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AI芯片初創公司會被科技巨頭收購?

人工智能的賽道正變得越來越擁擠,競爭也正變得越來越激烈。芯片作為AI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隨著Facebook、亞馬遜等科技巨頭也加入造芯的行列,AI芯片戰即將打響。不過,芯片的研發不可能一蹴而就,收購初創企業就成了許多巨頭加速自主研發芯片的進程選擇。那麼,科技巨頭喜歡收購或者投資什麼樣的AI芯片初創公司?

什么样的AI芯片初创公司会被科技巨头收购?

收購AI初創公司,目標是服務生態

2012年以來,包括谷歌、英特爾、蘋果、微軟、英特爾、雅虎在內的科技巨頭都在爭相收購AI初創公司。CrunchBase的數據顯示,2011年到2017年有281家AI初創公司被收購,其中2012年到2016年的收購數量增長最快。具體來看,谷歌最為積極,截至2017年共收購了17家AI初創公司,蘋果收購了10家、微軟收購了8家、英特爾收購了5家。

很顯然,科技巨頭積極收購AI初創公司是為了佈局AI搶奪市場。先看收購最為積極的谷歌,2013年收購了多倫多大學計算機系的創業公司DNNresearch。據悉,收購主營深度學習與神經網絡方向DNNresearch讓谷歌的圖片搜索功能大幅提升。2014年穀歌又以6億美元收購了英國公司DeepMind Technologies,而後谷歌的DeepMind項目出品的AI在棋盤遊戲“Go”上打敗了人類冠軍。

作為全球智能手機領域的標杆,蘋果的收購與其手機創新功能密不可分。2010年蘋果收購Siri讓AI語音助手變得流行起來,但Siri的體驗遭到了諸多用戶的吐槽。不過我們看到2017年蘋果又收購了Init.ai公司的團隊,幫助開發其Siri語音助手,去年底還收購了負責開發搜索和組織音頻文件工具,利用機器學習將語音轉化為文字的奧克蘭的初創公司Pop Up Archive。另外,iPhoneX是率先使用3D結構光人臉識別的手機,但體驗還有待完善,在蘋果去年的收購中,RealFace是以色列致力於用全球領先的面部識別技術來革新用戶身份認證過程的AI初創公司。還有蘋果十分看好的虛擬和增強現實業務,其在去年收購的德國初創公司SensoMotoric Instruments將對其業務有很大幫助,因為SensoMotoric負責開發眼球跟蹤技術,還兼容Facebook的Oculus Rift VR開發套件。

微軟則在最近收購了位於加利福尼亞州伯克利的Semantic Machines,該公司開發了新方法來建立對話式AI,有望讓Cortana的對話式AI能力將進一步提升。

英特爾在2016年進行了密集收購佈局AI,一年內就收購了Itseez、 Nervana Systems 和Movidius三家公司。通過收購機器視覺公司Itseez,英特爾強化圖像處理能力並由此進軍自動駕駛汽車市場。收購Movidius讓英特爾在2017年8月推出了Movidius視覺處理芯片,隨後的10月,正式發佈了專為機器學習而設計的Intel Nervana神經網絡處理器(NNP)系列芯片。除了通過收購推出新的產品以及快速向AI轉型,Intel還通過一系列的投資加強在AI領域的佈局,包括深度學習軟件公司Avaamo、視覺感知產品與方案提供商瑞為技術等。

AI芯片初創公司的收購選擇,巨頭態度不一

通過巨頭收購的AI初創公司,我們已經能夠清楚地瞭解到巨頭們的收購都是為了更好服務其生態或幫助其創新,選擇AI芯片初創公司同樣如此。這裡我們首先要說的是蘋果,眾所周知,蘋果在2010年發佈的iPhone4中就搭載了自主研發的A系列處理器,並且去年的A11 Bionic芯片首次搭載了專用於機器學習的硬件——“神經網絡引擎(neural engine)”。不過蘋果在芯片領域佈局比較早,從CPU和存儲器開始,在2008年收購了P.A. 半導體、2010年又收購Intrinsity,而後轉戰閃存控制器,2012年收購Anobit,2014年又轉戰低功耗藍牙收購了Passif,如今蘋果自主研發的GPU也將搭載在iPhone上。因此基於已有的芯片積累和佈局,所以雷鋒網目前沒有看到蘋果收購AI芯片初創企業。

谷歌的AI芯片實力同樣強大,Goole I/O 2018上,谷歌宣佈推出Tensor Processor Unit 3.0(TPU3.0),並表示TPU3.0的計算性能相比去年提升了八倍,可達 100PFlops(每秒 1000 萬億次浮點計算),TPU是專門是為機器學習定製的專用芯片(ASIC),也是為谷歌深度學習框架TensorFlow而設計。隨著谷歌TPU雲服務的開放,在雲端AI芯片市場佔有優勢的英偉達將面臨挑戰。不過,與蘋果不同,雖然谷歌已經有強勁的AI芯片,但其還是在今年投資了首個AI芯片公司。據雷鋒網瞭解,Google Venture(GV)花費5600萬美元在今年3月份領投了初創公司SambaNova Syste,這也是GV首次對人工智能芯片公司進行投資,SambaNova的重點領域不止人工智能模型訓練,其基礎架構將能夠適應其他類型的計算,包括快速查詢數據庫,這家初創公司還沒有第一代芯片,但已與潛在客戶以及公共雲提供商進行了接洽。

作為電商巨頭,亞馬遜在硬件領域的實力則弱很多,因此在AI的競爭中更加傾向於通過收購AI芯片初創公司讓AI芯片更快服務自己的生態。今年2月份,Information爆料稱,亞馬遜已經開始設計定製AI芯片的消息基本坐實。據雷鋒網瞭解,亞馬遜在2015年以約3.5億美元收購了以色列芯片設計公司Annapurna Labs,2016年Annapurna表示它正在為數據存儲設備、無線路由器、智能家居設備和流媒體設備製造一系列名為Alpine的芯片,不過當時亞馬遜還沒有透露對Annapurna的收購計劃。熟悉亞馬遜計劃的人表示,Annapurna目前正在開發基於Alexa設備的AI芯片,將大幅提高Alexa語音助理的服務質量和響應時間。2017年12月,亞馬又遜收購安全攝像頭製造商Blink,Blink於2008年成立Immedia Semiconductor,建立定製處理芯片以進行低功耗視頻壓縮,在發現向外出售芯片難以盈利之後,該公司開始製造搭載自研芯片的攝像頭,這次收購將加強亞馬遜的芯片設計能力。另外,亞馬遜還在為其網絡服務部門(AWS)招聘芯片工程師,業內人士表示有跡象表明亞馬遜可能正在為AWS數據中心的服務器設計AI芯片。根據研究公司Paysa的數據,包括Blink在內,亞馬遜在美國的薪資單上已經擁有449名擁有芯片專業知識的人員,另外還有377名職位空缺。

再來看英特爾,英特爾是PC芯片的霸主,但其向AI的轉型相對較晚。但在決定向AI轉型後十分積極,一方面通過優化自身已有優勢產品,另一方面還通過一系列的收購增強實力。2015年6月,英特爾宣佈以 167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全球第二大 FPGA 廠商 Altera,這是英特爾佈局AI的重要一步。除了大廠,AI芯片初創公司當然也是英特爾的收購對象。2016年英特爾花4億美元收購深度學習初創企業Nervana Systems,這家公司曾經連續幾年幫英偉達優化GPU平臺,因此這項收購不僅斷了Nervana繼續為英偉達提供服務的可能,也是Intel Nervana神經網絡處理器(NNP)系列芯片的推出的基礎。到了2017年,英特爾又斥資153億美元收購以色列芯片初創公司Mobileye,用自家的高性能計算和網絡連接能力結合Mobileye的計算機視覺專業技術打造從雲端直達每輛汽車的無人駕駛解決方案,深化它在自動駕駛領域的佈局。當然,由於英特爾是All In AI,除了收購,英特爾還投資了一系列的芯片企業,包括Lyncean Technologies、Movellus、SiFive。

軟件巨頭微軟則更多通過合作進入AI芯片市場,微軟的深度學習加速平臺(代號Project Brainwave)使用了英特爾的Stratix 10 FPGA。還有自主研發的AI芯片,微軟設備部門全球副總裁Panos Panay在2017年接受CNBC採訪時確認了微軟正在為下一代HoloLens MR頭戴設備研發AI芯片,表示微軟不僅擁有一支專注的IC設計團隊,而且還與芯片製造商和其他合作伙伴共同開發。

中國的AI芯片初創公司會被巨頭收購嗎?

通過了解美國科技巨頭收購的AI初創公司以及AI芯片初創公司,巨頭的收購是為服務其生態的結論十分明顯,比如谷歌收購為更好服務其搜索以及雲服務業務,蘋果的收購更多圍繞iPhone的創新,英特爾的收購希望能幫助其更快實現AI轉型。對於亞馬遜以及Facebook這樣的巨頭,服務其電商和社交生態是無疑的,由於在芯片領域沒有太多的積累,因此對於AI芯片人才和初創企業也有著更強烈的渴求。至於微軟,雖然公開表態有IC設計團隊在設計AI芯片,但合作也是微軟佈局AI芯片的特色。

反過來從AI初創企業的角度看,眾多AI初創公司的創始人和投資者有兩條出路,上市或被收購。由於許多初創公司尚羽翼未豐,所以在短期內收購將是最可行的出路。中國目前也有十多家AI芯片初創公司,會有美國巨頭收購中國的AI芯片初創公司嗎?

從領域來看,自動駕駛是巨頭和初創公司都關注的領域,國內的自動駕駛AI芯片初創公司有地平線機器人、西井科技、眼擎科技等,其中英特爾已經投資了地平線機器人,未來是否會收購?除了國外的科技巨頭,中國的科技巨頭又可能收購哪些AI芯片初創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