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不是弱智,请问些有价值的问题


妈妈!我不是弱智,请问些有价值的问题


我们喜欢听别人讲的大道理,我们也愿意去践行,但是我们经常不假思索,不求甚解,只知一二,却有勇气去拿自己或孩子珍贵的一生去验证一个理论,然而,却是画虎不能反类犬。

我大概就是遇到了一个这样有勇气的妈妈。

1

那天,我和友人一起去了重庆的烈士墓游玩。我精神抖擞地出了纪念馆,就沿着旁边的台阶上去,看到了一个烈士的墓碑,碑旁还放着几束鲜花,生机勃勃,分外好看。怀着敬畏的心拜了一拜,虽然没有也献上几朵鲜花,但是相信大部分和我一样也只是聊表敬意人们以及逝去的英魂感受到了我的尊敬,所以,我也没什么可羞愧的了。

沿着小道继续往前走,旁边有一个万人坑,无数没有姓名的英灵就被安放在里面。我们绕过那里准备出去,就走到了外沿的小路上。

"宝贝告诉妈妈,这是梅花还是祥云呀?""这一定是个温柔的小妈咪在教她的小宝贝认物呢。"未见其人的我暗想道。我扭头看去,宝贝大概有十一二岁,别扭的姿势,暗自生着闷气,看起来很不开心,他用行动拒绝着妈妈的问题,坚决不回答。

然而,妈妈并没有气馁,又接着问,"宝贝,能告诉妈妈梅花和祥云的区别吗?"我很惊讶这种故作甜腻的话怎么是从这个妈妈的嘴里出来,毕竟她中规中矩,又略显严肃和老气。

我们很快从他们身边走过,虽然与他们渐行渐远,我还是能听见他的妈妈用甜腻的嗓音在说梅花和祥云的区别,但是很显然,她的孩子没有回答,我听到的只是那种甜腻的声音,而这个妈妈也毫无尴尬之意,就接着回答了,似乎已经对自问自答轻车熟路了。

"梅花和祥云有什么区别?"我问旁边的朋友,"应该有很大差别吧,一个是云一个是梅花,但是谁知道雕出来是什么样子,管它什么样子呢!好好的,干嘛讲这个呀。"朋友一脸白痴地看着我。

我窘迫不已,大概明白了那个小男孩为什么一副别扭心烦的模样了。朋友比小男孩要幸运,起码听到自认为白痴的问题可以任凭心情打发回去,他可不敢这样做,用拒绝来表达自己的抗议不失为一个聪明的决定了。

2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类似的新闻,某某的天才或者出众往往得益于其母的谆谆教导,其子不会说话的时候,就会用眼神示意生活中的事物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刚会说话就能说出生活中事物的名称,三岁就会背百家姓、千字文,六岁唐诗宋词倒背如流,上学从没下过第一名宝座,还接连跳级,十二三岁就上名校,眼看着以后(不,现在就是)就要走上人生巅峰。

或者其他版本。

从小就对音乐表现出了喜人的天赋,还不会走路,就能跟着音乐摆动身体;还不会喊妈妈,就能独自哼起自创的小曲;还不会自己吃饭,已经举起筷子敲击着碗勺,捣鼓自己的音乐了。然后他继续在成长的过程中发挥他的天赋,辛勤耕耘,最终,不负众望,小小年纪就拜入高师门下,不久就能独自进入金色大厅进行演奏了。这些都得益于早期的胎教,得益于其母经常放贝多芬、莫扎特等大师的经典音乐供其欣赏。

"他对什么都好奇,从小,一双大眼睛就滴溜溜地转,经常喜欢问问题,特别爱观察,碰到自己喜欢的事钻研一整天都不觉得累,还是我们担心他的身体屡次敲门他才肯开门吃点东西,他不怎么喜欢和同学一起打闹,最喜欢的就是自己一个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根本不用我们操心,特别自律。我们也觉得这样的生活更加理性和富有创造力,他能做出今天的成绩我们一点也不意外,冲着他小时候的那股聪明劲,我们就知道他以后一定会成功。"

好吧,这些都是我编的。但是我看到一些少年成名的人,他们早期的经历,他们简直都可以称之为"超人" 了。

虽然我很清楚教育和环境的重要性,但是我也有很多不解。为什么都是母亲来充当这个教育者的角色?怎么那么多天才?孩子小时候的智力难道比长大后的智力高出十万八千里?能说出周围事物名称的孩子难道就是智力超群?千字文、百家姓、唐诗宋词这些难道才是天才的标配?难道在该读小学的年纪读大学就是高人一等?没有好奇心的孩子不可能拥有幸福的人生?只有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才是不枉此生?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能成功?或者,成功是好奇?自律?理想?做自己喜欢的事?

3

或许讲这些故事的人,只是想告诉我们成功需要好奇、自律、理性和要做自己喜欢的事。这些只是因素,并不是决定条件。至少我们应该这样认为,也必须要这样认为,因为这样想才是正确的,是我们听这类故事除了被打了鸡血病毒,产生了对培养一个天才孩子的美好意淫外,能吸收的唯一有价值的定西。

然而,就是这些看起来毫不会出错的因素,对未来的成功的影响也不是太大。毕竟,成功夹杂着太多太多的因素,如果能说清,人人都明白了这个奥秘,人人都成功了。

丘吉尔不注重自己的言行,经常说粗话,脾气暴躁,也不擅长理财,家庭收入经常入不敷出,喜爱喝伏特加和抽雪茄,经常到中午才起床,就是这样的人成了二战的英雄还活到了九十岁。和严谨自律压根没边,也没有理财的意识,更不懂得关注自己的身体(可能他关注了更多的心灵)。成功的原因多种多样,总能从案例中发现些什么,而且,人们很乐意这样做。

我觉得,那个真谛就是,顺其本性,尽享生活。

4

会说周围每个事物的英文名称没什么,也不必去倒背如流唐诗宋词,只要孩子的道德不弃,让他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就好了,努力给他一个美好的童年(这是他一生的温暖),让他学一两样自己喜爱的业余兴趣,贵在坚持,给孩子选择一个好的环境,按部就班,让他慢慢成长,不必越人一步为了一时的荣誉而在未来的发展中埋下隐患,也不必为了成功挣得头破血流,忙得马不停蹄而错失生活的美好。

人生一世弹指间,最珍贵的难道不是这短暂的一生?成功理应是人生的副产品,来时才能得到个巨大的喜悦。琐碎的事,干脆让它随风而逝吧。梅花和祥云到底有什么区别,与我又有何干系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