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限將至|300億理財平臺宣佈只能贖回不能買

導讀

6月底互聯網資管存量業務整治大限將至,互聯網資管行業正經歷著陣痛,有平臺已經出現只能贖回不能買的情況。

因受互聯網資管新規的影響,4月23日,立馬理財發佈重要公告,宣佈即日起暫停新增理財業務。

具體內容如下:

1.充值、立馬金庫轉入、銀行理財購買(續存)、工資理財等資金轉入業務暫停;

2.第三方服務拉卡拉貸款申請暫停;

3.定期理財轉讓申請、購買服務將於4月25日22點後暫停。

4.不過,提現、贖回業務不受影響,包括立馬金庫轉出、定期理財贖回、銀行理財贖回、保險理財轉出等資金轉出業務正常開展。

大限將至|300億理財平臺宣佈只能贖回不能買

互聯網資管新規是什麼?

今年3月28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出《關於加大通過互聯網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整治力度及開展驗收工作的通知》(整治辦函〔2018〕29號,下文簡稱“29號文”),要求按資產管理產品的類型統一監管標準,實行公平的市場準入和監管,最大程度消除監管套利空間,促進資產管理業務規範發展。

事實上,此前早已出臺過關於資管業務的相關文件。

《29號文》明確指出,包括“定向委託計劃”“定向融資計劃”“理財計劃”“資產管理計劃”“收益權轉讓”等依託互聯網發行銷售資管產品的公開募集資金行為,應當明確為非法金融活動,具體可能構成非法集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非法發行證券等。

據悉,存量業務則最遲於2018年6月底前壓縮至零

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方頌表示,目前很多非法金融項目也都以“資產管理”的名義對社會公眾募資,造成資管產品市場魚目混珠、真假難辨。

互聯網金融知名專欄作家肥皂就表示,文件的出臺標誌著“互聯網金融”這個大類被重新定義和細分。如果互聯網平臺銷售資管業務,必須取得“資管代銷牌照”。網貸平臺、眾籌等其他互聯網金融平臺沒有“代銷資格”就不能做這個業務,幹就違法。

對於29號文,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肖颯表示,引流,不再是法外之地。各類資產交易所不能與互聯網平臺進行“代銷”合作,也包括引流。以往業內的做法是不直接代理銷售,但可以“導入流量”提供客戶群體,29號文劍指這種合作方式,禁止引流等做法。

今年6月底壓縮為零,難度較大。類資管業務,是很多互聯網平臺(含互聯網金融平臺)的盈利點,如果此類業務被“斬”,不少平臺將傷筋動骨。尋找其他的業務突破點,找到新的產品線,對於互聯網金融企業來說並不容易。

29號文下發後,互聯網金融平臺包括恆大金服、暴風金融、開鑫金服下線互聯網資管相關產品。

背靠大樹也未必好乘涼

根據平臺介紹,立馬理財由光大證券、網易、海航旅遊合資打造,其中,光大證券持股40%,海航旅遊和網易旗下的優佳電子商務公司各持股30%。平臺於2015年10月28日正式上線,是國內第一傢俱備“金融+互聯網+實業”背景的互聯網金融平臺,產品包括固定收益理財、活期保險類理財等。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立馬理財並不是P2P,而是互聯網綜合理財平臺。

立馬理財CEO兼光大證券互聯網金融部總經理張懷強曾在公開論壇表示,後續將陸續上線開放式基金、保險、股票等頻道,增加餘額理財、資產轉讓等功能,探索大數據、資產智能配置等金融科技。

此前,依託於網易郵箱巨大的流量,其客戶能經常收到立馬理財的紅包。公開報道提到,截止2017年底,立馬理財平臺交易額已經突破了320億元,用戶超過400萬。

大限將至|300億理財平臺宣佈只能贖回不能買

對於投資者來說,最擔心就是購買的產品是否會按時到賬,有人對19號本該到賬的“海實盈2號B理財計劃”表示擔憂。

大限將至|300億理財平臺宣佈只能贖回不能買

不過,整體來說,投資者還是比較信任大平臺。根據《29號文》,獲得金融機構牌照或者取得資管產品代銷資質,還是可以繼續從事這項業務。

大限將至|300億理財平臺宣佈只能贖回不能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