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長壽雅稱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多姿多彩,深植於炎黃子孫的思想行動,社會生活等各個層面。就人生各個時期的稱謂表說:婚齡有婚齡的雅稱,壽齡有壽齡的雅稱,而每一個雅稱無一不存在深厚的文化底蘊。

自古以來,對老人長壽都有雅稱。

六十歲稱為“花甲之年”,“耳順之年”;

七十歲稱為“古稀之年”,“懸車之年”,“仗國之年”;

八,九十歲稱為“朝仗之年”,“耄耋之年”;

一百歲稱為“期頤之年”。

賀人壽誕,賀七十七歲稱作“喜壽”;賀八十八歲稱作“米壽”;賀九十九歲稱作“白壽”;賀一百零八歲稱作“茶壽”。

中國人長壽雅稱

這些雅稱的來歷都有著深厚的文化淵源。來自於古代聖賢之言。孔子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詩人杜甫有“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詩句。故此,雅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四十歲為“不惑之年”;五十歲為“天命之年”;六十歲為“耳順之年”;七十歲為“古稀之年”。

來自於周禮“禮記”記載:“老者六十仗於鄉,七十仗於國,八十仗於朝”。

因此雅稱六十歲為“還鄉之年”,七十歲為“仗國之年",八十歲為“朝仗之年”。

中國人長壽雅稱

而來自於漢字的字形,漢字的“喜”字用草書寫,形似七十七,故雅稱七十七歲壽齡為“喜壽”;米字型似八十八,故稱八十八歲壽齡為“米壽”;百字少一橫為白字,故雅稱九十九歲壽齡為“白壽”;一百零八歲壽齡的雅稱為“茶壽”,是因為茶字的草頭代表二十,下面有八和十,一撇一奈又是一個八,加起來就是一百零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