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家共享汽車企業盤點:有的進入全國60餘座城市,有的只有1個根據地

19家共享汽车企业盘点:有的进入全国60余座城市,有的只有1个根据地

在經歷了行業大洗牌後,共享單車早已不復當年的興盛,整體呈一片頹勢。而與此相對的是,共享經濟的分支——共享汽車正逐漸成長為另一枝新秀,正在逐步取代共享單車成為新的風口。

我國的共享汽車行業起始於2011年,那時行業內只有零星幾個新玩家,他們為用戶提供類似於傳統的汽車租賃服務。到了2015年下半年,這種服務逐漸和互聯網巧妙地結合在了一起,預約、取車、還車都可以通過手機終端實現,於是今天共享汽車——也叫分時租賃應運而生。

發展至今,共享汽車行業的企業數量繁多,雖然整體依舊呈散狀,但頭部玩家初顯,有引領整個行業發展的趨勢。綜合對比了上百家共享汽車企業的融資狀況和使用場景後,億歐汽車從中選取了頗具代表性的19家,並將其基本情況以表格的形式呈現,供業內人士參考

19家共享汽车企业盘点:有的进入全国60余座城市,有的只有1个根据地

從目前融資輪次來看,我國共享汽車行業還處在探索學習初期。但從各家現階段的業務佈局範圍來看,已有一些企業初具規模,其中GoFun、神州iCAR和EVCARD入駐城市數量最多。

EVCARD可以說是共享汽車界的“元老”。早在2013年,眾玩家都還未意識到共享汽車的盈利機會時,EVCARD就已經選擇入局。如今,在全國60餘個城市均有佈局的EVCARD,不僅稱得上是共享汽車行業中的年齡之最,也是運營城市數量之最。

雖然不如EVCARD前瞻性的目光,但得益於行業“大佬”背後的支撐,GoFun和神州iCAR也呈現出規模效應。其中成立於2015年的GoFun背靠著首汽集團,目前已在全國50個城市實現商業落地。而基於神州租車平臺此前在汽車租賃領域的經驗,今年1月才上線的神州iCAR上線僅五個月就已在全國55座城市實現運營。

而從各位玩家佈局城市的類型來看,大多數企業集中在一二線城市的核心城區,目標人群多是都市白領、企業員工等。這類用戶基數大,且多為“有證無車”人士,對中短途出行的需求旺盛。

但一線城市過高的運營成本也使部分企業望而卻步,將目光轉向了一線城市的非核心城區和三四線城市,如易開出行、小明出行和一步出行。沒有緊張的停車位和車牌照的限制,版局擴張相對容易。

值得一提的是,也有一些企業另闢蹊徑,選擇遠離城區或專注某一細分領域。如小二租車主要駐紮在海南省,瞄準的是旅遊城市源源不斷的遊客;京魚出行則選擇從河北易縣開始,採用“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深耕京津冀地區的農村市場,力求滿足農村人民的多種出行需求。

隨著各家落地城市數量的逐漸增多,在經歷了近幾年的發展後,共享汽車的運營模式也普遍趨於完善。因此,這個巨大風口吸引了大批出行領域的巨頭入場。2017年11月,美團共享汽車在成都郫都城區開始試運營,同月,摩拜與新特達成合作,共同推出摩拜共享汽車。

可見,共享汽車已成為出行領域的下一個藍海。據羅蘭貝格預測,中國汽車共享出行市場中用戶的需求遠大於市場的實際供給,市場發展潛力巨大。2018年汽車共享出行潛在市場容量有望達到1.8萬億元,佔2015年全國GDP總量的2.7%左右。

縱然如此,共享汽車行業依舊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問題。就車輛類型來看,各家企業投放的主要是新能源汽車。雖然符合當下國家提倡新能源的趨勢,但就共享汽車行業來講,充電樁的大量閒置與數量稀少是其不可忽視的行業痛點。

至於各家企業的還車方式,現在主流的方式是A2B和A2X的模式。對於A2B形式來說,目前城市中的共享汽車企業繁多,已趨於飽和,各家都有自己固定的還車點,停車難的問題亟需解決;而對於A2X形式來講,除了停車難,還有車輛管理難、公共資源佔用等一系列問題。

在目前各家企業還呈“星星”狀各自閃爍的情況下,未來會不會有那麼幾家整合剩下的其他中小企業,發展成為真正的頭部玩家,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