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作家說太原 竇大夫祠

太原作家說太原 竇大夫祠

請輸入圖片描述

竇大夫祠

文/家奴

太原市汾河東岸的蘭村西烈石山下,有竇大夫祠。

竇大夫,春秋時期晉國大夫,封地在今天太原市西北的古城村。竇大夫曾在狼盂,今太原陽曲縣黃寨一帶有過開渠利民的德政,後人於是立祠紀念他,因為祠堂建在烈石山下,又稱為烈石神祠。

太原作家說太原 竇大夫祠

請輸入圖片描述

竇大夫生年不祥,公元前499年,被趙簡子殺害。趙簡子殺竇大夫時,晉國處於六卿專權時代,趙氏家族並沒有太大優勢。《太原府志》記載,趙簡子想稱霸天下,召來竇大夫等人問政,事後便將他們殺害。孔子在周遊列國時曾對子貢說,趙簡子未得志時頌此二人,得志後便殺之。

太原作家說太原 竇大夫祠

請輸入圖片描述

趙簡子曾邀孔子來晉國講學交流,當孔子行至黃河邊時,聽到了竇大夫被殺的消息,孔子看著滔滔河水感嘆道:“壯美呀,黃河水,浩浩蕩蕩多麼盛大,我之所以不能渡過黃河,也是命運的安排吧!”子貢不解其意,上前詢問,孔子說:“他們都是晉國賢良的大夫,趙簡子未得志時,與他們政見相同,一旦得志,卻殺掉他們推行自己的新政。我聽說不論何時何地,剖腹取胎,麒麟就再也不會降臨;竭澤而漁,蛟龍就再也不會出現;覆巢傾卵,鳳凰就再也不來飛翔。我還聽說,君子總是對同道的不幸遭遇特別傷感,那些鳥獸對於不義的行為尚且知道避開,更何況是我孔丘呢。”於是,孔子返回了魯國陬鄉,並作琴曲《陬操》來哀悼竇大夫。

太原作家說太原 竇大夫祠

請輸入圖片描述

竇大夫祠內有楹聯:太行峰巔,孔聖為誰留轍跡;烈士山下,普賢遺澤及蒼生。其中上聯指的就是這個典故。竇大夫祠的創建年代已無處追尋,唐末梟雄李克用的兒子李頻在《留烈石》一詩中寫道:遊訪曾經駐馬看,竇氏遺像在林巒。由此推斷,其最晚應建於唐代。宋代時,汾河漲溢,鄉民在此祈求,屢獲感應,因而追封竇大夫為英濟候。但祠堂最終還是毀於水患,元代至正三年(1085)重建,此後歷代均有修葺。祠內至今仍保存有殿堂五十餘間,其中山門、獻亭、五間懸山式正殿都是元代遺物,部分保留宋金風格。

太原作家說太原 竇大夫祠

竇大夫祠山門西側鼓樓下的石窯洞,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傅山先生研讀經史之所,傅山先生在明崇禎十至十五年間居讀於此,室前有老杏樹一株,其狀若虹,故名“虹巢”。竇大夫祠左有明代的保寧寺和近代的趙戴文公館,公館內建有花園,園中有趙戴文墓。趙戴文,生於1867年,山西五臺人,同盟會員,曾擔任國民黨政府山西省主席,是追隨閻錫山三十餘年的忠臣和功臣。趙戴文在抗日戰爭時期病逝于吉縣克難坡,抗戰勝利後遷葬於此。

太原作家說太原 竇大夫祠

請輸入圖片描述

​竇大夫祠右側,就是太原著名的古八景之一的“烈石寒泉”。與竇大夫祠隔汾河相望的,是以太原古八景之一“崛圍紅葉”著稱的崛圍山。崛圍山巔南坡有古剎多福寺,始建於唐貞元二年,宋末毀於兵火,明代洪武年間重建,歷來是名人逸士的遊蹤之地。多福寺為三進院落,保存基本完好,寺內山牆有明代立粉貼金彩繪的佛傳故事84幅,為明代寺觀壁畫中的精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