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別人是無能的表現

民國大boss林語堂給他的心中偶像蘇東坡寫了一本非常有料的傳記,在這本書中傾注了他對蘇東坡的仰慕之情。


恨別人是無能的表現
在“原序”裡,林語堂概括蘇東坡是詩人,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畫家,是書法家,是釀酒工程師,是瑜伽修煉者;是倒黴蛋,是樂天派,是道德家,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上的秘書,是百姓的朋友,是慈悲的法官;是廚房改良家,是服裝設計師……簡直就是萬能的神!

蘇東坡的人品,具有一個天才的深厚、廣博、詼諧,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爛漫的赤子之心。他能終生保持天真淳樸,根本不像是從殘酷的政治戰場中走來的人。他的詩作都是自然流露,順乎天性。無論是批評頌揚,純屬率性表達,至於後果會怎樣,對自己有利還是有害,一概置之度外。

這樣的人是很難分清敵友的。有一次,他在朝廷盛典中,在眾大臣面前,開了一位道學家的玩笑,後來不得不承擔此事的嚴重後果。

蘇東坡只會為事情發怒,從來不會記恨具體的人。他痛恨奸邪之事,卻對身邊的奸邪小人並不記掛,只是不喜歡他們,不願意和他們多來往。他知道,恨別人,實質是自己無能的表現。記恨一個人,其實就是這個人佔領了你的心,使你放不進去其它的人和事,於是你非常想把他清掃出去,但你恨一次就在心裡又對他加深了一分。有本事的人知道心的空間是有限的,而生命中有比那些奸邪之人更重要的東西。


恨別人是無能的表現
我又想起了蘇軾和佛印的一個傳說。

蘇軾和佛印經常過招。有一天佛印問蘇軾:“你看我像什麼?”

蘇軾一想,這不是自討沒趣嗎?於是笑嘻嘻的說:“我看你像一坨狗屎。”

笑過之後,蘇軾也問佛印:“你看我像什麼?”

誰知佛印卻說:“我看你像一尊佛。”

蘇軾自認為逮了便宜,回家後麼蘇小妹說起此事。誰知蘇小妹卻說:“大哥,你今天輸大發了呀!”蘇軾忙問原因。

小妹說:“古人說,心中有啥,看別的東西都是啥。你說佛印像狗屎,說明你心中裝滿了狗屎。而佛印說你像佛,說明他心中住著一尊佛。”不知道蘇東坡不恨別人與這個傳說有沒有關係。

不管怎樣說,這對我們一般人來說,肯定是一種人生智慧。因為我們心裡經常有恨著的人,有時會有一群存在。於是硬生生活成了一個怨婦或者怨夫,成天起來就像吃了炸藥一般。

要知道愛恨情仇也遵循“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原理”,你以多大的力度愛別人,就可以得到別人多大力度的愛。同樣,你對別人有恨,也會收到來自相反方向的恨。

有句老話說:“對事不對人。”可我們往往是“對人不對事”。為什麼?因為我們沒有蘇東坡活得通透,不會有像他對蘇轍說的一樣的認識:“我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向下可以陪地位低下的乞丐。在我的眼裡天下人都是好人,沒有一個是不好的人。”

蘇東坡就是這樣一個慈悲為懷、無所畏懼、過得痛快的人。他活得像明月一樣皎潔,過得像清風一般灑脫。難怪他能成為幾千年來文人雅士追求的楷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