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導致通貨膨脹?

張天承

貨幣大師弗裡德曼說過,通貨膨脹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都是貨幣現象。也就是說,通貨膨脹有且只有一個原因,就是貨幣濫發。



其實,如果知道費雪方程式的話,也很容易推導出,通貨膨脹產生的原因。

費雪方程式是貨幣數量說的數學形式,即MV=PQ。其中M為貨幣量,V為貨幣流通速度,P為價格水平,Q為交易的商品總量。該方程式說明在V、Q比較穩定時,貨幣流通量M決定物價P。



費雪方程式得出的結論和弗裡德曼是一致的,即貨幣流通量決定物價水平(通貨膨脹率)。

那麼在經濟實踐中,只要貨幣當局保持貨幣供應量的相對穩定,物價水平也就相對會保持穩定。

因此,在很多發達經濟體。貨幣當局的目標是單一的,就是保持幣值穩定。發展中國家,貨幣當局的目標往往是多元的。比如在中國,央行的職責,至少有四層:促進經濟發展;穩定物價;國際收支平衡;充分就業。而這四個目標往往是存在相互打架的情況。


比如,根據菲利普曲線,失業率和通脹率是呈反方向的關係。因此,為了保持較低的失業率,實現充分就業,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會導致較高的通脹率。

因此,在央行目標多元化的國家,貨幣幣值一般沒有單一目標國家的穩定。


紅谷新視界

通貨膨脹發生,有且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政府發行鈔票太多。答案本該非常簡潔清晰,可惜由於正確經濟學得不到普及,這樣的常識反而不被大多數學者接受。有感於此,1978年哈耶克在寫給《華爾街日報》的一篇讀者來信中寫道:“你們能否在每期報紙的頭版,用大寫字母印上這麼一個簡單的事實:通貨膨脹是由政府及其工作人員造成的,除此之外的任何人都不可能造成通貨膨脹。如果你們這樣做了,那可真是一件善事。”

通貨膨脹(currency inflation)是一個翻譯非常準確的詞彙。通貨,即流通中的貨幣;膨脹,即數量增加。悲劇的是,現在很多人包括很多經濟學者,都已經拋棄了通脹的原意,轉為把物價上漲視為通脹。CPI(物價指數)成為衡量通脹的指標,好像物價不漲,通脹就沒發生似的。這當然是捨本逐末,緣木求魚。

通貨膨脹的趨勢是帶動物價普遍上漲,而非結果必然如此。物價漲跌的因素很多,比如戰爭導致生產破壞,商品奇缺,物價暴漲;科技進步,生產力提高,物價趨勢是下降。有時候通脹在進行,政府大印鈔票,物價該上漲卻沒上漲,反而回落下來,說明抑制物價上漲的因素起到了主導作用。過去十五年,中國的貨幣供應量M2 增加了80多倍,絕大多數的物價上漲,都遠沒有這個水平。只能說,積極正面,抵抗通脹的因素在發揮著主導作用。

通脹其實是很好測量的,只要看央行絕對貨幣數量的增減;如果用物價度量通脹,事情反而容易變得複雜,比如說精心挑選幾樣“一籃子商品價格”。很多人就抱怨商品房沒有納入物價指數之內。物價和通脹的不同步,往往掩蓋了通脹的危害。

經濟學家哈耶克說:“通貨膨脹就是政府對人民的公開盜竊。”這是迄今為止經濟學界對通脹最嚴厲的批評。(事實上就連很多反對通脹的學者,比如弗裡德曼,都在追求溫和的通脹。)通脹讓人民手裡的存款購買力下降,鈔票變毛,同時對生產造成了結構性破壞。鈔票不是像直升機撒水那樣地普發,而是像蜜糖入水一樣,層層散開。先獲得鈔票的人和機構,他們趕在物價上漲錢就獲得了多發鈔票,再用這些鈔票引導投資和生產。利率被人為壓低,大量上游產業被投資,最後堆積出無用的產業。政府權力也得以擴充,深化了對經濟的干預。這些都是通脹之害,可惜它們和通脹的成因一樣,總是被刻意地忽略。


菁城子

公眾——勞動——借給企業或政府——企業和政府通過銀行給公眾打欠條——銀行的欠條=存款,抵押物是勞動創造的工廠、設備、基礎設施、道路、房屋等。因此,錢是固定資產的鏡像。

在城市化拐點之前,公眾勞動主要借給企業與政府(完成工業化),創造促進社會效率提升的生產資料和基礎設施,因此,在這個階段,貨幣的購買力和數量會同步增長。明證:汽車、電器、電腦、數碼、手機等科技產品的價格基本不變,但性能卻持續躍升。

在城市化拐點出現之後,公眾勞動主要借給地產開發商和炒房者,以房子為抵押發行的貨幣質量開始明顯下降,而於此同步,出於各種你懂的原因,投機盛行,房價持續暴漲,這個過程實際等於向貨幣(抵押物)中注水。其他被洗劫的行業為了自保,而被迫漲價(修正與房子的兌換關係),這是通貨膨脹的根源。

數據:全國鋼鐵累積產量超過100億噸,40%用於建房。1噸鋼對應20平米房屋。40億噸鋼對應800億平米房屋,造價160萬億(勞動者收入),售價大於1000萬億。與此同步,居民淨存款降至24萬億。也就是說只要有5%的房屋集中出售,居民存款根本無力接盤。這就如同皇帝的新裝,大家裝傻。大家裝傻的結果是,所有商品都要恢復與房子的正確比值關係,手段,漲價。

市場錯誤認知:政府印鈔印多了。實際問題不在M2,而在於在銀行體系之外,有一個是M2 七八倍規模的泡沫資產,這個泡沫資產吞噬著所有行業的利潤。中國老百姓正在向貪吃蛇一樣吞噬著自己的現在和未來。當然,我這種說法會讓很多人感到極度不爽,老百姓最喜歡聽的是專家們指責政府。

用腦袋想想,政府最牛逼的刺激4萬億投資(人均3000元,能有多大泡沫)。1套房子多少錢?8億套房子X100萬是什麼概念?這些資產是要追求年化5%以上的收益率的(每年40萬億收益要求,幾乎吃掉GDP),如果不漲,你算算有誰會持有房子?如果30%的閒置房子集中出售,誰能接盤?誰會接盤?

通脹之源就是房地產泡沫,其他與房子相比佔比太小。


高金波

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可以有幾個層次,由淺到深,看你願意對問題思考到什麼程度。

第一層是“通貨膨脹”字面的意思。通貨,就是貨幣。膨脹,就是增多。所以意思就是市面上的貨幣增多了。例如中國自從有央行數據報表以來,M0、M1、M2各級貨幣數據每年都是增長的。

那麼這是不是必然發生的呢?並不是,古代還會發生通貨緊縮。例如地主老財賺了銀子,就裝壇埋到地裡。久而久之,市場上流通的銀子就減少了,甚至通貨不足導致經濟萎縮發生危機。

進入現代,人類社會發明瞭紙幣,而且可以大規模印刷發行(有國家連自己印鈔都不會,可以找專門幹這個的公司幫印),這樣才一舉從理論上解決了通貨緊縮的問題。

第二層是“通貨膨脹”與“物價上漲”的區別。通常人們經常將二者理解成一個意思,其實在特殊情況下,二者是有重大區別的。

例如有時一種商品或者服務的價格發生了超級大漲,但是貨幣數據卻沒有這麼大變化。例如90年代早期大學生學費只要100多元,沒兩年就漲到幾千了。再如單位住房只要幾元房租,後來改到社會租房要幾百了。這種物價大漲,不是因為通貨膨脹,是政府將原來近乎免費的經濟活動,進行了“貨幣化”。

再比如有時貨幣數據在增長,但是社會商品卻普遍降價了,發生了物價下跌。這是因為社會有時會生產過剩,有效需求不足的情況下商品就只得降價,如90年代後期有這種現象。

當然一般情況下是貨幣數據在增長,商品物價或多或少也在同步上漲。通貨膨脹與物價上漲同時發生,這是社會常態,越是長期越是如此。

第三層,為何長期來說“通貨膨脹”與“物價上漲”是社會常態?弗裡德曼的說法是,“通貨膨脹是引起物價長期普遍上漲的一種貨幣現象”。這個現象就有深層次的經濟原理了。

弗裡德曼解釋說,世界各國政府面對經濟問題的時候,會本能地發現,增發貨幣是解決短期問題的好辦法。短期來看,政府直接弄出一筆錢幹事,可以應付各類支出,錢多了稅收也能增多。而且還能用這種辦法變相賴掉政府債務。這麼幹還能立刻見效,短期內各種經濟數據都好轉,投資開工增加,失業減少,甚至連通脹都沒有,輿論反應不錯。

但是長期來說,這麼幹或多或少是瞎折騰,是沒有效率的經濟行為。增發貨幣是一種偷懶的解決辦法,實際會影響經濟運行,結果就是“長期物價上漲

”。世界各國政府都熱衷於這種行為,有的幹得多些,有的乾的少,物價長漲的程度就各有不同。有些國家顯得很可怕,貨幣完全崩潰了一樣。其它國家看似匯率穩定,其實社會商品價格也漲了不少。


綜合以上三個層次,“通貨膨脹”與“長期物價上漲”的根本原因,是世界各國政府不斷增發貨幣解決短期問題的常態行為。也就是說,世界各國政府多少有些胡搞的行為。如果增發貨幣都是為了做正經事,並不會有長期物價上漲,人們可能發現社會商品豐富,還不漲價。但這種理想主義是不存在的,人類社會總是有各種亂子,增發了貨幣卻沒有相應的真實產出,這才是人類社會的常態。


風雲學會陳經


從前有一個小鎮,鎮上生產的商品太多了,錢莊不知道發行多少鈔票合適?鈔票印多了,又沒有那麼多商品可以買,一些緊俏商品就會趁機漲價。鈔票印少了,又買不起那麼多商品,一些商品不得不降價出售。

於是,為了穩定物價,央行要求各家錢莊要拿出一部分資金出來,放在央行的小金庫裡用來調節商品價格。如果市場上物價太高,通貨膨脹嚴重,就收緊這部分資金;如果市場上物價太低,就放開這部分資金。這就是存款準備金率。

有些聰明人想賺更多的錢,於是他們想了個辦法,他們從海外運了一批珠寶回到鄉鎮上,說這些珠寶價值1000萬。有一個人稀罕了這些珠寶,可手裡錢不夠。於是他找錢莊借錢,可是錢莊也沒這麼多錢,計算把整個小鎮所有的錢湊起來估計都不夠1000萬。怎麼辦?央行的印鈔機開始工作了,印了1000萬,借給這個人去買珠寶。

這個人靠央行這筆貸款買下了珠寶,過了一陣子他發現自己還不起貸款。他就四處宣傳珠寶很值錢,未來會升值,加價1000萬轉賣給了另一個傻瓜。在這批珠寶以2000萬轉讓的時候,央行只能又印了1000萬,就這樣鈔票越印越多。

當這批珠寶不停地流動轉讓時,居民們並不覺得小鎮上的貨幣超發了,商品價格似乎還是老樣子。因為,這多印出來得鈔票,都用於轉賣珠寶,而沒有進入到日常生活的貨幣流通中。

可是當這批珠寶不再流通時,大家突然覺得市場上流通的貨幣暴增了。如果持有珠寶的人把這批珠寶扔到大海里,那就等於小鎮上憑空多出N多個1000萬。怎麼辦?央行最害怕的就是這批珠寶沒了。它沒了小鎮上的商品價格就會飛漲,就會通貨膨脹。小鎮經濟就這樣被一批珠寶給綁架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這批珠寶就是央行的一個貨幣蓄水池,可以容納多發的鈔票。一旦這批珠寶消失了,這個小鎮上的物價可能要暴漲了。隨之,通貨膨脹也發生了。

房地產就是這批珠寶!


花久不美

我從《社會學》的角度來分析一下“ 增發貨幣的目的 ”經濟學被分析爛沒意思~

咱們試著換另一個視角,窺視一下為什麼有些不符合經濟規律而增發的貨幣、 人為製造過剩流動性的行為的合理性!(有點拗口對吧)

社會學告訴我們“生產力”是製造社會財富的唯一途徑.

而生產力的“核心”是科學技術.

那麼問題來了, 在一個宏觀的視角下 (宏觀 宏觀 宏觀)在科學技術沒有革新性的突破,社會生產力就會出現一定程度上的恆定狀態。

而這種狀態 ,就會造成人類社會財富分配差距加大,階層固化.

為了使社會結構重新擁有流動性,那我們就需要打破這種財富分配 、階層固化的社會態勢.

我們打破這種社會固化的目的,是讓社會重新擁有財富、階層的上下流動的穩固性.(只有流動才能產生穩定)

那麼問題來了,在科學技術不能讓生產力發生革命性突破的前提下,怎樣去做才能在溫和而又隱蔽前提下, 又在人們可接受的範圍內,進行財富的合理性轉移 ?讓固化的社會階層產生流動性呢?

答案就是 ,一定幅度的人為增發貨幣! 通過貨幣的增發,來產生“貨幣財富”的貶值, 讓那些可以躺著吃飯的人, 重新參與社會勞動.

這是國家層面,為了促進社會發展、 財富創造、階層可流動 、維持社會穩定為目的的 “剪羊毛”行動!

在一定量增發貨幣的情況下,富人的財富會貶值, 他們的財富會縮水、 在財富不能支撐他原有的生活水準的時候 .他就會重新“勞動” 進行社會財富的創造、從而讓社會重新擁有活性 .

也就是說人為的通過貨幣政策 、讓富人破產, 讓這部分聰明人不能混吃等死 !從浪費資源的角色轉換為創造財富的動力.

由於財富與階層的固化、會使這部分混吃等死的富人,堵住社會階層的流動性 .

所以從另一個角度來說 ,人為的通過貨幣政策讓他們財富縮水乃至破產 .會增加社會階層的流動性、從而實現社會在階層有序流動的情況下 、實現長治久安!

我們以宏觀的視角會發現,這種“剪羊毛”刺激社會活力的國家行為,是有周期性的!在封建時代 ,這種刺激手段比較單一, 不是農民起義 、就是變法.

而在“商品市場經濟時代”貨幣政策就是最好的刺激手段.

通過貨幣的增發,人為的使貨幣貶值.

通過財富縮水的富人的再創造行為,實現社會財富階層的流動性!

這是創造性的發明! 這一發明在絕大程度上,杜絕了人類社會因財富分配、 階層固化所帶來的不確定性!

如果有時間 有必要 我會就這種行為的 可操作性 操作手法 歷史發展脈絡 展開一章專門的論述

創建於2017.12.6

蕼無忌憚

現在流通用的都是軟通貨。始於宋朝發明的交子,開始紙幣使用歷史。後來元朝,明朝,民國一直與硬通貨混合使用,但均因貶值的原因不太被人們接受,而不斷變為廢紙。

那麼什麼原因導致通貨膨脹。因為現在流通的紙幣及電子數量,生產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不計,是由國家法令強制使用,稱為法幣。理論上講當法幣的市場流通數量與社會創造的財富量相當時,那麼法幣硬挺。發行量多過新增社會財富量,就是貨幣膨脹,過少就為通縮。但實際操作起來相當複雜。首先,人們拿到錢後習慣先放在家裡慢慢花,各人喜歡留錢的數額誰也搞不清,另外新增財富總量也不準確。所以央行就緊盯物價指數發行貨幣,物價指數這個本也是不精確的統計數據,發行量抓瞎也就不奇怪了。

那為什麼都只多發而不少發呢?因為對管理層來講,多發的好處太多了。

第一可以用無形的方式增加大量財政可用之錢。政府要養軍隊、官員、搞建設、搞福利及維護社會治安,如果全靠從企業經營中徵稅,根本支撐不起,還會逼得資本外流。鑄幣稅徵收於無形,最符合最優徵稅標準。因此,從直接經濟利益出發管理層存在超發動機。

第二稍多的流量和溫和貶值,有利於促進交易和企業擴大經營。漲價對企業來講是實打實增加盈利,有錢賺就拚命擴張,社會就業增多,欣欣向榮的經濟趁勢下,人們也更願意花掉手中的錢。從社會管理好處方面也存在超發的需求。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如果過量膨脹,法幣就會變為廢紙起發社會動盪,一錢不值的法幣會連帶政權一同走進歷史博物館。


說錢李

所謂通貨膨脹,就是指一般物價水平在某一時期內,連續性地以相當的幅度上漲的狀態。

通貨膨脹的原因被概括為以下三種情況:

①需求拉動。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又稱超額需求通貨膨脹,是指總需求超過總供給所引起的一般價格水平的持續顯著上升。這種類型的通貨膨脹又被形象地描述為“過多的貨幣追逐過少的商品”。

②成本推動。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又稱供給通貨膨脹,是指在沒有超額需求的情況下,由於供給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價格水平持續和顯著的上升。

③結構性因素。結構性通貨膨脹指在沒有需求拉動和成本推動的情況下,只是由於經濟結構因素的變動造成一般價格水平的持續上漲。

通貨膨脹的趨勢是帶動物價普遍上漲,而非結果必然如此。物價漲跌的因素很多,比如戰爭導致生產破壞,商品奇缺,物價暴漲;科技進步,生產力提高,物價趨勢是下降。有時候通脹在進行,政府大印鈔票,物價該上漲卻沒上漲,反而回落下來,說明抑制物價上漲的因素起到了主導作用。過去十五年,中國的貨幣供應量M2 增加了80多倍,絕大多數的物價上漲,都遠沒有這個水平。只能說,積極正面,抵抗通脹的因素在發揮著主導作用。


樓盤網

看到很多人的回答,都把通貨膨脹的元兇指向了貨幣超發,無意抨擊,純屬學術探討,個人認為這種觀點過於片面。

原本通貨膨脹不是什麼經濟問題,而是經濟發展的正常表現,保持在3%以內的通貨膨脹率經濟學上稱之為溫和通脹,是可以接受,並且反應了經濟處於穩定增長,是好事!

如果真出現通貨緊縮,怕是百姓更難接受。在1998年到2002年的五年間,我國的CPI均低於101,按上述現行的通貨緊縮判斷標準的判斷,此期間即為我國通貨緊縮時期。特別是在1998年、1999年和2002年,我國的CPI指數低於100,通貨緊縮的情況更為嚴重。通貨緊縮會造成經濟衰退,企業利潤率下降,失業人群激增,社會動盪不安,後果不堪設想。

而其實讓百姓難以接受的不是通貨膨脹,而是:1.過高的通脹率,通常是5%以上。低門檻低風險的投資理財已經覆蓋不住成本,出現實際利率的負增長。就是俗話說的錢越來越不值錢。2.失衡的通脹,表現為cpi過高。包括租房成本,肉蛋奶價格,出行成本等等,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消費品價格上漲過快。也就是很多人抱怨的,現在連下館子都不敢了。3.房價的上漲。其實房價上漲與貨幣超發的關係並不是非常密切,但是直觀的感受是今年工資購買衛生間,明年購買一個蹲坑。所以也讓通脹背了鍋。

家族財富密碼高級研究員趙淨


家族財富密碼

在解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給大家普及下什麼叫做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定義為:在信用貨幣制度下流通中的貨幣數量超過實際經濟的需要量。而引起的貨幣貶值和物價持續性上漲。用通俗的語言來說在一段特定時間內,特定的經濟體中,物價持續普遍上漲。從而造成貨幣購買力持續下降,這就是通貨膨脹。



我個人認為導致通貨膨脹有以下3點原因。

1.貨幣超發

我們所使用的貨幣都是國家發行的有價值流通券受國家認可,國家發行貨幣的初衷就是為了方便我們勞動價值成果和服務的轉換。我們每天使用貨幣去購買各式各樣的商品與服務。實際上就是用貨幣去交換。別人的勞動成果,國家是根據全社會的勞動價值與產品而相匹配的發行主權貨幣,從而保證一個比較穩定的物價。當國家發行貨幣量超出社會生產產品勞動價值時,就會出現通貨膨脹。



主權國家信用體系崩潰

貨幣是有主權國家發行,一個主權國家的穩定與繁榮,對貨幣的。購買力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當主權國家信用體系崩潰是往往會出現物價飛漲,民眾恐慌國家經濟體系崩潰,接下來就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這樣的事件近年來摘許多國家都上演著,可見一個國家的主權信用體系對於貨幣支撐力是多麼重要。

經濟發展必定會造成通貨膨脹

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經濟發展,通貨膨脹是必然擺脫不了的。只是說通貨膨脹的速度快與慢而已。如果一個國家通貨膨脹速度加快,貨幣購買力下降。民眾的生活壓力就會隨之增高,一個健康的經濟體通貨膨脹是緩慢的,物價與工資維持在一個相對正常的水平。

以上是我個人淺見,如果哪位大神有高見可以評論留言相互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