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養殖技術|中蜂獎勵飼餵的難點與轉換

一、獎勵飼餵量是浮動變量

在蜜蜂飼養中,,獎勵飼餵最常用,其參照模式理應是自然界的“繁蜂蜜源”。相比之下,較長期飼餵與濃度模仿較為容易,分量模仿難,因為採蜜量受蜂齡、群群勢、氣溫等諸多因素影響。即便是同一蜂群,其增長與衰減變化,都會導致採食量發生變化,從而不可能長期按某一固定的給糖分量實施獎飼。由此認為,獎飼量是一個經常浮動的變量,難於準確把握,從而出現獎飼要麼過了,要要麼不足。

中蜂養殖技術|中蜂獎勵飼餵的難點與轉換

在愛蜂心情驅使下,更多的是餵過量了。僅就蜜源因素而言,,在沒有外界蜜源干擾時,獎勵飼餵量相對容易調控,外界有蜜源時,飼餵量容易出現偏差。所以,即便像意蜂這樣的“糖蜂子”,經驗豐富的養蜂者有時也會選擇在“繁蜂蜜源地”繁蜂,甚至轉場避開干擾性蜜源,以增強繁蜂時人工調控的有效程度。

那麼,怎樣才能實現“獎飼變量”的轉化,使其變得較易操作?大家不妨作些認真思索,也許會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中蜂養殖技術|中蜂獎勵飼餵的難點與轉換

二、中蜂取食量與蜂群狀態和取食耗時的關係

根據我們採用不同分量的獎恫觀察認為:中蜂採食糖漿總量與採食所耗時間密切相關,蜂群狀態又與採食量密切相關。就單次飼餵看,餵給分量少時,整個採食過程踴躍,末了呈現亂哄哄的搶食狀態;餵給較多時,先有一段採食積極期,,糖漿消減快,,之後便是採食懈怠期,糖漿消減明顯變慢,再之後甚至基本無蜂問津;在糖類易發酵時期,未被取食的剩餘糖漿,超過半日大多發酵變質。

從多日限時飼餵的採食狀態看,凡採食活躍的蜂群,生活一般健康正常,反之蜂群生活異常,蜂兒易病或已經“爛子”了。

中蜂養殖技術|中蜂獎勵飼餵的難點與轉換

所以,從飼餵角度看,只要能始終保持蜜蠊的採食踴躍狀態,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中蜂生活的健康正常。欲保持中蜂採食的踴躍狀態,就要限定每次的喂糖量;欲保護中蜂採食積極性,使其長期呈現取食踴躍狀態,就需長期調控餵給糖漿的分量。而限定每次取食的糖漿量,又應從控制中蜂採食時間著手。

當然,採食耗時還與多種因素相關,例如,飼餵器上蜜蜂的可採食麵積,給糖漿的時間,飼餵器的擱置地點等等。我們是在外界缺蜜期,巢內蜜足的情況下,採用鴨舌狀飼餵器,於巢門旁單群飼餵測定。經過較長時間觀察研究,已測定出經常飼餵時不宜超過的安全量和相應的飼餵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