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塔寺之旅

山西省太原市的永祚寺位於市區東南部,寺內有兩座明代古塔,俗稱雙塔(文峰塔、宣文塔)

雙塔在太原現存古建築中最高,雙塔凌霄,是太原八景之一,被視為太原城市的標誌。雙塔高度相仿,塔高54米,外形相似,都是八角形,由磚石搭砌而成。文峰塔建於萬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是一座風水塔。在山西河曲、榆社、霍州、大同等地都建有文峰塔。宣文佛塔是一座舍利塔,供奉著佛祖舍利。太原標誌性建築,原名永祚寺,太原市徽主題圖案。約始建於明朝萬曆中期(1597-1602年),俗稱雙塔寺。建築格局由前院、後院、塔院三部分組成。雙塔寺的山門和大多數寺廟坐北朝南是相反的,雙塔寺的山門是朝北開的,遊客進入山門後,由北向南步行遊覽,遊覽過程中,依次能看到大雄寶殿、碑廊和雙塔,這三處是寺中最為值得一看的地方。

雙塔寺的大雄寶殿,是磚砌的仿木建築。整座建築沒有樑架,不用一根木頭,全由磚砌而成,磚砌雕花精細而大方。殿中供奉的三世如來像:阿彌陀佛、釋迦牟尼和藥師如來。其中阿彌陀佛是銅鑄立像,而另兩尊則是鐵質坐像,這三尊佛像不是廟裡的原配,而是從不同的地方搬來的。

雙塔寺的大雄寶殿是二層結構,從大殿東側,有臺階可以登上二樓。二樓建有“三聖閣”,內供奉著三大士:觀音、文殊和普賢,這幾尊菩薩像也是從別處寺院搬過來的。五月大雄寶殿,還能欣賞到明代種植的百年牡丹,名字叫做“紫霞仙”,它植根於大雄寶殿前的方形花壇裡,在這裡盛開了三百多年了。從大雄寶殿通往塔院的途中,有一條通廊,其中有一道“碑廊”,你可以在這裡觀賞到碑廊牆上鑲嵌著明代的“寶賢堂集古法帖”,清代的“古寶賢堂法帖”和清代所刻的蘇東坡醉筆石刻“赤壁懷古”,其中,蘇東坡手書的“赤壁懷古”,是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根據拓摹勒上石的。據說此刻全國僅有兩處保存,另一在湖北黃州的東坡赤壁。兩塔都是磚石結構,相距60米,塔上的雕飾清麗、輪廓分明。東南這座先建造(東塔,也叫文峰塔),但不是佛塔,是為了彌補太原城“西北高東南低”不利於文化的發展,而建造的一座“風水塔”。建成之時起,就略微向西北傾斜。據說是設計者考慮到此塔地處東山前沿,面對著西北風的衝擊,特意向西北傾斜。西北這座是後建的佛塔(宣文塔),因位於西北方位,故也被稱為“西塔”或“北塔”。是由明代萬曆年間的高僧妙峰大師監造,因當年塔內藏有佛舍利子,所以又叫做宣文佛塔,或舍利塔。西塔(宣文塔)在解放戰爭中大部分毀於戰火,如今所見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重新修復的。不建議登塔,因為以當地的空氣情況,登上了塔,四周遙望,也是霧濛濛一片。

看過雙塔寺,可以品品太原小吃“頭腦”。“頭腦”也叫“八珍湯”,是由傅山研究出來的一種藥膳養生湯,冬令早點。“頭腦”中加羊肉、酒糟、煨面、藕片、山藥等八種食材,配黃酒和稍麥一同食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