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要告訴孩子:這世界,更喜歡懂禮貌的人!

你一定要告訴孩子

江山代有才人出

但這世界更喜歡懂禮貌的人

前幾天,朋友在星巴克請我喝了一大杯卡布奇諾,咖啡還沒來,她就問我:如何讓兒子變得有禮貌呢?我很好奇,對於這個真相,朋友向來不知不覺,為何突然開悟了?

原來,在一次家長會後,孩子的班主任委婉地告訴她:你家孩子不懂禮貌。

我對朋友說:讓孩子從心底接納、喜歡並尊重這個世界,是他以禮相待的前提。但是,禮貌為何物,卻是跟大人學的。

微笑是最好的通行證

世界很忙,大家不是埋頭幹活就是抬頭看天,見面微笑就成了奢侈品。家長若是高冷範,孩子自然不會滿面春風。等來日察覺孩子很孤傲,你再來責備,他也許會將你一軍:你不也是整天板著面孔,從不跟人打招呼嗎?

家長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出門邂逅鄰家老人遇見小區保安,都要問聲好。有空就聊兩句,沒空笑一笑。

讓孩子記住:微笑是最好的通行證,即便遇到三九寒冬,也能收穫幾縷春風。

你一定要告訴孩子:這世界,更喜歡懂禮貌的人!

禮貌不分親疏遠近

我曾在地鐵上目睹一場鬧劇:6歲女兒對著父母大吼大叫,最後撒潑打滾。媽沒忍住,破口大罵;爸也沒轍,作揖求饒。窺斑見豹,大庭廣眾之下,孩子如此無禮父母如此無能,平日裡這家子必定雞飛狗跳!

禮貌不分親疏遠近,對於再親密的人,說話也要有敬意知分寸。人與人,人與動物,皆是如此。我在加拿大的蘇珊家寄宿時,每天早晨,女主人出門前都要跟家裡的一貓一狗逐一道別,現在想起來都格外暖心。

孩子們晨起要互道早安,做錯事要跟父母致歉,喝完母親熬製的靚湯要說謝謝……這些禮貌語,不是裝模作樣,而是發自肺腑。親人之間唯有保持一份起碼的敬意,才會其樂融融。

請教孩子好好說話

鄰家有個三歲的小女孩,我們經常會在電梯間相遇,孩子經常衝著保姆大呼小叫:“傻瓜,把車還給我!傻瓜,我要喝水!”日子久了我才知道,傻瓜、屁話、滾開是這家人的通用詞彙。

三歲孩童不過是個學舌鸚鵡,但父母要長長心了,趁著孩子還是一卷空白錄音帶,教他好好說話吧!

孩子三歲左右,是語言的敏感期和模仿期,家庭用語要乾淨、簡潔、準確,多用美詞雅句。如遇到孩子說話粗魯、用詞不敬、喜歡抱怨,家長要及時糾正並正確引導。比如,孩子說:“這湯一點不甜,難喝死了!”你完全可以教他說:“媽媽熬的湯好香,但我想喝更甜一點的”。讚美和感恩,比起沒心沒肺的抱怨,要溫暖得多。

你一定要告訴孩子:這世界,更喜歡懂禮貌的人!

這世界更喜歡懂禮貌的人

與人說話,有稱呼、用敬語便是最最基本的禮節了。我就常在深夜收到這樣的短信:“今天的語文作業是什麼?”信息讀罷就會心生悲涼,你在問誰呢,是問陽臺上那隻無名無姓的老貓嗎?

只有不通曉人性的孩子,才會省略必不可少的四個字:老師請問!而每個無禮孩子的背後,都站著一對不作為的父母。

所以,父母一定要善於觀察孩子與外界的溝通方式,對於不講禮貌的孩子,屬於無心的,要糾正其習慣;屬於有意的,則要端正其態度。你一定要告訴孩子:江山代有才人出,但是這世界更喜歡懂禮貌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