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聖祖殺鹿,欲得還陽草!老道保真龍,十萬紙人造反!

聖祖欲得還陽草

在遼源市北邊六十里處,有一座像窩頭狀的山,人們叫它大悖頭山。這座山的南面,有鹿鳴村、亮甲川,還有個逃鹿屯,說起這三個地名的來歷,還有個動人的傳說呢。

早在三百多年前,這一帶森林蔽日,野草叢生,獐狍野鹿遍地都是。正像民謠所說:“棒打兔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清朝皇室把這裡當成了大圍場。

民間故事:聖祖殺鹿,欲得還陽草!老道保真龍,十萬紙人造反!

據說清聖祖康熙皇帝吃到這裡的飛禽走獸。特別滿意。又聽說這裡不僅風景優美,氣候宜人,而且還有能銜來還陽草的梅花鹿。

這還陽草。能使人長生不老、起死回生。於是,便決定次年春季到這裡狩獵行樂,即傳旨在這裡修築了一座華麗的行宮。

轉眼到了來年春季,這天風和日麗,萬里無雲,聖祖在群臣簇擁下,乘坐宮車來到大悖頭山前。

聖祖心急。只在行宮歇息片刻,便由隨從前呼後擁,順著羊腸小道上山了。

來到半山腰,聖祖已經累得氣喘吁吁,他停了下來,回頭一望,嗬:遠處薄霧濛濛,近處綠草芋芋,泉水徐徐,百鳥啾啾,真是別有一番天地,頓覺襟懷開闊,心曠神怡,不禁脫口讚歎:“美乎,善哉!”

正在這時,有兩頭梅花鹿在他們身邊不遠處相伴而過,那沙栗色的皮毛,點綴著雪白的小花,那樹枝般的茸角,閃射著耀眼的光芒。聖祖接過侍官捧來的弓箭,頓時人們鴉雀無聲,個個屏住呼吸,聖祖瞄了又瞄,“嗖”,一箭射出,一頭梅花鹿應聲而倒,而另一隻驚恐地回頭一望,拔腿就跑。“好箭法,好箭法!”捧場的聲音夾雜著哈哈大笑聲。這時,侍官一下跪在聖祖腳下:“陛下,臣恭賀萬歲洪福降臨,大吉大利。”

聖祖莫名其妙,忙問:“吉在何方,利在何處?”

侍官說:“小人聞知,梅花鹿乃精靈之獸,一鹿若傷,同伴定以還陽草相救,今陛下射中,為得靈草良機,豈不大吉大利?”聖祖聽完這番話,非常高興。因此,當侍臣剝下鹿皮時,要親自披上,裝成傷鹿伏在草叢中。人們將他偽裝好,便遠處躲藏窺視。

民間故事:聖祖殺鹿,欲得還陽草!老道保真龍,十萬紙人造反!

聖祖得還陽草心切,竟連午飯都沒吃一口。他一邊耐著性子等待,一邊美滋滋地想:如今稱帝幾十年,享盡人間快樂,若是再得還陽草,長生不老,那就是幾百年。幾千年……哈哈……正想到這兒,忽然,一頭梅花鹿機警地向這裡走來。

它發現了聖祖頭上的鹿角,以為找到同伴,便快步走來。可是,走了幾步,卻停下了,機警地四下望望;又走幾步,又停下了。它大概是認為真正沒埋伏時,才徑直走來。聖祖的心“砰砰”直跳。啊,看見了,看見了,梅花鹿口中銜著一棵草,水淋淋、綠油油。啊,這就是還陽草!我可真要長生不老了。可是,那鹿走近前來,還差一步時,卻停下不走了。聖祖急壞了。大氣都不敢出。

上前爬吧,又怕萬一抓不著;不向前爬吧。又怕被發現了偽裝。恰巧,聖祖這時嗓子難受,真想咳嗽。憋又憋不住,怎麼辦?抓吧。此時,他也忘了皇帝平時的氣派和風度了,縱身一躍,卻只抓到了幾根鹿毛。說時遲,那時快,那鹿“噢”地一聲,回頭就跑。藏在遠處的眾隨從立起直追,他們呼喊著,追趕著。亂箭紛紛,可是,那頭梅花鹿向著南方已越過河套,把他們遠遠拋在後面了。這時,它回過頭來。痛苦地長鳴一聲,這聲音,也許是對同伴的深切哀悼,也許是對聖祖的憤怒譴責。這一聲長鳴過後,又一亮角,便向西折去。

聖祖望著逃遠的梅花鹿,十分惋惜,頓首不已,口中喃喃念道:“唉,鹿鳴、亮角、逃鹿……”

於是,鹿鳴村、亮甲川(因“角”俗讀,故人們將亮角川寫成“亮甲川”),逃鹿鎮也從此得名。

打那以後,每當哪個晚輩後生要謀不義之財,總有老年人將這段故事嘮叨一番,因此,它一直流傳至今。這真是聖祖欲得還陽草,萬古千秋落笑柄。

民間故事:聖祖殺鹿,欲得還陽草!老道保真龍,十萬紙人造反!

假皇帝十萬紙人造反

據說,早先年在東遼縣椅山鄉的椅山腳下,有一間低矮破舊的馬架房,這屋的主人是個單身漢,叫萬夫全。這萬夫全都四十多歲還沒娶上個媳婦。他平日口積肚攢的幾個錢,也都被財主們糊弄去了賭場。

這一天,從外地來了個七旬上下、銀鬚白髮的老道,沒幾天這老道就結識上了萬夫全。萬夫全沒錢花,老道就給他錢花;萬夫全賭場上輸了錢,老道就全部給還上。後來萬夫全深受感動,就金盆洗手,再也不去賭場了。

奇怪的是,這位道人見到萬夫全總是畢恭畢敬,恭維有加。這樣一來,附近的一些有錢人就都開始納悶,心中暗暗嘀咕,時常湊在一起議論這件事。

一天,一個財主問老道:“請問長老,您對萬夫全如此敬重,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看來財主實在是按捺不住了。老道回敬了一句:“你們這些平常人問這個有啥用。”說罷轉身就走了。這一下,使得財主們更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