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為什麼一定要殺巾幗宰相上官婉兒?

用戶58357046073

上官婉兒眾所周知是一個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女子。她在武則天時期只是一個奴婢,但是卻熱衷於玩弄政治,野心極大,同時是女權極力推崇者。



在中國歷史中上官婉兒相當於女版呂布,屬於三姓家奴之人,最後也得到了和呂布一樣的下場。

為什麼在上官婉兒持太平公主所擬遺詔,向李隆基表明自己李唐宗室身份之時仍被斬殺呢?


有書君分析

第一,上官婉兒不只是才女,同時也是一個很能“作”的女人。


她推崇女權主義,勸諫韋后篡權奪位,導致太子被殺,明顯站錯了隊伍,並造成了極大不良影響。所以李隆基為博取政治聲譽必須將她除之。


第二,上官婉兒的政治能力強。


武則天時期執掌高位多年,在朝中積攢不少心腹,如果和太平公主聯手,具備威脅李唐統治的能力。這樣的人留在世間,會對動亂之後根基不穩的朝政造成巨大影響。



第三,上官婉兒自身的政治忠誠度也不高。


在武則天時期為武則天服務,韋后和武三思奪取大權之後又站在韋后一邊,韋后失權之後又去歸附太平公主,利用自己的才氣和頭腦遊走在各大勢力之間。剛剛經歷政變的李隆基對身邊人的警惕性很高,這樣搖擺不定的政敵自然會被肅清。


第四,李隆基發動政變並最終取得勝利的過程中,上官婉兒沒有任何貢獻。


她在李隆基最困難的時候選擇對其不理不睬,等到李隆基輝煌之後開始獻媚討好必然行不通。

另外,對於李唐宗室上官婉兒也沒有任何的忠誠和尊敬,只是關鍵時刻用來做“保命符”,這種人殺掉比留下更好。


唐朝時期是中國歷史最興盛的時期,社會安穩,女性地位也是封建歷史中最高的時代,這給了上官婉兒可乘之機,只可惜她一介女流對政治深度拿捏不到位,想的都是利益方面,而不懂得適時取捨,最終在唐玄宗政變勝利後失去政治權利,落得身敗名裂。



不過凡事不能一概而論,上官婉兒到底是好是壞還值得考究。她如果醉心於政治權利,那麼當她得勢時,其他勢力定會高歌稱讚其豐功偉業;同樣在其失去政治支持的時候,其他勢力也可以落井下石,把她貶的一文不值!



有書共讀

在她46歲那年,上官婉兒面臨一個困境。在當時的女政治家裡,才能上最接近武則天的是太平公主,地位上最接近武則天的則是韋后,如果韋后有太平公主的才能,或者太平公主有韋后的地位,那麼出現第二個武則天是有可能的。但可惜智商是韋后的短板。至於安樂公主,那就是一個有嚴重公主病的公主,把世界想象成一個專為她個人製作的奶油大蛋糕。她滿腦子想當“皇太女”,卻對背後的政治風險一無所知。

她們手裡的王牌就是皇帝李顯。在武則天當政時期,李顯是一個歷史上少見的好丈夫、好爸爸。但這個李顯卻偏偏在登基五年後就駕崩了。這樣一來,所有積累的政治矛盾會面臨一個爆發的沸點。

上官婉兒政治智力遠超韋后,她馬上意識到其中的危險。以韋后的智商,她很可能很快玩完。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暗暗結成同盟,她們共同為中宗擬定了一份遺詔,提出權力分享方案:中宗的庶子李重茂繼位,韋后攝政,中宗弟弟李旦輔政。但是韋后斷然拒絕。她想大權獨攬,將李家勢力徹底排除出去。

十八天後,暴風雨來了。李旦之子李隆基的軍隊衝進了皇宮。韋后逃入飛騎營後反被斬首,安樂公主被殺死在梳妝檯前。

上官婉兒並沒有驚慌失措。她率領宮女出迎叛軍,手裡捧著自己草擬的那份中宗遺詔。上官婉兒要告訴李隆基,自己不是韋氏的死黨,而是一個在各派間折衝樽俎的調解人。她熟悉宮廷政治,熟悉派系鬥爭,她是所有成功者的臂膀,她是一個有價值的盟友。上官婉兒佇立在殺聲震天的夜晚,心中也許會有忐忑,但應該並無恐懼。

讓她沒有想到的是:李隆基對她的表白毫無興趣,下令將上官婉兒斬於旗下。在被誅殺的一瞬間,她心中定然充滿了驚詫:政治怎麼能這麼個搞法,我是有價值的!

在屬於李隆基的新時代裡,上官婉兒這樣的女政客毫無價值。三年後,太平公主被李隆基賜死。武則天的時代正式宣告結束,而且在中國史上再未復現。李隆基殺上官婉兒殺太平公主是在結束一個時代,這個時代女人也可以玩政治,也可以覬覦王權。


國家人文歷史

唐隆政變的時候,士兵們在宮中到處搜索誅殺韋后的黨羽,一時間宮內血雨腥風。上官婉兒已經聽到了政變的動靜,這一切早已在她的預料之中。在這之前,上官婉兒為了自保已經做了準備。她拿著“護身符”,也就是讓相王李旦攝政的詔書草稿。她想讓李隆基明白,證明自己和韋皇后、安樂公主不是一路人。

狡兔三窟、左右逢源是上官婉兒的最大特點。

來抓上官婉兒的是李隆基手下將領劉幽求,上官婉兒向他出示了詔書草稿,於是劉幽求帶她來見李隆基。李隆基看了詔書,但還是決定殺死上官婉兒。他之所以這樣做,原因如下:


1.為了服眾不留禍根

上官婉兒為了自保,刻意與韋后拉開距離。但是外界輿論是認定上官婉兒是韋后一黨重要的成員。唐隆政變連韋后的奶媽都殺了,如果不殺上官婉兒,韋后的其他黨羽如何有理由誅殺呢?

(電視劇《太平公主秘史》的上官婉兒)



2.結束女人當權的局面,而上官氏正是女人當權的符號之一

李隆基一開始就想剷除以韋后、安樂公主和上官婉兒為代表的女人集團,徹底結束武則天以來女人當政的局面。而上官婉兒就是女人當權的一個符號,這個女人經歷了唐高宗、武則天、唐中宗時期,武則天、唐中宗時期發生的許多大事都是她參與做了決策,號稱“稱量天下的巾幗宰相”。在李隆基眼裡,殺了上官婉兒就是對女人專政宣戰的象徵。

有學者指出,李隆基後來在宮中刻意扶持宦官勢力,就是想用宦官取代後宮女人勢力,徹底消除女人當政。

(電影《狄仁傑通天帝國》的上官婉兒)



3.提防太平公主,削弱公主黨勢力

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互相合作,政變之後很可能發展成太平公主的心腹。但是,上官氏和李隆基並沒有這樣的交情。對於唐隆政變,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本來就各懷心事,李隆基若留下上官婉兒,就是提高太平公主的實力,為自己以後與公主作對樹立敵人。

(電視劇《大明宮詞》的太平公主)



4.道德鄙夷

上官婉兒雖然聰明,但作為一個沒有任何政治節操和立場的人,任何人都不能和她侈談忠誠。而任何一個皇帝都希望臣子絕對忠誠,如果沒有忠誠作保證,臣子越聰明就越危險。不過上官婉兒死後,李隆基還為她出版了文集,也算給足了面子。

(電視劇《大明宮詞》的上官婉兒)



參考書目:

《蒙曼說唐之太平公主》蒙曼/著

《巾幗宰相上官婉兒》於賡哲/著


小方說歷史1990

上官婉兒,一個自幼在掖庭為奴的女孩子,成功逆襲成當朝女官、皇妃,被殺後還有李隆基(一說太平公主)派人將其生前詩作集結成《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更在後世史冊上留名,簡直是唐代除了武則天、楊玉環之外的第三個傳奇女子。

在波雲詭譎的唐代政壇,上官婉兒依次侍奉過武則天、唐中宗(韋后)、太平公主等人。14歲時,上官婉兒因才華出眾而被武則天看中,從此一步步走向了唐朝的權力中心。待唐中宗李顯復辟後,又將她視為珍寶,封為昭容並讓她專掌詔令的起草。

上官婉兒與韋后、安樂公主來往甚密,引薦武三思入宮,最終導致中宗太子李重俊發動政變。\t景龍四年(710年),上官婉兒似乎看出了政治風向的變化,開始依附太平公主。同年六月,李顯突然駕崩,韋后一心要效仿武則天稱帝,上官婉兒則與太平公主草擬了一份遺詔,立李重茂為太子,李旦輔政,韋皇后作為皇太后攝政。可惜百密一疏,上官婉兒沒想到,另一邊廂太平公主又在與臨淄王李隆基合謀發動政變!

李隆基本是皇孫,因武則天專權以致不斷被貶。等到中宗駕崩後,李隆基認為自己的時機到了。公元710年7月21日,“唐隆政變”,韋后一黨措手不及,全被誅滅。上官婉兒本想拿出之前與太平公主共擬的遺詔證明自己擁護李唐王朝,以求活命,沒想到李隆基毅然將其斬殺。

聰穎如上官婉兒,本以為能在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鬥爭中左右逢源,最後還是不得善終。伴君如伴虎,政治本就是危險的事情,偏偏上官婉兒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皇帝要的是絕對忠心,而上官婉兒太識時務,在不同時期依附不同的靠山,相當於沒有自己的政治立場。

再者,李隆基與太平公主,本來也是相互利用,對於唐隆政變各懷鬼胎,當上官婉兒出示自己與太平公主共擬的遺詔時,李隆基恐怕想的是——留著她相當於是給太平公主增長了力量,是給自己的政治未來埋下不穩定因素。所以,上官婉兒縱有才名,同樣必死無疑。


生猛歷史

唐玄宗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誅殺女人當權集團的標籤人物之:上官婉兒,往小了說,是誅殺韋后黨羽,奪權;往大了說,是扳倒女人干政集團,奪男權。萬一

怎麼講?往下看。


(上官婉兒 劇照)

上官婉兒,唐高宗李治時期的宰相上官儀之孫女,天姿聰慧,才貌雙全,後世稱之為“巾幗宰相”。那麼,什麼叫巾幗宰相?就是女宰相,這是讚美之稱,但事實上她並未擔當過“宰相”之職。

據說,上官婉兒懷有宰輔之才,是武則天身邊最受寵信的高級女官,所以經常代武則天處理許多朝政之事,雖無宰相之名,有時卻也行宰相之實。所以,武則天當權時的上官婉兒,縱然不是宰相,有些時候也勝似宰相了。

上官婉兒,一生歷經唐高宗、武則天、唐中宗、韋皇后等當權時期,在唐朝皇權的激烈鬥爭漩渦之中,左右逢源,遊刃有餘,而屹立不倒,可謂是大唐帝國權利遊戲中的“不倒翁”。


武周時期受女皇武則天寵信,唐中宗上位居然又成為皇帝妃子,韋后當政時又成為韋后集團的一分子。那麼這個上官婉兒,憑藉的什麼呢?上官婉兒說:我是無敵牆頭草,我怕誰?一個政治節操碎了一地也不撿的人。

但是,這個大唐帝國的“不倒翁”,這個八面玲瓏的上官婉兒,這個頗具心機的女能人,到了唐玄宗李隆基這裡,不倒翁還能不倒嗎?



唐中宗末年,李隆基聯合大臣發動了“唐隆政變”,把唐中宗李顯一把拉下了皇位,取而代之成為大唐新君,史稱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李隆基也就是唐明皇,他與中國四大美人之一楊貴妃楊玉環的故事,家喻戶曉了。

唐玄宗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的結果是:上官婉兒被誅殺,韋后黨羽集團徹底倒臺,唐中宗李顯丟了九五大位,女人當權勢力慘遭清洗。從此,大唐王朝的最高權柄,落到了唐玄宗李隆基手中。



縱觀唐朝,也許是老祖宗唐太宗李世民最開始帶了個“好頭”,後世一些皇帝總是愛搞政變。玄武門之變,唐太宗李世民,把老爹唐高祖李淵拉下了皇帝;神龍政變,唐中宗李顯在張柬之等人輔助下,把老孃武則天拉下了皇位。唐隆政變,唐玄宗李隆基,又把唐中宗李顯拉下了皇位……李唐王朝,也許不敢說英雄輩出,但絕對是“政變控”輩出!

唐玄宗李隆基,前期是個雄才大略的主兒,誅殺韋后黨羽集團,包括誅殺上官婉兒,其實就是一場權力鬥爭,以唐玄宗李隆基為代表的男權新貴,藉助了長久以來不滿女人當權的呼聲,順勢而為、成功完成了奪權過程。

(其實,我認為,唐玄宗李隆基心裡是不是真的有多反對女權,也許並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民心可用,他可以藉此籠絡一大幫人實現奪權。)


唐玄宗李隆基,既然打出的旗號是打倒女人干政、匡正朝綱,那麼作為女權時代重要標籤的韋后、上官婉兒,不殺,就算唐玄宗李隆基答應,恐怕他手下的那幫怒不可遏的文武大臣們也不會答應。

加之韋后、上官婉兒私生活混亂,生活糜爛,養男寵、玩面首、亂倫常,早已是聲名狼藉了,在封建男權思想時代,韋后、上官婉兒敢這麼搞,無異於將自己推向了天下人的對立面。


當時天下之人(包括失勢貴族、渾水摸魚者),不管他們是出於羨慕也好,嫉妒也罷,還是真的出於公義,還是扛著公義大旗為了自己那點小九九,這都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當時那個封建男權思想時代,殺之就是順應民心,不殺反而就有違民心了。

也許,同為藝術知音的唐玄宗李隆基,有那麼一點愛惜上官婉兒的才華,於是命人將上官婉兒的作品整理成詩集,以為流傳,但還是不得不殺了她。

以上是我一點中肯的想法。

關注“峰子奇觀”,一起聊點歷史。

峰子奇觀



上官婉兒:四大才女之一,唐朝陝州陝縣人(今河南三門峽)。上官儀孫女,上官儀獲罪後被沒入宮中,上官婉兒與母親鄭氏同被配沒掖廷。母親鄭氏是太常少卿鄭休遠之姊,在鄭氏培養下,上官婉兒熟讀詩書,明達吏事。

儀鳳二年,以聰慧得幸於武則天,頗能詩,武后稱帝時,詔敕多出其手者,時稱“內舍人”。

神龍元年,唐中宗復位後,仍得中宗、韋后寵信,專掌起草詔令。與太平公主亦多往來,與武三思私通。曾建議中宗擴大書館,增設學士,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又與韋后、安樂公主等人操縱政治,樹立私黨,廣納賄賂。景龍四年(710年),中宗崩,韋后欲效武后而稱帝,臨淄王李隆基發動政變,誅韋后、安樂公主,擁立其父唐睿宗。上官婉兒執燭率宮人迎接,並把她與太平公主所擬遺詔拿給劉幽求觀看,劉幽求拿著遺詔求李隆基開恩,但李隆基執意殺上官婉兒,這是為什麼呢?





1.婉兒一次又一次地在政治鬥爭中左右逢源,固然說明她的聰明,但也暴露了她政治道德的弱點,她是一個沒有任何政治節操和政治立場的人。


2.今日不殺,他日定被重用,而她與太平公主交往甚密,而李隆基最大的敵手無疑就是他的姑姑太平公主。為了大計,不可不殺。

3.上官婉兒此人才華橫溢,但李隆基深知其左右搖擺,不能為己所用,此時若放過,日後後悔無及,遂斬於旗下。

4.上官婉兒作為武則天的心腹,又勾結安樂公主,也害死過前太子,如果不死,一對不起祖先,二怕日後會引起禍亂。

飛反

武則天以後,唐朝仍然處在動亂之中,許多異性女流權勢滔天,禍亂宮闈,李唐天下名存實亡。其中野心最大、勢力最大的當屬韋后,她毒死了中宗,想要效仿武則天故事,獨霸朝政。這就引起了唐隆政變,唐玄宗李隆基撥亂反正,剪除韋后,恢復了李唐天下。當時有一名女,名為上官婉兒,長期處於各方博弈的權利漩渦中央,最後也被李隆基處死,她的死引發了無數爭議,但原因我看不外乎兩點。

一.李隆基對掌權的女子集團深惡痛絕。

在李隆基政變前夕,朝廷有兩大政治集團。一面是韋后和安樂公主,一面是李隆基之父李旦和太平公主,韋后想要獨霸朝政,毒死中宗,嚴重損害了李姓王族的利益,也得罪了李旦等人,最終引來了李隆基發動政變。對於李隆基來說,唐朝朝政多年把持在女人手中,李唐名存實亡,實在是一件令人憤懣的事情。先是武則天,後是韋后,還有安樂公主和太平公主,都是勢力極大,李隆基兵變前敢怒不敢言,一旦兵變,也是時候該改天換地了,必須全部剪除。除了韋后和安樂公主,兩年後再除去太平公主,便可見一般。而上官婉兒,就是這些女子政治集團的一個重要參與者和謀劃者,屬於女子集團的重要人物,必然是不能被李隆基接受的,她非死不可。

二.剪除太平公主羽翼

上官婉兒是個才女,也是個聰明人,在各大女子集團中虛與委蛇。不但在武則天時期風生水起,而且在韋后時期也是呼風喚雨的。中宗死後,她又和太平公主站在了同一戰線,想要韋后攝政,李旦輔政,將朝政多方平攤,從而達到均衡。可惜,韋后想獨霸朝政,拒絕了這一建議,導致了李隆基兵變。此時,上官婉兒拿出她所立的詔書,表面上是可以免罪的,其實也反映出她和太平公主以後必會沆瀣一氣,所以李隆基動刀了。太平公主是李旦的盟友,暫時動不了,那就只能先剪除剪除她的羽翼了,最起碼保證太平公主不會繼續做大才行。

《資治通鑑》裡,李隆基殺上官婉兒的理由是,上官婉兒淫亂宮闈,理應處死。這應該是事實,但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以上兩點,政治利益才是李隆基應該首先考慮的。上官婉兒作為女子集團的重要人物,非死不可。


蜉蝣塵埃笑談天下

上官婉兒是初唐歷史上的傳奇人物,某種程度上說,武則天決定了上官婉兒一生的命運,即便是襁褓之時,也難以逃離這位女強人的擺佈。

在武則天時期,上官婉兒雖然掌管宮中詔命,但她只是武后的傳聲筒,絲毫不敢造次。

公元705年,武則天年老病衰時,上官婉兒與鳳閣侍郎張柬之、鸞臺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將軍敬暉、右羽林將軍桓彥範等裡應外合,武后被廢,是為“神龍政變”。

事後,上官婉兒被中宗封為昭容,宮中地位僅次於韋皇后。但由於當時武家特別是其侄武三思勢力猶存,上官婉兒為了自保而順應武氏並排抑李唐皇族,由此埋下殺身禍根。

景龍元年(707年)七月,太子李重俊與左御林大將軍李多祚等矯詔發兵,其衝進武家誅殺武三思父子及親信十餘人,後又統兵入宮追索韋后、安樂公主、上官婉兒等。

遭此變故,中宗和韋后為保自家性命而差點將上官婉兒交出,以求太子退兵。所幸右羽林大將軍劉景仁率兵及時救援,太子李重俊最終兵敗被殺,史稱“景龍政變”。

景龍四年(710年)六月,唐中宗李顯被韋后與安樂公主毒死。當年七月,臨淄王李隆基率羽林將士衝入宮中,誅殺韋后及其黨羽。

李隆基入宮之時,上官婉兒率眾宮女秉燭列隊迎接,並拿出自己當初與太平公主一起草擬的“遺詔”( 即皇子李重茂即位天子,韋皇后攝政,李旦輔政),以此證明自己站在李唐宗室一邊。

李旦即李隆基之父、後來的唐睿宗,但韋后對這份遺詔並不滿意,她不願李旦參預朝政而將其改為有名無實的太子太師,這也是引發這次“唐隆之變”的原因之一。

對於這種事後表態,上官婉兒也感到有些無濟於事,於是又請李隆基的主要謀士劉幽求去為自己說情,但李隆基的態度十分堅決:

“此婢妖淫,瀆亂宮闈,怎可輕恕?今日不誅,後悔無及!”

眾兵鼓譟聲中,上官婉兒被斬於旗下,年47歲。


坑爹史冊

按照史書記載,公元710年唐中宗駕崩,李隆基聯合上官婉兒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后一黨。這個時候上官婉兒的表現特別有意思,面對帶兵進宮的李隆基,她帶領宮女前去迎接,並拿出自己寫的中宗遺詔最初版表忠心——在最初版的遺詔中,李顯是傳位給李重茂的,並命自己的弟弟相王李旦輔政,只是被韋后篡改了。上官婉兒在這個時候拿出它,一方面與韋后割裂,另一方面則是期盼能夠獲得李隆基的寬恕。

實際上上官婉兒和韋后也並不是一夥人,按照出土墓誌的記載,他曾極力反對韋后立安樂公主為皇太女的建議,這個政治立場唐中宗、唐睿宗甚至李隆基都應該是清楚的。但李隆基可能是殺紅眼了未加思索,也可能是為了免除後患(畢竟跟同樣懷揣女皇夢的太平公主關係親密),所以在沒有進行調查和審判的前提下,就把上官婉兒殺了。

同在政變中被殺,但官方對上官婉兒與韋后、安樂公主的認定是完全不同的。墓誌裡用“懿淑天資”和“賢明神助”來溢美上官婉兒,並以唐睿宗的名義為其篆刻墓誌銘。同時她還獲得了只有皇后和公主才有資格獲得的“惠文”的諡號。

當然這一切都和太平公主有關,墓誌裡說“太平公主哀傷,賻贈絹五百匹,遣使弔祭,詞旨綢繆。”可以想像,如果當時太平公主在場,或者特別交代一下,一定能夠阻止李隆基痛下殺手。

只是當唐睿宗當政後,曾經的盟友太平公主逐漸成了李隆基在政治上最大的競爭對手。發掘上官婉兒墓的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領隊李明曾經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分析太平公主對死於李隆基之手的上官昭容高調示好,難免令後者銜忿遷怒。所以在太平公主被誅之後,李隆基毀了上官婉兒的墓,這其實是在打太平公主的臉,在宣告唐代女性干政的歷史徹底結束。


王朝的廢墟

上官婉兒,中國古代的四大才女之一。祖父上官儀獲罪被殺後隨母鄭氏配入掖庭為婢,在掖廷為奴期間,在其母的精心培養下,上官婉兒熟讀詩書,不僅能吟詩著文,而且明習吏事。後因聰慧善文被武則天發掘得到重用,負責起草詔書,被譽為“巾幗宰相”。在唐顯宗時期,也由她負責起草詔書。她還建議李顯大量設置昭文館學士,廣召當朝詞學之臣,自己的作品也被《全唐詩》收錄。

但是在景龍四年(710年)7月21日,李隆基聽說韋后想要篡政,效仿武則天,於是發動唐隆之變。在政變中,上官婉兒同韋后一起被殺。上官婉兒在死之前把跟太平公主所擬遺詔拿給劉幽求觀看,以證明自己是和李唐宗室站在一起的,劉幽求拿著遺詔求李隆基開恩,但李隆基不許,堅決要殺上官婉兒,這是為什麼呢?


第一,上官婉兒政治立場不堅定,陷於宮廷內鬥,打擊李家皇室。上官婉兒政治比較投機,看到哪個權勢更強,就投奔那個人。並且推薦武三思等佞臣,使得其干擾朝政,還在政變中害死了太子李重俊。李隆基作為李家皇室一派,自然是對上官婉兒干擾朝政的行為感到討厭。

第二,上官婉兒表面依附於太平公主,但暗地裡還是與韋后一派有聯繫,且在宮中經營多年,勢力廣佈宮中,不斬草除根容易滋養禍患。為了防範韋后餘黨再次作亂,不得不把上官婉兒殺了。

第三, 上官婉兒為了求自保,將自己與太平公主一起起草的遺詔給李隆基看,可是遺詔中其父李旦只是參謀政事。李隆基自然是對這樣的安排不滿意,加上上官婉兒並沒有多大利用價值,所以殺了也無妨。

上官婉兒是一代才女,她在文學方面的造詣極高,可惜她的野心太大,想要在政治上有所作為,最終給自己惹來殺身之禍。她對權力的慾望,可能與她在小時候在掖庭為婢的經歷有關吧。

歷史百家爭鳴團隊成員:小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