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券商在調劑、裁員、下指標,美國券商在培訓、合夥、善待員工

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

起源是一位老朋友找到我說:

“看來這回是真的要被公司處理掉了。”

他所在那間公司的事我也有所耳聞,只是沒想到會發生在他這樣的優秀老員工身上。

“以你的實力,再努力一把,肯定沒問題啊。”

稍許沉默之後,他才道出實情:

“我也不想做了。我已在這裡待了超過10年,這種場面已經見過多次。與其說完成不了指標,不如說心累吧。”

話題到這就算終結了,超過10年的折騰換來心累,這種體驗,就算沒經歷過也完全可以感同身受。

只是這話題仿如一顆投入鏡湖的石塊,無盡的漣漪波盪至今。

人常說,最怕一個人“心在天堂,身在地獄”。

恰巧我這幾天在研讀美國最大的金融零售經紀商愛德華·瓊斯(Edward Jones)的公司史資料,正被這幫老外的聰明、溫情、格局而打動,感嘆原來零售金融還可以這樣做。

國內接踵而至的現實卻把我從怡然自得中狠狠拉出。

無論我這位“老黃牛”朋友,還是告狀告到曹山石曹大V那裡去的投行人,甚至是鬧得沸沸揚揚的“每天開一戶”事件,都讓我頓感身心背離之挫敗感。

悲哉!


國內券商在調劑、裁員、下指標,美國券商在培訓、合夥、善待員工

其實說起愛德華·瓊斯,國內很多朋友都不會陌生。

作為大洋彼岸最成功、規模最大、最會賺錢的金融零售經紀商之一,人稱“華爾街沃爾瑪”的愛德華·瓊斯,都曾經是我們國內這些“晚輩”金融機構談論、研究、學習的對象。

最新的資料顯示,愛德華·瓊斯目前在美國和加拿大有超過12,700個分支辦事處,擁有超過30,000名員工,其中有16,000名財務顧問,服務了超過700萬名投資者客戶。

2018年第一季度報顯示,愛德華·瓊斯已實現淨收入20億美金,2017年同期則是17.9億美金,而2017年整年的數據則為超過70億美金。

——這真的是一家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很棒的公司。

也確實如此,被稱為專業風向標的“財富500強”【《財富》雜誌(Fortune)每年都會根據自己的標準評選世界500強企業】,愛德華·瓊斯已經連續六年入選,而且每一次名列金融服務公司榜首。

國內券商在調劑、裁員、下指標,美國券商在培訓、合夥、善待員工

而真正讓我歎服的,還不是愛德華·瓊斯的財富500強,也不是它70億美金淨收入,更不是它上萬家網點、3萬名員工,而是它去年摘得的兩個獎項。

一個,叫“財富100強最佳僱主”獎,他們排名第五;一個,叫“培訓最佳實踐”獎,他們排名第21。


啥是最佳僱主獎呢?其實也是它的字面意思,即員工認為愛德華·瓊斯是個好公司。

這項評選活動由全球研究和諮詢公司Great Place to Work和《財富》雜誌聯合發起,針對員工數量超過1000人的大企業進行調查問卷,調查對象為全球範圍內的31萬名在職員工,要求他們根據50多個要素對其職場文化進行評級,其中就包括對管理人員的信任,薪酬,公平,友情和與創新相關的職場特徵。

愛德華·瓊斯在100家接受調查的企業中獲得票數高達第五位,它前面是誰呢?谷歌、韋格曼斯食品超市、波士頓諮詢集團、貝雅公司。

不得不說這個成績還是很超凡脫俗的,人們總說金融行業是個短視、逐利的行業,愛德華·瓊斯的員工卻對他們的公司愛得深沉。

原因在哪裡?愛德華·瓊斯管理合夥人 Jim Weddle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了這樣一番話:

“我們為這種一致的認可感到非常自豪,我們創建了一個特殊的工作場所,我們關心客戶,我們彼此關心。作為一種夥伴關係,我們所有人都在專注於為我們所服務的客戶提供獨特理解,並實現價值的工作。

口才好到真是沒話講。

老六說句糙話,在我們國家,最喜歡這樣闡述”道義“的公司最大可能是在傳銷界。當然也是因為他們沒啥別的就只能洗這種腦了。

但是我們廣大正規公司和機構也要反思反思吧,和員工彼此關心,發展一種”夥伴關係“,本身也是一件好事啊。


愛德華·瓊斯得的第二個獎,也就是”培訓最佳實踐“獎,又是個什麼鬼?

國內券商在調劑、裁員、下指標,美國券商在培訓、合夥、善待員工

這個獎的頒發者是美國《培訓》雜誌(Trainning),一家擁有50年曆史的專業培訓與發展類刊物。

2018年2月12日,《培訓》雜誌在佐治亞州亞特蘭大舉辦的2018年培訓會議暨博覽會期間宣佈了他們認為值得尊敬、在員工培訓上做得很好的公司名單。

愛德華·瓊斯名列排行榜的第21位,並且這已是它第18次出現在名單之中。最佳實踐獎則是評選中的最高獎項。

《培訓》雜誌表示,這樣做的目的是呼籲尊敬的公司“改變遊戲規則”:他們尋求提供和衡量員工培訓的創新方式,並獲得充滿熱情的勞動力和組織成就。

他們也的確沒看走眼。

愛德華·瓊斯是怎麼做員工培訓的呢?

其實我們國內很早就有人做過專項研究,一篇發表於《中國證券》雜誌2011年第12期的論文有著詳細的論述,老六摘選一點,想看完整版的可以加我索取:

【他們將培訓的過程稱為“學習造就成功”。

1、培訓的整個過程中,新的理財顧問要在家自學至少兩個月,準備各類從業資格證書考試以及愛德華瓊斯的歷史和文化測試。

2、然後再進入初步培訓階段。

比如會花費一週來學習“認識您的客戶”,進行產品培訓、面對面的展業訓練、系統培訓、銷售演示等。

3、接下來三週的時間為了調研市場,開始制訂企業計劃。

調研的同時,將填寫一個包括250個潛在客戶(企業主和住戶)的聯繫單。

這期間,該理財顧問將挨家挨戶地 “敲門”拜訪潛在的客戶。

4、調研結束,接下來新人需要在3個不同的分支機構渡過3周。

這段時間觀察客戶,訓練與客戶聯繫的技巧,學習分支機構的行政管理,和其他的獨立理財顧問會談。

5、實習結束後進入展業周,新人將至少拜訪在市場調研期間曾拜訪過的125名(250的1/2)潛在客戶。

6、走完展業周,已經過去了將近20周,新人也會進入畢業周,經過系統培訓後的理財顧問們也將得到愛德華·瓊斯公司“准予銷售”牌照。

7、此後,理財顧問就可以返回所在社區網點,就任愛德華·瓊斯公司的投資代表。

理財顧問再得到“准予銷售”牌照後,所選網點將由愛德華·瓊斯公司統一提供所有的工作設施,並按照愛德華·瓊斯統一的標識、統一的標準進行佈局(類似麥當勞)。

8、理財顧問的後續培訓主要是參加強化培訓班、贏利發展培訓和附加的培訓,以進行強化與固化。

每個培訓階段都有嚴格的考核,如考核不能通過,公司將隨時可能與理財顧問解除合同。】

20周的時間,140天,小半年的時間,基本上已經相當於可以重新塑造一個人了。

愛德華·瓊斯花這麼大功夫培養員工,收效如何?

官方數據顯示,愛德華·瓊斯的全職員工每年可以獲得超過100小時的培訓,超過1/3的招聘在內部完成。

也因為這個,有超過3000名員工在愛德華·瓊斯工作超過長達20年。

我們平時無論是在在外國人打交道也好,還是單純觀看英劇美劇也好,都會對外國企業的“老員工”印象深刻。

就連這次“中·美會談”,美方那邊都是一水的白髮蒼蒼,不是說老外的年輕人不上進,而是無論政府,還是金融服務企業,都重在“服務”二字,而服務的根基便是經驗、見識與格局。這些都是無法速成的。

“老員工是個寶。”這點愛德華·瓊斯很早就意識到了。


前段時間,我的朋友圈裡爆發過一場“員工與客戶”哪個更重要的爭論?

雙方各執一詞,吵得不可開交,不管哪方觀點單獨來看都似乎有其道理。

不過在我看來,這種爭論實則毫無意義。怎麼能把員工與客戶對立起來呢?

對於員工來講,自然是客戶最重要,他要為僱主(也就是公司)創造利潤,必然是通過更好地服務客戶來實現,同時只有為僱主創造出了利潤,作為僱員才能分得更多。這一點,《資本論》說的再清楚不過了。

而對於公司來講,還是員工更重要,因為失去員工,它將無法與客戶建立連結。如果不談員工,只大談客戶,所有的公司行為都只會淪為空談,這一點還真不是抬槓。員工是公司的細胞,如果連自己的細胞都不珍惜,又怎麼能指望它去珍惜外部的客戶呢?

而愛德華·瓊斯由於合夥制+理財顧問的形式,可謂說是確保員工為先的集大成者,在他們官網首頁,他們也非常鮮明地表達了自己的立場:

“在一個越來越受到非個人化,成本削減舉措影響的世界裡 ,我們這個行業的許多人似乎都打算儘可能地取代人與人的接觸 ,而我們認為以個人一對一的方式開展業務是最好的方法。”

為了表明自己重視員工個人力量的心跡,在2017年,全球最早開展理財顧問的他們,對外宣稱中止了自己的智能投顧項目。

現在回過頭來反觀我們國內。大部分企業主的眼中,員工似乎從來都不是首要考慮的因素,而他們也絕不否認客戶的重要性。似乎唯一可以解釋得通的原因就是:

“員工和客戶都別爭了,老闆、股東、董事會的利益才最重要。”

國內的券商都在調劑、裁員、下指標,美國的券商在培訓、合夥、善待老員工。

這不是段子,是發生在2018年的真實現實。

順便說一句,愛德華·瓊斯成立於1922年,再過4年他們就是真正意義上的“百年老店”了。

這種東西……國內?不存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