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解費孝通先生的《美美與共》

文/大江

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有一個單元是“文明的對話”,其中有我國當代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的《美美與共》。這篇文章是1990年12月,在就“人的研究在中國——個人的經歷”主題進行演講時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的演講稿。

在這次演講中,費先生總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這一處理不同文化關係的十六字“箴言”。

“各美其美”,就是各個民族自己弘揚自己優美的文化傳統。第二句話“美人之美”,意思是假如說我民族的文化中沒有,我就學習別人的;或者即使有了,我也要學習別人。我們中國文化很深,但是西方文化也很好,我們也向西方學習。“美人之美”,認可別的民族的文化,承認其是優秀的,並且我們把這些優秀的文化也通過學習化為自己文化的一部分。“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這樣各個民族、各個國家的優秀文化互相融合、互相學習,那麼它就可以展現一個多彩的世界,多元的文化。

這個思想近承“兼收幷蓄”,遠接儒家“和而不同”的“大同世界”。可謂高端大氣上檔次。

問題是我所代班級的學生水平實在不容樂觀,用學生們的話說是“相當於小學高年級水平”,說實話,他們連做人的基本素養都不夠,讓他們去學習處理世界不同文化之間的關係,實在是“爬上梯子親天——差得太遠”。

怎麼處理這篇文章呢?

我想與其架空學生去教授課文,還不如根據學情降低高度,讓學生學有所獲。於是,我決定放棄講世界文化,講人際交往。

“各美其美”,是說我們每個人都要認識自己的優點亮點,並且自信地向別人展示自己美好的一面,而不是放大自己丑陋的那一面。

“美人之美”是說,我們在正確認識自己的同時,還要客觀的肯定別人的長處和亮點,並且發自內心的去讚美別人的優點,而不是眼裡只有別人的缺點,認為“老子天下第一”。一個人只有能發現了別人的優點,才能真正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才願意誠心的去學習,才有進步與發展的可能。

所謂“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是說每個人在自信的展示自己的亮點的同時,還都能真誠的學習別人的優點,這樣共同進步,共同發展,使我們的這個社會越來越好,最好進入大同世界。

課堂上,我和學生在理解這個“十六字箴言”的內涵的基礎上,聯繫現實生活,對比分析了這樣做的好處,以及不這樣做的後果。同學們表現積極,氣氛活躍,最後感覺收穫不小。

這個處理雖然曲解了費老的本意,但讓學生有所感,有所獲,我覺得還是值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