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合理避稅?

旅行匯客廳

合理避稅是與非法逃避繳納稅款相對的一種以減少繳納稅款、減輕稅負為目的的方法。合理,即不違法,不犯法,且在稅務機關認可的範圍內。避稅,不同於偷稅、逃稅,更不同於騙稅。避稅是以一種不違法的手段達到稅負最小化的目的的籌劃方法。

為什麼可以避稅?因為一個國家甚至各個國家間的稅法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空白或者漏洞。甚至可以說,有差異存在的地方就有稅收籌劃避稅的可能性。舉個例子來說,企業所得稅稅率的地區差異。由於國家發展戰略的規劃,一般地區和企業的企業所得稅率為法定稅率25%,對很多利潤率低的企業來說無疑是一種沉重的負擔。但是,如果把企業註冊設立在西藏等享有國家稅收優惠政策的地區,只要從事的是國家規定的相關行業,達到一定的門檻標準,就可以享受15%的優惠所得稅率。比西藏的優惠力度更大的地區其實還存在。例如新疆的霍爾果斯。設立在霍爾果斯的企業甚至企業所得稅率為零。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明星,比如吳京、范冰冰等吸金的大腕把自己的企業放在霍爾果斯的原因。下次看國產電影的時候關注一下片頭或者片尾的合作方你就可以發現霍爾果斯這個神秘的存在了。

以上是企業利用國家稅收政策的差異巧妙進行避稅的例子之一,你不能說那些坐擁上千萬上億資產的大佬這樣做是違法的,他們只是投機取巧合理地利用了國家政策為自己謀利。只要國家不對這種現象出臺新的打補丁政策,他們的行為就無可厚非。這就是合理避稅。


大貓財經

合理避稅與偷稅漏稅的差別在於,合理避稅所規避的稅收是因為籌劃不當所造成的“冤枉稅”,而偷稅漏稅是觸犯法律規定的,是要被稅務局罰款懲罰的。

那麼企業如何做到合理避稅呢?

1、慈善公益

我們常常看見明星、企業家進行慈善捐贈,其實這種慈善捐贈可以很大程度上減輕他們的納稅,只要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做慈善公益能夠帶來雙贏的效果,既可以合理避稅,也可以提升企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何樂而不為?

2、提高員工福利

企業可以考慮不在員工計稅工資的範疇內提升與昂工工資,可以通過繳納醫療保險基金、失業保險基金、養老基金等等。這樣既可以提升員工的幸福感和滿意度,也能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降低經營風險。

3、掌握政策

有的企業在營運過程中容易忽略一些新規章制度,如果及時關注有關商品或者物料的免稅政策,在會計核算中分開核算,就能夠及時享受免稅優惠,避免了不必要的稅收開支。

4、轉移居住地

有的時候,企業轉移到一些低納稅額的地區也能實現合理避稅。

5、發票避稅

我國規定,凡事以現金形式發放的補貼都計入納稅範圍,因此,通訊補貼、交通補貼、午餐補貼等等都應該保留髮票,實報實銷。


華爾街見聞

首先說說什麼是合理避稅,合理避稅和合法避稅是一個道理,是指在尊重稅法、依法納稅的前提下,納稅人採取適當的手段對納稅義務的規避,減少稅務上的支出。合理避稅並不是逃稅漏稅,她是正常合法的活動;合理避稅也不僅僅是財務部門的事,還需要市場、商務等各個部門的合作,從合同簽訂、款項收付等各個方面入手。

還有一個關鍵問題就是人,財會人員的執業水平,這是避稅籌劃成功的保證。

一般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利用國家稅收優惠政策進行合理安排以達到避稅的目的(這一點最可取)

2.利用可選擇的會計方法,從中選擇對納稅最有利的方法達到避稅的目的

3.達到一定時期減輕稅負的目的

實現合理避稅的一個大前提就是將企業從舊模式中抽離出來,在全新的商業模式中轉變中重塑健康良好的納稅環境,合理合法的同時,實現最優稅利比,也就是在不違法的前提下實現最大利潤。商業模式不斷變換更迭,合理避稅的理念也應該順勢而變。

可見,成功避稅籌劃方案是“鬥智鬥勇的結果”,因此財會人員必須具備較高的稅收政策水平,具有對稅收政策深層加工的能力,才能保證避稅籌劃方案的合法性。紮實的理論知識要求從業人員除了法律、稅收政策和會計相當精通外,還應通曉工商金融保險貿易等方面的知識,;豐富的實踐經驗要求職業人員能在極短時間內掌握客戶的基本情況,涉稅事項,如涉稅環節、籌劃意圖等,在獲取真實可靠完整的籌劃資料的基礎上,選準策劃切入點,制定正確的籌劃步驟,針對不同的客觀情況設計有效的操作方案。


評論員:周婷婷


首席投資官

首先,我覺得不應該說是“合理避稅”,畢竟“避稅”這件事是在不違反法律的情況下去做,但是打這種擦邊球總歸還是有極大的風險的。如果是我們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讓自己交的稅儘可能的“合理”,可以說是納稅籌劃。那些自稱“合理合法避稅”的“財稅公司”就是根據你的情況進行納稅籌劃。納稅籌劃的方法除了打擦邊球的避稅之外,還包括節稅、避免稅收陷阱等。

節稅主要是企業利用國家的稅收優惠政策達到減稅的目的,因此企業應該熟悉與自己行業相關的稅收政策以及當地的稅收優惠及補貼。比如說,針對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減按20%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自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於20萬元(含)的小微企業,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等。但實際上除了稅收優惠政策,不少企業也會利用稅法的“靈活點”來合理減稅。比如說,軟件生產企業從獲利年度開始前兩年免繳企業所得稅,第三年到第五年減半徵收,要知道固定資產計提的折舊可以稅前扣除,如果說我把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延長,這就意味著在公司進入穩定期後可以達到節稅的目的。

避免稅收陷阱主要是指避免多繳納稅款。比如說納稅人兼營不同稅率的應稅項目應該要分別核算營業收入,再根據各自的稅率繳納稅款,若是納稅人沒有區分則一律適用最高稅率。

我認為一定的納稅籌劃還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也不要一味想著如何“合理避稅”,如果你或道聽途說或操作不當就很容易變成偷稅漏稅了。


環球老虎財經

3種常見的根據政策來避稅的方法:

1、國家對高新技術企業的優惠政策如下:

1)企業的研發費用可以按175%進行企業所得稅的稅前扣除。

2)申請成為“高新技術企業”,可以少繳10%的企業所得稅,按照利潤的15%繳納。(非高新技術企業需要繳納25%的企業所得稅)

2、小型微利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如下:

(1)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於20萬元(含20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2)對年應納稅所得額在20萬元到30萬元(含30萬元)之間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3)小規模納稅人企業的月銷售額不超過3萬元(按季納稅9萬元)的,可享受小微企業暫免徵收增值稅優惠政策。

3、年終獎繳稅的優惠政策如下:

年終獎的準確叫法是“全年一次性獎金”, 年終獎個稅計稅方法是一種比較優惠的算法,是全年僅有的一次可以除以12計算合適稅率的稅收優惠。

年終獎是對企業員工們一年來工作業績的肯定。“年末雙薪制”是最普遍的年終獎發放形式之一,大多數企業,尤其是外企普遍會使用這種方法。

企業要利用好“全年一次性獎金”的稅收優惠政策,減輕稅負,還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1)納稅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單獨作為一個月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納稅。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對每一個納稅人,該計稅辦法只允許採用一次。

2)納稅人取得除全年一次性獎金以外的其他各種名目獎金,如半年獎、季度獎、加班獎、先進獎、考勤獎等,一律與當月工資、薪金收入合併,按稅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

3)由於個人所得稅的法定納稅主體是個人,企業為員工承擔的個人所得稅不能稅前扣除,在年度彙算清繳時,企業應進行納稅調整,調增應納稅所得額。

企業容易忽視而導致多繳稅的4種情況

1、沒有生意也要進行零申報

根 據相關法律法規,營業執照批下來後,企業每個月都必須向稅務局申報企業的經營情況。不管有沒有賺錢,也不管有沒有生意,每個月都要根據運營情況做賬然後根 據賬本向稅務局做稅務的申報。現在小規模企業一個季度的開票量不達九萬元的話,可以進行零申報。零申報辦理起來也比較簡單,如果不辦理,企業將會面臨 2000元的罰款。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長期零申報,可能會被稅務機關納入重點監控範圍,如有不實情況,將會被稅務機關依法查處。

2、增值稅稅率只與行業有關,與進項稅的稅率無關

關於這一點,舉個例子:增值稅第二條規定:圖書銷售的稅率是13%。即只要企業是一般納稅人,銷售圖書的稅率就是13%。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某銷售圖書的公司,也符合一般納稅人的條件,但他拿到的印刷圖書的進項發票是17%,在進行繳稅時,還能繼續適用13%的稅率嗎?(即繳稅時,按13%的稅率抵扣17%的稅率)。

答案是肯定的,該公司仍然適用於13%的稅率,因為行業性質決定了增值稅稅率,與進項稅的稅率是多少無關。

3、合同作廢也要記得納稅

企業在日常經營過程中,必然要與外界簽訂合同,如果中間發生意外,雙方廢止了合同,也是需要完成印花稅繳納義務的。

4、不拿發票就要多繳稅

稅務機關實施“以票控稅”,企業所有的支出都要取得合法憑證,否則不能稅前列支。能夠取得合法憑證(發票)成了企業節稅的重要方法。

然而有些人不以為意,當對方以優惠為名,誘導企業不開發票時,有些企業就會同意,這樣做其實是吃虧的,舉個例子:

某公司購買1000元的辦公用品,如果不開發票只需付900元,而如果開發票則需付1000元,表面看起來,不要就可以為企業節省100元。

然而現實是:如果多付100元,企業的所得稅就可以少繳330元;而如果少付100元,企業的所得稅就要多繳330元。拿不拿發票的區別一看就明白了。所以,企業人員一定要記住:不拿發票就會多繳稅。

創業者不可不知的 5個節稅技巧

1、將個人專利以技術入股的形式投入公司使用

如 果企業老闆或員工個人擁有專利,並將其提供給公司使用,公司在對待個人的專利時,可以為其合理估價,並以有價入股的形式納入公司使用,並簽訂正式的合同。 這樣一來,專利就會成為公司的無形資產,會計人員可以採用合理攤銷的方式,將其計入成本費用,從而減少利潤,達到少繳稅的目的。

2、合理提高員工福利,計入成本,攤銷利潤

中 小企業主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可以在不超過計稅工資的範疇內適當提高員工工資,例如:為員工辦理醫療保險,建立職工基金(如:養老基金、失業保險基金、教 育基金等),增加企業財產保險和運輸保險等等。如此一來,不僅可以調動員工積極性,而且這些費用都可以列入企業的成本,從而攤銷企業利潤,減少稅負。

3、混合銷售要依法而籤,分別計稅

一項銷售行為如果涉及服務又涉及貨物,就是混合銷售。這裡包含兩個要素:一是必須是同一項銷售行為,二是必須要涉及服務和貨物,二者缺一不可。其中也有需要注意的稅務籌劃點。

4、發票丟失,及時補救,仍能報銷和入賬

我國實行以票控稅,因為涉及到稅收,如果發票丟失想要重開一張是不太可能的。但是,沒有了發票就不能憑票報銷和公司入賬,該怎麼辦呢?

丟失發票不用慌張,你可以採取以下兩種措施進行補救:

第一種,從外單位取得的原始憑證如有遺失,應當取得原開出單位蓋有公章的證明,並註明原來憑證的號碼、金額和內容等,由經辦單位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和單位領導人批准後,才能代作原始憑證。

第二種,如果確實無法取得證明的,如火車、輪船、飛機票等憑證,由當事人寫出詳細情況,由經辦單位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和單位領導人批准後,代作原始憑證。

5、成本費用中公司費用與股東個人消費不能混雜在一起,要劃分清楚

例如,有些公司出資購買了房屋、汽車,卻將權利人寫成了股東,而不是付出資金的單位,而且該筆資金也沒有在賬面上列示股東的應收賬款或其他應收款。這樣做合理嗎?

首 先,這是成本費用中公司費用與股東個人費用相混雜的事例。按照《個人所得稅法》及國家稅務總局的有關規定,上述事項視同為股東從公司分得了股利,必須代扣 代繳個人所得稅,相關費用不得計入公司成本費用,要在賬面上列示股東的應收賬款或其他應收款,從而給公司帶來額外的稅負。


公司合理避稅並不是偷稅漏稅,不是偷稅漏稅,不是偷稅漏稅!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哈!公司合理避稅,其實就是所謂的稅務籌劃,目的是在合法的範圍內,減輕稅收壓力,避免因為稅務知識的盲點,而導致企業多繳稅或被稅務局罰款等問題出現。那麼,究竟該如何做到合理避稅呢?是什麼情況讓公司企業容易忽視而導致多繳稅或被罰款呢?一起來看看。

情況一、沒有生意也要進行零申報

這個情況往往出現在新公司剛剛成立的時候。很多創業者在公司成立之初,整個團隊都還沒開始運作起來,自然也還沒開始有太多的收入或者零收入。但是,根據相關法律規定,當公司企業拿到營業執照之後,每個月就得向稅務局申報公司企業的經營情況,如果不申報,公司將會面臨 2千元的罰款哦。(注意:如果是小規模企業一個季度的開票量不達九萬元的話,可以進行零申報。)

二、增值稅稅率與進項稅的稅率無關

舉個例子,圖書銷售的稅率是13%。,如果你企業是一般納稅人,銷售圖書的稅率是13%。但是如果某銷售圖書的公司,也符合一般納稅人的條件,但他拿到的印刷圖書的進項發票是17%,其實,該公司仍然適用於13%的稅率,即繳稅時,按13%的稅率抵扣17%的稅率,所以說增值稅稅率與進項稅的稅率無關哦。

三、不拿發票就要多繳稅

很多公司員工都知道,比如出差,請客戶吃飯等,公司都要求開具公司發票再回來向財務報銷,為什麼公司要這麼做呢?究竟有什麼好處?其實,稅務機關實施“以票控稅”,企業所有的支出都要取得合法憑證,否則不能稅前列支,所以說能夠取得合法憑證(發票)成了企業節稅的重要方法。

舉個例子,某公司購買1000元的辦公用品,如果不開發票只需付900元,而如果開發票則需付1000元,表面看起來,不要就可以為企業節省100元。 然而現實是:如果多付100元,企業的所得稅就可以少繳330元;而如果少付100元,企業的所得稅就要多繳330元。拿不拿發票的區別一看就明白了。所以說,很多時候,商家說不開發票可以優惠,其實對於公司報稅而言是吃虧的。


廣州發業

稅收籌劃不是違法行為,而是利用稅收優惠、利用稅收的彈性等方法,實現直接減輕稅收負擔、獲取資金的時間價值、實現涉稅零風險、提高自身經濟效益、維護主體的合法權益等目標。而這也是建立立在非常熟悉稅法的基礎之上的。

提供兩個避稅的思路:

一、靈活運用政策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第十條明確,用於非增值稅應稅項目、免徵增值稅項目、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其中涉及的固定資產、無形資產、不動產,僅指專用於上述項目的固定資產、無形資產、不動產。如果兼用作生產經營,則可以抵扣。譬如公司購進了一部大客車,專用於接送員工上下班,取得的進項不得抵扣的。但如果說這部車還用來送貨、接送員工參加會議,就可以抵扣了哦~

同理,公司開年會帶有福利費性質,不得抵扣增值稅,但是若是開工作總結會就是與經營有關的會務費,就可以抵扣增值稅哦~

二、預設情景,巧用模型計算

某公司成立一年後營利1000萬,股東到底是用分紅模式還是利息分配模式好呢?現在分別來看一下。

分紅模式:假定分紅100萬,涉及到個人所得稅為:100*20%=20萬;

企業所得稅為:100/1-25%*25%=33.33萬。由於公司屬於投資者,最終投資者負擔稅收

53.33萬;

利息模式:假定投資者取得100萬利息,涉及到個人所得稅為:100*20%=20萬;增值稅:100/1+3%*3%=2.91

而根據國稅函[2009]777 《關於企業向自然人借款的利息支出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問題的通知》規定,企業向股東或其他與企業有關聯關係的自然人借款的利息支出,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以下簡稱稅法)第四十六條及《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關聯方利息支出稅前扣除標準有關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

2008121號)規定的條件,計算企業所得稅扣除額。

所以

該公司支付的利息符合稅法規定可以扣除的條件。即公司支付的100 利息可以遞減企業所得稅。抵減金額為:100*25%=25

個人交稅22.91萬,公司抵減25萬,

由於公司屬於投資者個人,實際上投資者負擔稅收0元。


迷妹說財稅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合理避稅,也就是平時人們所說的稅收籌劃。是合理的利用各種稅收政策,在不違法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的基礎上,進行規範的籌劃,實現減少稅款支出的目的。

雖然很多人用一些違反徵管法的手段進行偷逃稅款,但是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稅收籌劃,是違法的,最終的結果是補稅,罰款,甚至會有牢獄之災!

稅收籌劃一定要是不違法相關法律法規,要通過用好用足各種稅收優惠政策等進行合理規避。這往往需要一個團隊或者幾個專業的人士,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進行謀劃,達到合理合法避稅。

舉個例子:

比如,有個小微企業是做辦公用品銷售的,他每月需要給各單位開10萬的辦公用品發票。那麼他就需要按全額繳納增值稅,10萬*3%=3000元。每月需要繳納增值稅3000元。

那麼有沒有辦法可以做一下稅收籌劃,合理避稅。當然有!

國家稅務總局規定,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月銷售額不超過3萬,季不超過9萬的,無需繳納增值稅。如果超過,則需要全額繳納。

那麼這個小微企業的股東,可以再註冊3個同樣的公司,銷售辦公用品。這樣,一共有4個公司,每個公司都可以享受增值稅起徵點的優惠政策。

他每月10萬元的辦公用品發票,可以分攤到這4個公司開票,每個公司只需要開具2.5萬元的增值稅普通發票,這樣就無需繳納增值稅了。

當然,具體怎麼操作,是不是需要辦公地點、股東不同, 這個就需要諮詢一下財務代理公司了,稅法上沒有明確的規定,各地稅務機關掌握也不同,不過,你可以在不同區的稅務機關辦理業務。


禪壹

合理避稅,合理當然就要合法,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以合法的方式方法減少繳納稅款的經濟行為,當然納稅 人也要在稅法許可的區間內。

合理避稅不是偷稅漏稅

合理避稅可不是偷稅漏稅,是在合法的範圍內減輕稅收的壓力,不會因稅務知識盲點,導致企業或個人繳稅金額增加;

我國的稅收有17種,各種稅費百餘種:

其實對於普通企業只需要: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及個人所得稅。

合理避稅的方法

一、全國性的稅收優惠政策

  1. 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發費用可按175%企業所得稅的稅前扣除

  • 成為“高新技術企業”,可少繳10%企業所得稅,按利潤15%繳納(非高新繳25%)

2、小微企業(企業所得稅≤50萬元),按50%計入納稅所得,以20%繳企業所得稅;

3、年終獎繳納稅款優惠

二、地方性納稅優惠政策

地域性差異比較大,優惠政策也不盡相同,具體查詢吧。

三、企業合理合法避稅小技巧:

  1. 個人專利可以技術入股形式供企業使用;

  2. 提高員工福利、納入成本、象醫療保險和養老基金,攤銷企業利潤;

企業或個人都有必要了解合理避稅的基本知識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