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高度關注中國模擬核試驗,或研發新一代核武器

據俄羅斯《獨立報》網站5月29日報道稱,中國正在研發新一代核武器。而與此同時,中方進行核試驗的頻率比美國要頻繁的多。另據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報告,2014年9月至2017年12月,中國進行了200次模擬核爆炸的實驗室測試。也就是月均5次,甚至有消息說中國正在開發的是一種近距離戰爭使用的戰術核武器,可反觀美國,每月的核試次數不超過1次,只是中國的五分之一。據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統計,美國在2012年至2017年間只進行了50次模擬核爆炸測試。

外媒高度關注中國模擬核試驗,或研發新一代核武器

使用超級計算機模擬核試驗的場景

對此,有美國國防部官員表示,美國希望某些敵國相信,美國確實有能力使用新一代核武器。按照美國的新核原則,美國將配備更小、更智能、且旨在消滅特定目標的戰術核武器,即小威力核彈藥來制衡中俄!

但是如果擁有這種相對安全和破壞性較小的核武器,美國政府可能會面對更頻繁使用它的誘惑,遏制使用核武器的動力將蕩然無存。

下面我們來說說本文中提到的核試驗,乃並非真正的進行空爆或地下核試驗,而是隻有世界上的軍事大國才掌握的超級計算機仿真模擬核試驗。這是因為除了極個別的新晉核門檻的國家之外,原本的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均已具備進行超級計算機仿真模擬核爆炸的能力。也就是說,這些國家不需要再進行真實的核爆炸,只需通過高性能計算機的模擬試驗,就能得到和真實的核試驗一樣的數據,從而避免了實際核試驗所帶來的汙染和鉅額支出。

外媒高度關注中國模擬核試驗,或研發新一代核武器

美國仿真模擬核試驗所使用的超級計算機

而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首席研究員瓦西里·卡申在接受俄《獨立報》採訪時表示:“中國確實擁有比美國更多的核武研發項目,包括同時在研發三個系列的洲際彈道導彈、打擊潛艇的彈道導彈以及若干種中程導彈和先進的巡航導彈。這些都是運載工具。談到彈藥,中國有世界上運行速度最快的超級計算機,這有助於採用數學建模方法而不用訴諸現場試驗,畢竟中國在1996年加入了《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

正是這個《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乃是因為美國率先掌握了超級計算機仿真模擬核試驗技術,所以才在1996年9月24日推動簽署了該條約,從此各個軍事大國的核試驗進入了計算機模擬時代。當然,越來越精密的超級計算機模擬核試驗也需要運算速度更快的超級計算機,這促使各國陷入了超級計算機的研發競賽之中,近年來中國的“神威·太湖之光”和“天河二號”分別位於世界第一和第二,充分說明了中國在這方面的實力。超算的質量和數量目前都已經超過了美國!

外媒高度關注中國模擬核試驗,或研發新一代核武器

中國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

現在,在軍事大國之中,使用超級計算機進行仿真模擬核試驗已經成為普遍的現象,尤其美俄中都是這方面的佼佼者。中國的亞臨界核試驗,也就是核材料在試驗過程中始終沒有達到臨界反應,不會導致核爆炸,但核武器的所有其他部件都得到了測試。這些工作在工程物理研究院進行。這是一個擁有2.3萬名員工、高質量設備和物質基礎的大型機構,是一個世界級的研究中心,其規模與美國的洛斯阿拉莫斯或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相當。

瓦西里·卡申還說,該研究院是目前中國唯一核武器的研製和生產中心。它掌握著極其豐富的資源、最優秀的科研人才,在物理學研究上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可美國人卻認為,中國之所以三年多時間進行了200次核試驗,平均每個月5次,很明顯就是由於中國覺得在核武器小型化和現代化方面與美俄差距較大,因此進行的核試驗次數一定要更多,惟有如此中國才能加速追趕世界先進水平。而美國的思路都是圍繞著特定目標而進行新的試驗,比如正在試驗製造小威力但應用範圍更廣泛的新一代核武器,主要就是為了對付中俄而研發的,這在本文前面已經說到了。

外媒高度關注中國模擬核試驗,或研發新一代核武器

中國東風-31洲際彈道導彈

由於進行超級計算機仿真模擬核試驗並不會像實際核試驗那樣容易為外界所知,所以,美國所謂的中國每月5次核試驗也僅僅只是推測而已,但卻由此證明中國對於新型先進核武器的渴求程度是急迫的。同時,目前中國的東風-26、東風-31A/B、東風-41、東風-5C、巨浪-2A、巨浪-3、長劍-20等導彈開始大量服役,它們所需要的各類新型核彈頭都必須經過專門研發和試驗。所以,在美國巨大的戰略壓力下,中國必須儘快改變目前不對等的核態勢。當然,即便中國真的進行了如此數量的核試驗,也與美俄實際進行的核試次數不能相提並論。更重要的是,美俄的核武器數量足夠多也足夠先進,即便它們只是進行少量的核試驗,但其在核武器技術領域的高度,也需要中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加速追趕,才能由望其項背到逐步實現趕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