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旬老夫妻開荒種田數載 午收時拖病體坐凳子割麥


眼下正是皖北鄉村麥收的農忙時節,看著自家的麥子成熟待收,7旬老人陳振龍和老伴這下著急了,因為他們是在城區閘口邊上開荒種田,農用收割機械開不進來,兩位老人只好拖著病體坐在凳子用鐮刀收割。

圖為6月1日,陳振龍的老伴,75歲的孫阿姨帶著凳子在田裡割麥的情景。

因為土地被徵用,房屋被拆遷,6年前,住在郊區的74歲老人陳振龍和老伴說服了子女後,來到城區閘口邊上開荒種田。為了方便開荒耕種,他買來了一臺小型農機。圖為2017年4月15日,陳振龍在用農機耕田。

“種了大半輩子莊稼,對土地特別親,看到有地荒了,心裡就總想著給翻了種上莊稼。”老人說。幾年來,經過他堅持不懈的努力,目前,在這片荒地上,他已經開墾出二十畝土地。

“開墾前兩年,土地是沒有肥力的,種下的莊稼幾乎沒有多少收成。”老人說,經過這幾年的辛勤管理,如今土地已經變得肥沃起來,種下的莊稼也都有很好的收成,幾乎和其他地方的田地沒有差別。圖為老人在田裡種下的花生。

“去年,小麥一畝可以收到近千斤,玉米一畝也能收七百多斤。”老人說,每年種下的玉米、小麥、花生、黃豆等都獲得了豐收。一年下來,可以收穫的上萬斤雜糧。

“我和老伴的身體都不好,我每天要吃降壓藥。”老人說,因為他和老伴沒有其他經濟來源,所有醫療費用都是由孩子們來承擔。所以為了減輕子女的負擔,他和老伴拖著患病的身體,做些力所能及的勞動。

據老人介紹,因為身體原因,今年他只種植了2畝多小麥,預計需要三天左右能夠收打完畢。“今年的天氣因為後期雨水較多,產量要比去年差了不少。”老人說,因為自家種的小麥沒有施肥,所以收打下來後,多數都是被城區的市民給訂購了。

圖為6月1日,陳振龍的老伴,75歲的孫阿姨帶著凳子在田裡割麥的情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