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在銀行存入1000元現在能收回多少錢?

100度的涼水

這個問題比較籠統,是存的活期呢?還是存的一年定期呢?還是存的三年定期五年定期呢?

不同的階段,利率也是不一樣的,所以還需要分階段來計算。

1988年下半年,在物價上漲引發明顯通貨膨脹的形勢下,央行從1988年9月10日起批准推行人民幣長期保值儲蓄存款業務,允許銀行根據經濟及物價上漲情況,對儲戶存款在規定期限內給予一定保值貼補,保值儲蓄貼補率就是物價指數高於儲蓄利息的部分,若物價指數低於儲蓄利率,保值貼補率就為零。

在此政策下,一些銀行推出高息存款承諾,以此吸引存款。

到1989年上半年,調控效果立竿見影,經濟過熱現象明顯好轉。而到1989年6月10日,央行發文要求各銀行立即停止辦理人民幣保值儲蓄存款業務,已辦理此項存款業務的銀行應在徵得儲戶同意後將其轉為正常活期或定期存款。之後,保值貼補率經過多次浮動,到1997年後,央行不再允許開辦保值儲蓄業務。

1989年9月14日,凌先生經過灌南某銀行看到一張海報。海報宣稱,該行推出存款業務,存期為6年到24年不等,銀行每隔三年按三年定期存款利率及當時保值貼補率自行將利息及保值貼補息一起併入本金續存,儲戶持原存單不需要辦理任何手續,到期持存單一次支取本金利息;存期內遇國家利率調整時,分段計息,逾期不取,照計過期息。業務章程列出存入1000元,24年到期時本息合計111841.87元,並註明該計算辦法是以現有3年期年利率13.14%和1989年第3季度保值貼補率13.64%為依據計算的。如遇國家利率調整則分段計息,保值貼補率是隨物價上漲變化而變化。

24年後凌先生到銀行取款時,卻被告知本息合計僅有5304.85元。凌先生覺得銀行沒有信守當年的承諾,遂將銀行告上法庭。

經過上述的案例我們可以簡單得出一個結論。

20年前的1000元按照5年定期存款,在有保值貼補的情況下,到期後直接轉存,20年下來本息合計不會超過5000元。

如果按照當前的三年定期存款利率2.75%,每次只能存3年定期然後再轉存。20年後也不過1700元左右的本息總額。


財智成功

這個問題比較複雜,很難精確計算,因為20年間,銀行存款利息是不斷變動的;而定期與活期利息也是有巨大差異的。如果要簡便計算,那麼可以按照活期,分階段進行計算,然後累加就可以。

20年前,那就是1988年,我們以此為開端進行計算。

或者前面5年定期,因為銀行定期存款一般都是以5年為最長年限計算。 1988年9月1日:存款定期5年利率10.8%。 那麼到2003年,連本帶息大概是1504元。

因為沒有到銀行辦理相關手續,以後按照活期計算,而且利息不會轉為本金。那麼2003年活期存款利息是1.08%,以後都差不多在這個範圍上浮一點兒,但如果算上利息稅,也就這樣比較妥當。

那麼之後的15年的利息大概是162元。

累計是1504+162=1666元。

簡單計算,20年前在銀行存入1000元,現在大約能夠拿到1666元。

這個數據與《廈門女子44年前存1200元 如今成功取出2684.04元》, 1200元存入銀行,取出時2684.04元,44年的利息為1484.04元。差不多。因為早期利息比較高,而在2000年以後存款利息普遍比較低。

想要跑贏CPI,存錢吃利息不是個好選擇。


波士財經

最多大約能拿回3000多元

首先提醒大家一個真相,20年前是1998年,不是1988年。。。請大家接受自己老去的事實。

1998年至今,央行多次調整過活期和定期利率,具體變動如下:

可以看到,活期的利率從1.44%降到現在的0.35%,

一年期利率從5.22%降到了現在的1.5%,

五年期定存利率一度高達6.66%,而這麼給力這麼“六”的利率也只堅持了一年,現在甚至都沒有了。

大體算來,如果按照最大的五年期利率存銀行(期間按單利計算),到期後再本息復投,如今本息大致也就3000來元,不到4000;

而如果按照一年期利息去存(姑且按年均3%的利率),本息復投,20年下來本息合計約1806元,

如果一直存的是活期,那收入就更可憐了,20年下來的利息估計也就100出頭吧。

存37年能拿回多少錢?

跟大家分享一個前兩年的事,有助於讓大家理解30年來的通脹水平,以及存銀行有多虧。

2016年,陝西的張老先生找到了自己37年前,也就是1979年存入農業銀行的一張200元存單,他拿著存單找農行取款,想看看連本帶息能拿回多少錢。

根據上面這張1979年的存單,我們隱約得知:張老先生的存款期限是5年,月息是4釐2毫,也就是0.42%的月利率,如此算來,一年利息就是10.4元,但由於中途銀行上調過兩次利率,五年下來總共是70.69元。

1984年定存到期後,這筆錢開始按照活期利率計算,直到2016年取錢時,32年的活期利息是194.43元。

也就是說,張先生1979年存的200元,到2016年值465.12元。

面對鏡頭,張老先生露出了滿意的微笑。他表示,銀行的解釋很詳細,服務周到。

1979年,200元是很多人一年的工資,現在465元也就是一家三口吃頓海鮮。37年間,雖然存款翻了一倍,但其間貨幣的實際購買力卻大大下降——如果我們存款的名義利率跑不贏cpi,長期以往,帶來的就是這種結果。


金投手

大概能收回1138.83元。

一看題主就是個不太明白銀行存款的人。存銀行不確定存期,這不是鬧著玩嗎?沒辦法,按照規定,只能給你按照活期計算利息。

就算是按照活期計算利息,這也是挺考驗銀行的一件事。為什麼呢?因為近20年來央行調整過30次存款利率,具體見下表。

我們按照歷次利率調整的情況,按照活期存款一點一點計算下來,最終的結果為1138.83元。由於是手工計算,估計誤差±100元,如果題主有異議,歡迎及時反饋啊。

關於銀行存款,請參考本號2018-03-11文章《關於銀行存款那點事》。看過之後,這點事就基本明白了,不至於像題主那樣糊塗。存銀行活期20年,心裡咋想的呢?


巴九言

.l(*/㉨\*)捂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