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解析|兩部琅琊榜教給我們的古代“九拜”大禮

跪拜禮的產生源於古人席地而坐的方式,因為漢代以前,人們坐的時候是兩膝著席,將臀部壓在腳後跟上。遇到需要向他人表示敬意或致謝的時候,就將臀部抬起來,呈現跪的姿態,然後再俯身向下,這也就是跪拜禮的由來和其基本形式。

原始的跪拜禮很簡單,後來成為一種正式的禮節之後則變得繁複起來,並且發展出了諸如“九拜”等多種跪拜方法,應用範疇也擴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琅琊榜》和《琅琊榜之風起長林》兩部劇中備受觀眾推崇的細節上,就有關於跪拜禮儀的準確體現。按照製片人的說法,“總要有點文化責任感吧?總要有點歷史責任感吧?”山影用這兩部作品告訴我們,沒有什麼“做不到”,只要看你是否有心。

下面我們就兩部琅琊榜中出現的“九拜”給大家進行解析,以共同學習。

拜”,是中國古代的一種表達崇高敬意的禮節。所謂的“九拜”,並不是指叩拜九次,而是指九種不同的叩拜禮儀,不同的人依據其各自的等級和身份在不同的場合使用相應的叩拜方式。《周禮春官太祝》記載:“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日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曰兇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肅拜。”

稽首,行禮時,施禮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於地,頭也緩緩至於地。頭至地須停留一段時間,手在膝前,頭在後。是拜禮中最重者。如《琅琊榜中》靜嬪娘娘跪拜太皇太后。

影視解析|兩部琅琊榜教給我們的古代“九拜”大禮

頓首, 行禮時,頭碰地即起,因其頭接觸地面時間短暫,故稱頓首。通常用於下對上及平輩間的敬禮。是拜禮中次重者。如《琅琊榜中》梅長蘇和靖王之間的對拜。

影視解析|兩部琅琊榜教給我們的古代“九拜”大禮

空首, 是兩手拱地,引頭至手而不著地,是拜禮中較輕者。空首同稽首、頓首這三拜是正拜。如《琅琊榜之風起長林》中皇后娘娘身邊的侍女在向皇后回話之後的拜禮。

影視解析|兩部琅琊榜教給我們的古代“九拜”大禮

振動,是兩手相擊,振動其身而拜。振動屬於喪葬之禮。如《琅琊榜》中皇帝率皇室宗親跪拜逝去的太皇太后,《琅琊榜之風起長林》中首輔荀白水跪拜逝去的長林王爺。

影視解析|兩部琅琊榜教給我們的古代“九拜”大禮

影視解析|兩部琅琊榜教給我們的古代“九拜”大禮

“吉拜”,是先空首,再頓首。“兇拜”,是先頓首,再空首。古代有守孝三年的禮俗,三年期後和喪家相見時行'吉拜禮'。兇拜是居喪期間答拜賓客的禮節。

“奇拜”,“奇”是單數的意思,為先屈一膝而拜,又稱“雅拜”。“褒拜”,是行拜禮後為回報他人行禮的再拜,也稱“報拜”。

肅拜,是拱手禮,並不下跪,俯身拱身行禮。推手為揖,引手為肅。其實也就是揖。這是軍禮,軍人身披甲冑,不便跪拜,所以用肅拜。其他幾種拜禮都是正拜的變通。

影視解析|兩部琅琊榜教給我們的古代“九拜”大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