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你懂得很多,但是為什麼還是一事無成?

現實生活中有這樣的一種人。面試,侃侃而談,從產品談到戰略,從公司發展談到世界500強,把面試官唬得一愣一愣;聚會,從奧運金牌數談到亞特蘭大第一屆奧運會,從維多利亞時代談到維密天使,把朋友唬得一愣一愣;做事,淺嘗輒止,蜻蜓點水,把旁人也看得一愣一愣。 你可能會知道很多東西,譬如電影、電視、風俗、軍事、娛樂、吃的、玩的、喝的、跳的……但就是不知道好好做事,付諸實踐!

為什麼有些人看起來默默無聞,但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而有些人看起來對多很多事情都瞭如指掌,實際卻並沒有大家想象中那麼順風順水。這些人看似“涉獵廣泛”,其實不然,真正的涉獵廣泛,不說對每樣東西都很精通,你可能只是“假懂”。大概只是因為你的閒餘時間太多,刷了太多新聞,小視頻,短文,看過很多碎片化知識點的app罷了。古文說“術業有專攻”,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專長,這並非是將自己侷限於一隅,而且充分培養自己的優勢,像小猴子一樣什麼都想要最後之後丟了西瓜撿了芝麻,若是專注於一樣技能發揮一技之長反而會有更好的收效。

每個人都是井底之蛙,只是半徑不同罷了!那些貌似什麼都知道的人,知道的其實是不知道的東西。那些什麼都知道的人,他們也或許是一個語言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知行合一,知易行難。況且不少人其實並不是真懂。“假懂”是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可能各位沒意識到,多數人,深入瞭解的領域是有限的,哪怕看起來各個方面都懂很多,其實那些東西在內行眼裡只不過是入門基礎、甚至門都入不了的皮毛。那麼兩種情況,別人確實只懂皮毛;或者,不是別人懂得多,而是我們懂得太少。

而真懂得多但是沒成事兒,缺的可能是別的因素,比如有部分人光說不練,或者實踐了沒堅持下去,或者沒碰上好運氣,或者努力方向稍微有了些偏差~假懂得多也成事兒了,那別的因素對成事的幫助可能更大一些,可能貴人拉一把,可能你比別人多堅持一個月,可能你運氣好,可能你思路對~總之成事兒與否,是受個人內因和環境外因共同影響的,知識只是其中一個因素,至於這個因素能佔多大比例,因情況而異吧。

越是那些看起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心理學宇宙哲學信手拈來”的人,越可能是半瓶子晃盪的樣子貨,真有料的人不會到處得瑟的。說得多了,做得反而可能越少。什麼時候學會閉嘴了,可能就能開始告別“一事無成”的境地了。

有的人喜歡錶現得自己什麼都知道,他們通常也不會對社會造成什麼危害,除了引起部分不明真相的群眾的盲目仰視外。他們自己從中感受到了自己的價值,覺得愉悅——且不說這種心態健康與否,基本上是對人無害的,不如圍觀群眾們自己提高一下甄別能力?確實什麼都知道,而且也想兼濟天下的人——在知道和理解,在理解和行動之間,路漫漫其修遠兮,沒有幾個人走得成。能把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智慧,再轉化為現實的行動力,除了個人能力之外,還要有天時地利。有的人是自己看得破忍不過,有的人是時不我與。

想要獲得成功,只有目標是不夠的,實現目標需要一個過程,我們應該付諸行動,“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要通過艱苦卓絕的努力,不斷地改進和提高自己。成功者絕不會只以事情做完為滿足,他們還要求自己做得出色,以獲得最大的成功。制定目標就是為了達到目標,如果不付諸行動就等於空想,那麼所制定的目標就成了毫無意義的東西,有了目標卻沒有行動,最終不能獲得成功,焦慮完全是自找的。然而制定目標很容易,付諸行動卻很難,很多人制定目標之後就把它束之高閣,沒有投入到行動中去,到頭來還是一事無成,弄得自己焦慮不安。

其實我們不應該在乎自己的目標有多遠,只要自己的行動比別人多,就比別人有更大的勝算。可以讓目標得以改進,進而實現。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目標都是提前制定好的,並不能全面考慮做事過程中發生的不利因素,付諸行動才能知道該如何著手去做,朝哪個方向去做。當我們面臨困難和挫折的時候,行動是克服困難的最佳方法,每解決一個問題,我們就會離目標更近一點。

言之易,行之難.——呂不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