王府當差,任七品首領太監。他所創的八卦掌,至今仍是三大內家拳之一。可以算是有史以來最能打的太監了。大家都知道,金庸的武俠小說中有本著名的武功葵花寶典。書中葵花寶典的來歷卻並沒有細說,僅提及作者為前朝太監,其參考的原型很可能就是清朝太監董海川。

揭秘:古代遊俠十大謀生之道 有好有壞都為謀生​保鏢派

給大戶人家當護院是一個非常清閒還來錢的行當,但護院的工作這麼好,當然門檻也高,請的都是成名人物,不然無名之輩來看家護院,當了家賊那就要命了。所以在過去,護院是不會出手幫主人家打人的。因為當護院的都是成名武師,不會給人當狗腿子,平白墮了名聲、拉低身價。

護院裡最有名的就是形意拳的創始人李飛羽。他以神拳李之威名,名震武林。在成豐、同治年間,與八卦拳之董海川,太極拳之楊露禪,鼎足而三。他就曾給太谷縣鄉紳保鏢行當裡的武林名人就很多了,最有名的就是大刀王五。由於他用大刀,又由於他在師兄弟中排行老五,故得此大刀王五”的美名。相傳,大刀王五的源順鏢局的舊址就在北京前門外半壁街13號院。

揭秘:古代遊俠十大謀生之道 有好有壞都為謀生​賣藝派

而賣藝的行當一般被認為是比較低等的行當,所以有本事的人很少去打把勢賣藝。但實際上,賣藝行當裡也有能打的,例如家喻戶曉的武術家——黃飛鴻。黃飛鴻其交請觸英乃晚清廣東十虎”之一他並不想兒子像他這樣僅僅是一介武夫,窮困潦倒,於是用所得的積蓄把黃飛鴻送講了學堂。但黃飛鴻卻開個專心學習,他的心思早已飛到父親的武功上,逃學跑到大街上看父親的武術表演。於是,黃飛鴻3歲從父習武,13歲隨父賣藝街頭,盡得家傳功夫。直到1872年,黃飛鴻才移居廣州,銅、鐵行工人集資為其設武館於第七甫水腳。一代武術家才結束賣藝生涯。

喜歡奇聞趣事故事揭秘的可以關注一下,每天都有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