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寧夏有個總龍王廟?你知道嗎?

大清時,康熙去世由雍正繼位當了皇上。雍正為充實國庫命令各地開墾荒地,增加稅收。當時寧夏府向雍正皇帝上書說:“寧夏緊鄰黃河,是天下黃河的首富之地,只是溝渠尚少,如果多開挖溝渠,在遷來移民,定能開墾出不少良田,為國庫增加不少收入。”雍正皇帝看罷奏摺後大喜,立即派工部左侍郎通智前來寧夏開挖溝渠,移民墾殖。

通智來到寧夏後沿黃河測量,決定先開挖一條“惠農渠”,於是四處調集民工,並從外地移民共同開挖。通智見民工開渠時都是一鍬鍬地向渠岸上傳遞,既費力又不見效,而且挖的不徹底,渠底留下的大量散土也無法送上岸,於是就用揹簍運送,這樣一來果然用工少、取土多、效率快。

傳說寧夏有個總龍王廟?你知道嗎?

通智盡心盡力,歷時三年、耗費了數十萬兩銀子終於開挖出惠農渠。隨後又開挖出昌潤渠,引來了許多開荒移民。鄉親們深深感受到了通智開渠給百姓們所帶來的好處,為了紀念他,但凡是新建的堡子寨子都冠用一個“通”字命名。所以,今沿河一帶就有了通寧、通朔、通貴、通昌、通吉、通義、通伏、通城八堡。

通智在寧夏連開幾渠,受到百姓讚頌。消息傳到朝中,惹得一些大臣們開始紅眼,他們聯合起來上書說:“通智不知有朝廷、不知有國君,竟然貪功,意欲圖謀不軌。百姓們也只知有通智,不知皇恩浩蕩。”本來雍正皇帝正準備派使臣前往寧夏嘉獎通智,一聽此奏馬上心中大怒,立即降旨,將通智在惠農渠正閘橋處斬。

傳說寧夏有個總龍王廟?你知道嗎?

通智被處斬後一股鮮血沖天,屍身七日不倒,百姓們更是痛哭不散。監斬官立即加急上奏雍正,雍正方知錯殺了忠良,悔恨不及,於是就下旨封通智為大清渠、唐徠渠、漢延渠、惠農渠四渠總龍王,並在正閘橋旁修建了總龍王廟,內塑通智金身,門前立石碑並派和尚道士在廟執事。雍正還規定四個渠春工結束放水時先得祭奠四渠總龍王,歷任寧夏府臺道臺都要親臨祭奠。當地百姓更是燒香獻祭不斷。直到寧夏建省後,總龍王廟的香火還是有盛無衰。

傳說寧夏有個總龍王廟?你知道嗎?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