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塔寺之旅

山西省太原市的永祚寺位于市区东南部,寺内有两座明代古塔,俗称双塔(文峰塔、宣文塔)

双塔在太原现存古建筑中最高,双塔凌霄,是太原八景之一,被视为太原城市的标志。双塔高度相仿,塔高54米,外形相似,都是八角形,由砖石搭砌而成。文峰塔建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是一座风水塔。在山西河曲、榆社、霍州、大同等地都建有文峰塔。宣文佛塔是一座舍利塔,供奉着佛祖舍利。太原标志性建筑,原名永祚寺,太原市徽主题图案。约始建于明朝万历中期(1597-1602年),俗称双塔寺。建筑格局由前院、后院、塔院三部分组成。双塔寺的山门和大多数寺庙坐北朝南是相反的,双塔寺的山门是朝北开的,游客进入山门后,由北向南步行游览,游览过程中,依次能看到大雄宝殿、碑廊和双塔,这三处是寺中最为值得一看的地方。

双塔寺的大雄宝殿,是砖砌的仿木建筑。整座建筑没有梁架,不用一根木头,全由砖砌而成,砖砌雕花精细而大方。殿中供奉的三世如来像:阿弥陀佛、释迦牟尼和药师如来。其中阿弥陀佛是铜铸立像,而另两尊则是铁质坐像,这三尊佛像不是庙里的原配,而是从不同的地方搬来的。

双塔寺的大雄宝殿是二层结构,从大殿东侧,有台阶可以登上二楼。二楼建有“三圣阁”,内供奉着三大士:观音、文殊和普贤,这几尊菩萨像也是从别处寺院搬过来的。五月大雄宝殿,还能欣赏到明代种植的百年牡丹,名字叫做“紫霞仙”,它植根于大雄宝殿前的方形花坛里,在这里盛开了三百多年了。从大雄宝殿通往塔院的途中,有一条通廊,其中有一道“碑廊”,你可以在这里观赏到碑廊墙上镶嵌着明代的“宝贤堂集古法帖”,清代的“古宝贤堂法帖”和清代所刻的苏东坡醉笔石刻“赤壁怀古”,其中,苏东坡手书的“赤壁怀古”,是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根据拓摹勒上石的。据说此刻全国仅有两处保存,另一在湖北黄州的东坡赤壁。两塔都是砖石结构,相距60米,塔上的雕饰清丽、轮廓分明。东南这座先建造(东塔,也叫文峰塔),但不是佛塔,是为了弥补太原城“西北高东南低”不利于文化的发展,而建造的一座“风水塔”。建成之时起,就略微向西北倾斜。据说是设计者考虑到此塔地处东山前沿,面对着西北风的冲击,特意向西北倾斜。西北这座是后建的佛塔(宣文塔),因位于西北方位,故也被称为“西塔”或“北塔”。是由明代万历年间的高僧妙峰大师监造,因当年塔内藏有佛舍利子,所以又叫做宣文佛塔,或舍利塔。西塔(宣文塔)在解放战争中大部分毁于战火,如今所见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重新修复的。不建议登塔,因为以当地的空气情况,登上了塔,四周遥望,也是雾蒙蒙一片。

看过双塔寺,可以品品太原小吃“头脑”。“头脑”也叫“八珍汤”,是由傅山研究出来的一种药膳养生汤,冬令早点。“头脑”中加羊肉、酒糟、煨面、藕片、山药等八种食材,配黄酒和稍麦一同食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