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自己8年另類IT職業經歷--獻給迷茫的新人們

經常看到一些職場新人們對IT行業自己方向的疑問,我也從自己的經歷和觀察來談談。

首先開篇名義,IT行業沒有想象的那麼神秘和高科技。只要你夠聰明,願意學習探索都可以進來成長,和其他行業沒什麼兩樣。只需要找準自己的長處,並且用對地方。

筆者07年成都某二本計算機專業畢業,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忙著分手療傷買房子了一年(當然是厚顏無恥的啃老了)。08年在成都正式進入的IT行業(四年本科的計算機技能直接忽略吧,計算機知識全靠自己裝電腦)。

第一家公司是某個通信運營商的系統支撐供應商公司。職位叫文檔管理員。轉正後2500,呵呵。後來分析,能進去是因為自己簡歷裡附了一份介紹自己的大學學習生活的PPT。工作內容是跟著需求工程師打雜,做word,做PPT,做EXCEL。用SQL語句提點數據給諮詢公司。幸虧語文學得好看的書多,加上跟的大姐也是個面冷心熱肯傳授的人,很快(半年左右)就有一定文檔能力了(文檔能力基本就是包裝能力)。這時有些新開展的或者做2,3期的項目同時來了,因為和客戶人員也認識了,就直接被派去做需求了。

談談自己8年另類IT職業經歷--獻給迷茫的新人們

只要你夠聰明,對相似或者相關聯的系統功能去研究一下推理一下,你很快就能分辨客戶需求的問題。這快兩年的時間主要負責需求的系統有三個,接觸幫忙的系統加起來有5-6個了。這時的薪資漲了1K,有3.5K.年終獎有個5K。

第二次漲薪還沒等到,我就毅然決然的給需求大姐鞠了個躬然後辭職了。年輕的新人們,切記不要在乎這段時間的吃虧,被欺負,不漲薪,錢好少等等,這段時間就是磨練你的心態,打磨你的稜角。你心態越好,收穫越多。

估計我能等到第二次漲薪應該能到4.5K吧。可是我等不住了,不是錢多錢少的問題。是這家公司在行業內沒有什麼名氣。這個問題很重要,你的資歷是你最寶貴的財富。想盡辦法的去鍍金吧,讓他至少看起來金光閃閃。因為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是真金,只有真金才不用鍍。

我去了第二家公司,仍然是通信行業運營商的系統支撐供應商公司,只是換了個運營商。公司在行業內至少能排進前五吧,這會進去的職位是售前工程師。5K+年底雙薪+項目提成。跟著一個資深的所謂的售前經理。我幫他做文檔做推演,並跟著他去和客戶聊。主要負責BSS域的幾個系統。

這裡我要對有志於需求,售前,產品類的年輕人說一下。你的所有價值都體現在客戶那一個或兩個人嘴裡。處的好你就身在天堂,一週1-2天去下公司,1-2天去下客戶,1-2天在家辦公,想走就走。都沒有人說下不。處的不好,領導批評你,技術或項目經理諷刺你,行政都盯你盯得緊些,心情如同地獄。這裡動用你所有的智慧吧,呵呵。

在這邊幹了三年,我的職位一年一變,售前工程師-售前經理-業務諮詢師。工資一年漲1K多點。

每年都是優秀員工,公司帶著去旅遊啊有什麼大小獎金啊從沒少過。關鍵是後兩年還輕鬆的不行,經常在家辦公。一切的起始就是某個項目在運作時銷售總監兼副總去客戶那裡跑的時候,客戶(非領導)說了句就喊你們那個小X售前來交流相關需求和問題吧。2-3個月後項目簽了,260多萬,從此所有我們這邊管的項目要去見客戶講方案做大型培訓全部都是我上了。原來的那個比我大5歲的售前經理成了我的跟班。就是這麼簡單,職場就是這麼現實。

就這樣進入了2013年,在通信行業總共做了5年了。O域的B域的本省的外省的接觸過的項目不下15個,號稱業務專家。

不停的見客戶,寫方案,做規劃,規避各種公司內部的政治鬥爭。

突然感覺好無聊,外加大公司制度比較死進去的時候職級定得不高,工資是按照職級漲的最大漲幅也就那樣,還有13年的時候互聯網風起雲湧,業界各種傳聞風投抱著錢找企業找不到,聽聞北上廣深找互聯網產品經理20K起步等等等等吧。終於有一天突然爆發了,上51和智聯瘋狂開始更新簡歷瘋狂投簡歷起來。

談談自己8年另類IT職業經歷--獻給迷茫的新人們

總結下想表達的:

1,IT做到第五、六年估計是心最沉不住的時候,手頭的東西感覺很熟,每天按部就班,感覺無趣。經常會聽見自己同時期的人混的怎麼樣怎麼樣的。有時又會想怎麼才能把自己做大做強。這時候的跳還是不跳,怎麼跳就很關鍵。千萬別一時衝動。

2,儘量做那種你做的事比你掙的錢稍高點的工作,不要反過來。這樣你才經常有時間思考。學多少語言也不如經常思考有用。

3,無論你是寫代碼的,還是搞數據庫的,還是做架構的。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去見客戶,千萬別抱著關我什麼事的心態。甚至自己創造機會去跟著銷售、售前去見。這是讓你通向更高臺階的其中一條路(路一共也沒兩條,別自己封死了。)

接著說,人心裡一想走,馬上就什麼都不想幹了。原來是各種表現,這會就是各種裝死。去面試了很多家,感覺都不是很滿意。又一想辭職這事不知道怎麼說出口,年終還有4萬左右的獎金(這家公司年終獎很奇葩,要等到第二年的7-8月)想拿還要等幾個月,總之又猶豫又尷尬的感覺。後來回憶,這樣的狀態是最差的。徹底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人要不就不要想法太多或者有想法就趕緊的去幹。

就這樣很彷徨的狀態了2個月。可能平時給朋友們透露過不想幹了的想法,這時有一個朋友找到我,想一起創業。

他是一家外資的軟件公司的銷售,手裡有產品,有廠家的人脈。因為我家裡在某個行業算是有些關係。也是搞軟件售前的,大家可以一起做項目。(他前期已經做了一些市場工作,項目算是有一定眉目了,但是競爭也很激烈),他做銷售,我做售前。這時懷著滿腔的激情,我毅然決然的辭職了。成都的BOSS和總部的產品線的BOSS挨個找我談話,想留下我,但是人就是這樣,你想跳槽的時候辭職什麼的會感覺很尷尬,你想創業的時候辭職卻感覺很自豪,沒任何不適感了,呵呵;拿了10萬的入股的錢,連人帶家裡關係全部算上,最後佔了30%的股份。(他拿了50萬出來)。

公司弄起來了,他在廠商的關係給我們弄了個差不多最高級別的代理商身份,招了一個行政,兩個實施人員(馬上派到廠商培訓),財務和稅務相關的外包給一家財務公司。然後就我們兩個人開始瘋狂跑項目了,不知是運氣好還是找的關係起的作用還是我們都夠拼,總之4個月後,第一個單中標了,330萬。

當然成本利潤我這裡就不說了,軟件行業你懂得,又沒有物價局又沒有監理的暴利行業。總之那天真的太興奮了!但是人說的朋友不能一起做生意真的有道理。有時並不是為了利益,真的是為了發展方向大家會無法一起共事的。可能一件件的小事慢慢積累最後會總爆發。年底中第二個200多萬的標後,我們在大吵一架後,我決定退出。大家在一起的時候無法共事,分開的時候卻都很夠意思。我說我拿80退了,他給了我100。

關於創業,我想說從那以後我更尊敬白手起家的那些創業者們了,真的太累了,壓力太大了。我30左右的人,就那一年間白頭髮多了好多,失眠是在正常不過的了事。項目進展的過程中那是戰戰兢兢,要想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參與的人的每一句話。深怕前功盡棄。打工再苦再累,但是你是心安的,因為只要你上班,每分鐘都在進錢,你面對的是一個已知的組織。而當老闆,你坐在那裡每分鐘都在出錢,而面對的卻是未知的市場。真是很煎熬的過程。

之後,我帶著老婆去三亞待了一個月,各種五星級換著住,各種好吃的好玩的換著來。和老婆聊了很多,也思考了很久,我決定繼續上班打工。因為自己的積累還不夠,無論是對人的對事的對行業的認知都還不成熟。不能因為偶爾的運氣就高估自己。好吧,又開始投簡歷了,呵呵。

第一,說實話我家和我老婆家還算有些家底,不至於讓這點錢弄的心態不好了。就是我兩不工作,就靠我們兩家的所有房子鋪子的租金生活都無憂了。所以錢本身沒那麼急迫。當然錢是越多越好,而且奮鬥還是要奮鬥,畢竟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但是就沒那麼執著了。

第二,其實這種創業小公司所謂的老闆也就那麼回事,你得外哄客戶內鬨員工(除了行政),誰也不敢得罪,所謂的管理其實也就在紙上而已。而且要做的事也還是售前的事。

第三,最關鍵的一點,我是比較懶的也不是急性子,創業是需要激情的,尤其是初期,要不斷給自己打雞血,不斷自己給自己洗腦。你才能抗住壓力。當然這可能也是生活閱歷還不夠或者能力還不足的另一種表現。

第四,最後大鬧一場,我又是小股東,事都做不下去了。不走怎麼辦?都這一步了,亂整隻會把公司搞垮了。必盡也是心血啊。也只有走了。

首先針對之前有人問到北上廣深的問題。你沒看我的第一篇就說了,我畢業一年沒上班忙著各種事,其中就有買房子。其實買房子只是表象。真實的是說明我選擇要在哪生活的問題。當時就已經決定了我之後要在成都生活下去。(現在看可能有些後悔,07年在北京或深圳買套100多平房的話現在….不說了,都是淚。呵呵)

我很喜歡成都,生活舒適,該有的也都有,在南方城市也不算太熱的。吃的(川菜火鍋),喝的(各種好酒的故鄉啊),玩的(無論是人文的自然的都不錯),樂的(看看滿街皮膚白白的小美女也好啊)。最最關鍵的是房子便宜啊(和一線及同檔次城市比)。別小看這個,房子便宜不光是錢的問題,這導致社會整體和你周邊的人都不會有太大的壓力。人的關係就不會特別扭曲。你就會感覺舒服得多,所以才會有休閒之說。

我要是人中龍鳳我願意去北上戰鬥,因為那才是我的舞臺;我要是人中獅虎我願意去廣深,因為那才是我的戰場。關鍵自己定位就是一普通人,算了吧。這就像一個城市無論有多少家CHANNL,有多少家Vacheron Constantin。你沒能力去的話有還是沒有就和你完全沒關係了。

接著說,2015年了,玩也玩了休息也休息了。該回職場奮鬥了,之前也說了,創業前其實就想往產品經理方向去發展發展。這會就使勁投相關職位了。反正中間就是各種求職的標準流程吧,天天各種面試。

最後從OFFER中選了一家做移動互聯網產品相關的公司。主要我覺得那個老闆比較對胃口,不是很裝X,說話做事都比較落在地上。這次職位是產品經理。薪資是15K+年底雙薪+一小部分銷售提成。說實話,因為沒做過,簡歷裡肯定有些吹的成分。

實際要做工作,還是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剛開始去的時候還是有點累,做工作的同時還要自己學習新的東西,再加上互聯網公司,你懂的,都是敏捷開發,主打版本迭代速度,呵呵。那加班多的。我還相對好些,一年中項目上的團隊封閉開發次數那不是個位數的。有這個對比,我也就咬著牙堅持下來了,其實人也就是個適應,不舒服的時候走也就走了,堅持下幾個月也就適應了。

這期間就對產品生命週期的管理有了很多認識。也親眼看見,互聯網行業是怎麼從風投追著投錢到一陣寒流吹過的因資金鍊斷裂而垮了的公司,風投越來越謹慎。什麼做個PPT講一下就能忽悠來錢的時候,12-13年就結束了。在這待了一年,其實這次並不是自己想走的,確實是公司不行了,開始急速擴張 ,這也沒辦法互聯網公司慢一點就再追不上了。但是你的盈利點床新不出來馬上就會被沉重的包袱壓得喘不過氣,我們嘗試了很多,但是沒有成功。

商場很殘酷,公司第三輪的融資沒到位,從開始裁員減薪(當然是從底層開始)的那天起,我知道這家公司完了。這種公司只要一根弦沒撐住,馬上就會奔潰,內部團隊人心散了,外邊的錢對你避之不及。燒了1-2千萬。但是公司沒虧待過我,我這裡就不說具體的相關信息了。希望老闆能逢凶化吉吧。就這樣了。

我這次開始被迫的找工作了(本來想著還是要多累積經驗,至少也要待2年吧),最後就是現在上班的地方了,找工作流程不表了,總之就是各種招聘網站,各種獵頭公司。

現在這家公司是一個依靠強大背景的母公司成立不久的公司,管理類軟件和服務化的平臺產品都在做。這次的職位是高級產品經理,20K+項目獎+年底雙薪。幹了這麼幾個月了吧,事情比上家公司少,還算舒服。無非也就是售前的工作做一些,產品線規劃的工作做一些,協調公司內部資源的事情做一些。(呵呵,這上班時間上網髮長帖也是證明工作相對輕鬆吧)。

還有最近的方向是公司戰略是想往大數據方向去做,所以最近也在自學大數據相關的玩意。職業呢,我本來就直接面對總經理,上面是空的,所以現在正在往產品總監的這個位置努力。

以上就是我的8年的另類IT職業經歷,希望在這個都是講代碼講算法講數據庫講項目管理的地方,給大家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還是我那句話,希望大家能多思考自己的人生和路線,儘量做到自己選擇自己的人生,不要交給潮流和運氣。如有什麼問題可以留言交流。

筆者暱稱:txw20212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