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活风险

生活充满风险。作为一个小民,你承受的生活风险,往往来自交通意外、台风、注水西瓜和手机等,毫不悲壮。

是的,还有手机。2006年,曾经有一个图文并茂的帖子风行于各网站,说俄罗斯人做了一个实验,将生鸡蛋放在陶瓷杯里,两侧各放一部手机,让它俩“通话”65分钟,结果这个可怜的鸡蛋就不可逆转地被煮熟了。

作为一个鸡蛋,它的下场通常是被吃掉,至于是被锅蒸熟,被温泉烫熟,还是被手机煮熟,相信都没有太大的区别。可是很自然地,读者怜香惜玉地、感同身受地看到自己同鸡蛋面临类似的凶险——尽管我们的脑袋似乎蹦不出小鸡,煮起来也未必像鸡蛋那么容易熟。

但是,如果专家都出来唬人,你就不好判断到底是谁的脑子坏了。有媒体援引2006年6月24日出刊的《英国医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称雷雨天不得在户外使用手机,否则可能遭受雷击。这真是手机经销商的又一噩耗。

这真是个值得吸取教训的故事——不过说起来,在雷电交加的一刹那,要恰到好处地掏出手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英国医生继续解释说,这起事件可不是因为手机的辐射太高。通常情况下,当受到雷击,人体皮肤的高电阻会令雷电跨过人体,致死率很低,但是当高导电的材料例如金属手机正巧与人体直接接触,就为雷电直接穿过人体提供了一条捷径,造成内伤。

听起来,这是个不错的警告。可惜它并未说明为什么祸首只是手机,不免教人狐疑。难道就没有人在听MP3时遭受不幸?如果我在雷雨天穿着暴露,骑上自行车,还带着金属项链,跑到公园去赌硬币,结果会如何?不管怎样,这则故事令我意识到生活的凶险:你不可以在雷雨天求婚,即使求了,也得小心不要送戒指;雷电交加时还不适合带着金属框眼镜外出散步……夏季真是不适合从事各种运动啊!

关于手机的科学传闻还在继续,可惜可信度依旧不高。意大利曾有研究者发现,手机辐射会刺激临近的大脑皮层并令之兴奋。让志愿者连续打45分钟手机(不晓得有没有煮熟一点儿),同时用颅刺激器监测其大脑活动,结果发现其中12人靠近手机的皮层运动区出现兴奋。这则严肃的科学报道听起来更像一场闹剧——不知道志愿者被安排与什么人打45分钟手机,如果是情人或仇人,恐怕被激活的脑区多了去了。英国政府的一位辐射研究专家评论说:“科学研究的结果得能被重复才算数,不过,那些关于手机影响认知功能的研究,常常无法重复。”

研究归研究,专家们依旧乐此不疲。于是我们很欣慰地看到现代生活的一大特征:专家和媒体经常出来苦口婆心地唬人,生怕你不明白安全活着有多么不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