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安商人專欄】王清波——年入過億,再續“黃幫”神話

【紅安商人專欄】王清波——年入過億,再續“黃幫”神話

【紅安商人專欄】王清波——年入過億,再續“黃幫”神話

【紅安商人專欄】王清波——年入過億,再續“黃幫”神話

1991年,他260元起家,用鐵皮搭起小棚子,於是做起了副食店的營生,此時超市雛形初現,收入剛夠養家餬口 ;2001年,他拿著全部家當20萬元戰戰兢兢的開了人生的第一個超市,那時候賣什麼賺什麼,一年之內很快收回了成本;2009年,他投入一千多萬將“賣場式”的商超模式引進紅安縣城,而那一年,他卻虧了一百多萬;2015年,他在紅安縣已經擁有了六家店,成為縣裡三大品牌超市之一,年產值過億。人生起伏跌宕,而他卻一直非常堅定自己的信仰與追求,祖輩世代經商更是給了他精神上的滋養,靈魂深處他總在思忖著如何做一個老字號的品牌。他說:“我就想堅定不移的把自己專一的事業做好,將祖祖輩輩信奉的‘黃安’商幫精神發揚光大。”

起源:傳承“黃幫”精神築起財富王國

1966年出生的王清波,每天都很忙,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似乎已經習慣了這樣一個簡單而又平凡的日子。約見採訪的時候,已經接近下午四點了,他還在辦公室裡激情澎湃的給管理層開會,而這已經不是這一天的第一場會議了。

坐在桌前,王清波陷入了一陣沉思之中。或許是第一次回首自己的創業路,讓他有了些許不同的感受。多年來事業跌宕起伏,酸甜苦辣自己一個人承擔,而反倒當要說出來的時候卻欲言又止。

“說什麼呢”王清波問。

王清波說:“這麼多年經商我一直強調堅持的精神,在重要的節點做事情小心謹慎,不懂的行業我不輕易加入。更重要的是我的祖輩世代經商給我帶來了啟迪,讓我在商海中孜孜不倦的學習。”

據史料記載,紅安人在歷史上有著經商的傳統,在“楚商”中就有“黃幫”之稱。黃幫產生了在中國排名前十、湖北歷史上最大的資本家。黃幫的領袖人物——黃安縣永河區椿樹村鄒家灣的程棟臣、程沸瀾兄弟,擁有的資產在晚清、民國時期富甲湖北,排名全國第七,湖北第一。程氏家族創造的“排名中國第七”的財富記錄至今在湖北還無人能破。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更據有關專家介紹:“水運發達時期,黃商(紅安、麻城地區)作為楚商代表,佔據漢口、沙市、老河口等要塞,一度掌控長江中上游的棉花交易,在社會經濟中發揮了巨大作用。”《紅安縣誌》等有關史料中也記載,晚清至民國時期,黃安商人的棉花貿易經營在全國居老大地位。

明末晚清,王清波的祖上作為“黃幫”傑出的商人代表,從最開始的布莊,米莊到後來的錢莊,在樊城的生意一度做得風生水起,便也因此創建了“王源昌”的老字號,直至今日,“王源昌”這個老字號已被王清波傳承了下來,一直用於自己的超市商標品牌。

說到這裡,王清波臉上露出了笑容,“我覺得祖輩有很多經商理念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比如不怕吃苦,不怕失敗,不怕競爭,在商幫中勇氣潮頭,為我們紅安人掙足了面子。”

發展:從260元起家到年入過億

幾番交流以後,王清波的話匣子終於打開了。可手邊的電話不時的響起,“對不起,我這邊有事,我過一個小時以後跟你回覆過去。”每一次掛斷電話,都顯現出一個企業家無盡的謙卑與隨和。

“我們剛才聊到哪裡了”王清波問。

王清波說:“我最開始創業很簡單,1991年,也不算真正的創業,就是自己做點小生意。用鐵皮搭搭起來的小棚子,在家門口賣點副食,那時候單純就是為了賺點生活費用。2001年,開了第一個算是真正意義上的超市,那個時候超市生意很好做,就是賣什麼賺什麼,消費者的消費方式從櫃檯式購買轉化為自由式購買,對超市這種模式很感興趣,很喜歡在裡面挑選自己要買的東西,那一年就賺回了成本;2005年,與他人合夥在商場開超市,一如既往的取得巨大成功。”

當手上資本積累越來越多的時候,王清波就開始尋思著把超市事業做大做強。說到這裡,王清波表情變得有些凝重起來。“真正的轉折點在2009年,這一年讓我對人生有了更多的感悟。”王清波說。

【紅安商人專欄】王清波——年入過億,再續“黃幫”神話

2009年,王清波投入一千多萬開了面積大概有700平方的王源昌廣場店。由於規模龐大,管理經驗不足,導致前期資金週轉出現問題,第一年就虧了一百多萬,緊跟著借錢處處碰壁,雖然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但同時也被很多人鄙視,讓王清波開始重新省視自己的事業。

而正是那個時候,全球經濟危機襲來,使得王清波很多朋友開始觸網房地產並且賺得了不少錢。一些朋友勸王清波涉足房地產,但是王清波毅然決然的拒絕了。在他看來,房地產於他而言是陌生的,與其去參與自己不懂的行業,還不如把自己眼前的事業做好。 那時候王清波的生活過得很辛苦,但是他依然堅持自己所認同的事業。不僅投入了所有資金還投入了所有的經歷去做這個超市,每天7點到店裡,晚上守到9點半才回家,這樣的日子持續了三年之久,而王清波把艱辛藏在心裡,獨自一人承受了下來。

“人在關鍵時候,還是得靠自己咬牙堅持,處在低谷的時候最能看清人間冷暖,在發達的時候不能過於輕浮,事業做得好的時候不能太發展過快,穩步前進是根本。”王清波說。

作為土生土長優秀的民營企業家,王清波擁有很多榮耀的頭銜:王源昌商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是他產業財富和當地知名品牌的標籤,紅安縣第十六屆人大代表、紅安縣慈善總會副會長是他擔負社會責任的職務,黃岡市個體私營企業協會副會長、紅安縣工商聯副主席則是他在當地工商界深厚影響力的標誌。一方面他腳踏實地,用誠信經營企業;另一方面,他勇擔社會責任,心繫慈善事業,以愛心回饋社會。

這些年來,王清波從未停止過扶危濟困、助人為樂等公益活動,他積極主動為孤寡老人送溫暖獻愛心,幫扶有困難的鄉親發展生產,他連續7年,每年資助3位貧困大學生上學,幫助他們完成學業。

“資助貧困學生上學是社會倡導的一種美德,我並不希望他們給我彙報什麼,只希望他們學有所成,成為棟樑之才,回報國家。”王清波深情地說。

夢想:將企業做成百年老字號

近兩年,全球經濟態勢愈顯低迷,超市行業發展前景也不容樂觀。為此,王清波開始到處學習取經。雖然生活在小城鎮,但是每年只要稍微閒下來他就會前往歐美國家學習超市運營知識。

2014年,為了順應互聯網的發展態勢,面臨眼前的激烈競爭,王清波已經建立起了自己的網上商城,雖然只有幾個人在經營這個商城,但是運用這種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模式,不僅可以將顧客“一網打盡”,還能實現紅安縣人民在家逛超市的願望,這不得不說是一箭雙鵰。

“只要在縣城範圍內,每一個點我們當天就可以送達,很多客戶為了方便就慢慢嘗試網上下單,相信不久的將來這種購物模式也會被我們縣城的男女老少所接受。”王清波說。

為了拓寬企業發展路徑。 2014年,紅色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王源昌的品牌進駐武漢股權交易中心掛牌,這一舉措為企業謀得了更多的發展機會。很多企業慕名而來,尋找合作企業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王源昌這個品牌,讓王清波看到了更多的商機。

王清波說:“在這個過程中,縣政府也給予了極大的支持,今年多次組織外出學習,組織企業家跟銀行對接,進行資金擔保,面臨經濟寒冬,我們紅安縣沒有一家企業垮掉,如果政府繼續發揚這種精神,紅安的企業一定會安全跨過關鍵的兩年,紅安企業一定會恢復到紅安商人那個鼎盛時期。”

在接下來的發展中,王清波更是有著自己的想法與打算。“現在人工成本高,利潤率比較低,做生意其實是非常艱難的,只有尋找新的突破口才能生存下來並且生存得比別人好。他計劃在明年開始將原有超市進行改造升級,賣一些有品牌的高檔產品,讓更多的好產品走進千家萬戶。”王清波表示。

“圍繞創新思維、增強服務意識、擴大服務範圍、創新服務方式,讓利於消費者,用更好的服務態度留住消費者。”一直是王清波的經營理念,“雖然競爭對手居多,但我們銷售額卻逐年增加,明年會發展的更好!王清波信心滿滿。

傳承祖輩“不怕吃苦,不怕失敗,不怕競爭”的商業理念,逐步將王源昌打造成一個老品牌一直是王清波最大的一個願望。

【紅安商人專欄】王清波——年入過億,再續“黃幫”神話

【紅安商人專欄】王清波——年入過億,再續“黃幫”神話

【紅安商人專欄】王清波——年入過億,再續“黃幫”神話

本文由《武漢都市圈》副社長兼黃岡辦事處主任 楊安明 原創授權發佈,其他媒體若需轉載請自行聯繫原創申請授權,方可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