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利空突襲中興,投資者該如何應對此類風險?

昨天,美國商務部對中興通訊採取出口管制措施, 禁止美國企業向中興公司出售零部件產品,主要是芯片。

重大利空突襲中興,投資者該如何應對此類風險?

首先,我們的立場很明確,對美帝的做法強烈譴責,希望中興自強而興,美帝忘我之心不死,我們堅定地站在偉大祖國這一邊。

第二,針對事件本身,我們來看看美國商務部的理由

2017年3月,中興通訊違反美國對伊朗出口禁令,認罰8.9億美元,並附帶3億美元罰款視未來七年執行情況而定。雙方達成協議還規定,中興通訊承諾解僱4名高級員工,並以減少獎金或斥責的方式懲罰35名其它員工。

然而,2018年3月中興通訊承認並沒有懲罰35名員工。

美國商務部長Wilbur Ross稱,“中興在當初被美國列入‘實體名單(Entity List)’時向我們撒了謊,在後來的暫緩過程中又向我們撒了謊,最後的調查過程中,還向我們撒謊”。

出了狀況的中興通訊AH同時停牌,官方回應是:

已獲悉美國商務部對公司激活拒絕令。公司正在全面評估此事件對公司可能產生的影響,與各方面積極溝通及應對。

回過頭來,追根溯源看美國商務部長Wilbur Ross指責中興通訊的“謊言言論”依據何在?如下,美國的制裁與進口管制法律,主要有三項:

重大利空突襲中興,投資者該如何應對此類風險?

那麼,這事件對中興通訊的影響會有多大呢?

從最壞的情況來分析,就是很多產品都沒有了核心材料供應,導致無法生產,無法對下游客戶供貨。

中興通訊停牌了,我們沒法看到股價反應,我先來看看一些美股中“中興通訊供應商概念股”的表現,就知道事件有多嚴重:

Acacia通訊(NASDAQ:ACIA),股價下跌36%,去年收入30%來自中興通訊;

Oclaro, Inc.(NASDAQ:OCLR),股價下跌15%,去年收入18%來自中興通訊;

Lumentum Holdings Inc.(NASDAQ:LITE),股價下跌9%;

菲尼薩網絡通信(NASDAQ:FNSR),股價下跌4%。

如果關鍵材料沒有供應,我們能找到替代麼,國產替代可行麼?

我們知道中興通訊研發的產品中最核心的部分在於:基站、光通訊和手機,而依靠進口的“芯片”則是基礎中的基礎。

目前芯片基本完全依賴進口,芯片國產化需加速。當前國產芯片相比美國等國際領先水平差距較大,基站芯片的國產率幾乎為零,在例如PLL、ADC/DAC、RF、高速光通信接口等技術含量較高的關鍵器件上基本完全依賴進口。

基站芯片,從試用到量產最少得2年,這一塊國產沒有供應;光通訊領域國內的廈門優迅能實現量產,但只限於低端貨;就算是供應給手機的消費級芯片,國內的海思還是供應低端貨。

沒有高端芯片的供應,這意味著什麼應該很清楚了,通訊半導體的世界,技術是核心價值。

客觀來說,這一次中興通訊凶多吉少!

中興通訊突發利空,機構如何應對呢?

而作為機構扎堆兒的重倉股,中興通訊突然停牌也使得重倉該股的基金受到影響,開始進行估值調整。從今日估值調整公告情況來看,不少基金對中興通訊自昨日起按照“指數收益法”等估值方法估值,而謹慎的基金公司則大幅下調中興通訊股價,下調幅度接近20%即兩個跌停!

中興通訊出事後,率先大幅下調其估值的基金公司分別為中信保誠基金和長信基金。

重大利空突襲中興,投資者該如何應對此類風險?

重大利空突襲中興,投資者該如何應對此類風險?

重大利空突襲中興,投資者該如何應對此類風險?

重大利空突襲中興,投資者該如何應對此類風險?

根據中興通訊2017年年報,共有三個社保組合現身該股前十大股東之列,持股數量分別達4198.88萬股、2300萬股和2000萬股,不過,和去年三季末相比,前兩隻社保組合持股數量有所減少,顯示進行了減倉,另一隻組合則有小幅加倉,總體呈現減倉趨勢。曾在去年三季末現身前十大股東的一隻社保組合在去年四季度明顯減持,從中興通訊前十大流通股東中退出。

社保基金的精準減持,也不可不佩服他們對風險的把控是非常到位,值得我們學習。

作為散戶,我們應該怎麼提高風險意識呢?

散戶瞭解上市公司,更多的是通過公開信息,而上市公司的定期報告有時候是最好的資料。一般來說,企業在年報中通常都有經營風險分析,我們看年報基本也就一看而過,畢竟風險是最難把握的,當期的利潤才是大家關心的焦點。

以中興為例,他在年報中每年都對國別風險做了提示和分析,藉著這次事件的機會,我們來回顧一下。

1.看2017年年報:

重大利空突襲中興,投資者該如何應對此類風險?

2.看2016年年報:

重大利空突襲中興,投資者該如何應對此類風險?

3.看2015年年報

重大利空突襲中興,投資者該如何應對此類風險?

4.看2014年年報

重大利空突襲中興,投資者該如何應對此類風險?

5.看2013年年報

重大利空突襲中興,投資者該如何應對此類風險?

6.看2012年年報

重大利空突襲中興,投資者該如何應對此類風險?

7.看2011年年報

重大利空突襲中興,投資者該如何應對此類風險?

8.看2010年年報

重大利空突襲中興,投資者該如何應對此類風險?

回顧這些文字,我們發現2個變化:

一是從2012年之前,國別風險都放在了經營風險的最後一個;從2012年年報開始,國別風險成為了經營風險的第一個,成為了首位風險。

二是從2015年之前,國別風險分析只是一個簡單的分析,一般有國際業務的公司都差不多;但是從2015年開始,對國別風險的分析更加深刻了,字裡行間都有了一種緊迫感,對出口管制,稅務合規等都做了進一步的風險警示。2016年公司已經開始通過購買國別險來控制風險了,高層對這塊風險的擔憂已經採取行動了。這幾年經營風險分析的變化基本符合了中興業務國際化發展的步伐,這次事件應該說並沒有太出乎中興管理層的意料之外。

平時讀企業年報時,對某些內容很容易忽略,但是通過連續幾年的對比,我們就能發現一些問題,從問題中可以去預判一些公司所能碰到的風險,從而在自己的風險管理中有所警惕。

另外,我們也看到,中興這幾年涉及國內、國外的訴訟案件也比較多,具體內容我們作為外人理解起來比較困難,但也從另一層面說明平時公司經營受到的干擾比較大,這種核心零部件純靠進口的企業,一旦核心零部件受到管制,經營將出現重大影響。

不管是機構還是小散,安全、穩健、謹慎都是最終訴求。不管中興事件的結局如何,擴大開放依然是中國未來發展的主要途徑,前不久我們的新央行行長宣佈了下一步金融業開放的時間表,這預示著未來中國金融市場將迎來更多的海外資本,以價值投資為主導的投資理念將不斷強化,基金投資者將迎來歷史發展的最好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