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做你的成功人士吧,我不要“打卡人生”

你去做你的成功人士吧,我不要“打卡人生”


1

是什么构成了我的人生呢?我为什么成为了现在的我?

“环境塑造了我,我今天的一切不全是我的自主选择,其中环境占了很大的作用。我朋友的父母和我的父母都是世交,他们都是商业合作伙伴,我和我的朋友在很小的时候就自己去创业了,像倒卖些小商品啊,我们一开始就是那样做。如果从八岁算起,到现在我的创业年龄已经十年了,十年,在一个行业做出些成绩,也不算什么。”
“我家最宽阔的就是书房了,里面有一个很大的书架,每天爸妈都会在书房阅读很长时间,我记得小时候我喜欢到处跑着玩,爸妈也不管我,只是要求我完成作业就行了,没想到,现在的我居然变成了书痴。”
“网红”高考状元说过,“因为我爸妈都是外交官,我有很好的学习资源和习惯,我的成绩好是很自然的事。”

状元的话对“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讨论,又掀起了一个小高潮。

我们现在习惯把生活的现状归结于环境,归结于父母,甚至归结于基因。然而,这就造成了偏见。和性别歧视、种族歧视一样,也有了“背景偏见”、“家庭偏见”、“基因偏见”。

如果我们认为“寒门再难出贵子”、“原生家庭的伤害”是对的,处于困难的人自我质疑和否定,又带着有色的眼镜“审视”着周围处于同等困难的人,我们不是在自我伤害,自我制造偏见和不平等吗?

社会和生活本就不是平等的,我们知道;有颜有钱的人天生就有“光环”加持,我们也知道。我们因为一些“标准”而被不公平对待,我们也同样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这些标准去对待别人,我们的“共同促进”导致了这个社会存在着固若金汤的“标准”,我们努力奋斗向着这个标准努力,忘掉自己的伤害,转而又用同样的利剑伤害着后来人。

你去做你的成功人士吧,我不要“打卡人生”


2

“第一名”、“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高中”、“知名高校”、“常春藤盟校”……我们前二十几年的人生已经被安排掉了。

如果我们尚未察觉,未来还有更多的标准等着我们,“奔驰卡宴”、“一线城市两套房”、“每年要出国旅行一次”、“手机要跟上苹果换代的速度”……

我们努力学习工作,不仅要付生活的账单,还要跟得上这些“标准”,反正社会我们不会闲着的,总有些什么“东西”诱惑着我们去得到。

看到没?什么是环境?这才是!不要以为只是狭义地讲一个人的家庭。死命地蹬掉原生家庭的束缚,还有更大的网要慢慢把你收紧,吃掉你的血肉,甚至骨渣。

“我有思想就好啦。如果我有了思想,我就不会随波逐流了。”

我只能说,还是太理想主义了。你只需要一个问题问自己,“这些思想都是哪来的?”看似情况不太乐观,其实真正的良方和“思想”虽然一见相似,却相差甚远。


你去做你的成功人士吧,我不要“打卡人生”

3

“自我意识”。

对,就是自我意识,一旦已拥有了“自我意识”,你就无敌了。

我们随着长大,会变得越来越有思想,知道很多问题便利有效的解决方法,面对情况和生活我们会变得越来越自信,我们知道“好的形象是一大便捷途径”,我们决定以后借钱“借急不借穷”,我们不再被别人控制,了解了以前他们控制自己的手段,甚至还可以偶尔控制下别人,一切都向好的方向发展,我们变得越来越“老练讨喜”,是所谓的“成功人士”。

事情是不是有那么一点不对?我们好像又陷入了“标准”的圈套。人生是一场磨砺,人生的路上铺满鲜花,也满布陷阱。

“自我意识”的觉醒,是“我”要成为“我”,而不是任何人,或者任何成功的某某人。这不是要你什么都不做,不参与社会竞争,不追求自己的理想(或者,你有一个偶像,想变成像他那样的人),不去努力拿高分,不认真对待我们的工作,不想着做一个“成功的人”。

而是,在做这些事之前,先问问自己为什么?“它值得吗?”“值得我花费自己宝贵的时间去完成吗?”“如果我不做,事情会变得怎么样?”

如果可以,对你的人生没有伤害,也恰好对你的生活有利,那就做吧。没有什么比做自己想做的事更有意义?也没有什么比脸上的笑容更珍贵?没有什么比“达成所愿”更高兴更有成就感的事了!

想一想,我们的生活是不是由自己的感受构成的?如果我们每天每时每刻都感到满足,我们的人生是不是比较快乐幸福?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做自己喜欢的让自己快乐的事,生活才会被我们紧紧抓在手里,我们才有控制自己和生活的感觉,而不是每天被生活追着赶,匆忙地完成一件又一件事。如果,生活只是简单地完成一件又一件事就好了,那么,人生和“上班打卡”和“到此一游”又有什么差别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