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電影《起跑線》諷刺教育問題!但為什麼會讓人笑出聲?

即使語言、環境、文化都有著很大的不同,觀眾還是能夠從印度電影《起跑線》裡找到共鳴。

尤其對於已經為人父母的觀眾而言,《起跑線》裡所探討的主題,有著直擊人心的力量。

印度電影《起跑線》諷刺教育問題!但為什麼會讓人笑出聲?

因為它不像《摔跤吧!爸爸》那樣聚焦熱血運動並表達父愛,也不像《神秘巨星》那樣聚焦女性權益並傳遞母愛,而是把目光鎖定在印度教育這個嚴肅的社會命題之上。

比起前面兩部在國內大熱的印度電影,《起跑線》沒有過多的在孩子身上製造溫情,而是透過一對父母在孩子教育問題上的所做所思,勾勒出一幅幅具有諷刺意味的現實圖景,折射出一個個發人深省的現實問題,從而引發觀眾對自我的審視與思考。

印度電影《起跑線》諷刺教育問題!但為什麼會讓人笑出聲?

片名《起跑線》其實就可以很形象地概括影片的故事: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一對名為拉吉(伊爾凡·可汗飾)和米塔(薩巴·卡瑪爾飾)的印度夫妻,在印度德里一年一度的“最盛大比賽”——校園招生——開始前,絞盡腦汁地試圖通過躋身上流社會、託關係走後門、專業培訓、獲得神明保佑甚至“扮窮”等等一系列方式,去爭取一個學校的名額。

在這個過程中,這對為孩子考慮的父母想盡辦法地做各種嘗試,無非就是想讓孩子能夠在“起跑線”上有一個不錯的開始。儘管整部電影描述的都是發生在印度的故事,但這種父母為了孩子“起跑線”而想方設法做爭取的現象,是在印度之外的多個地方都存在的,幾乎大多數人都可以從中找到共鳴。

印度電影《起跑線》諷刺教育問題!但為什麼會讓人笑出聲?

尤其對於越來越重視教育問題的中國家長而言,片中這種為了孩子教育方面的“起跑線”而費盡心思的體驗、心境,大概很多觀眾都深有體會。因為在中國,孩子的教育問題已經從夫妻決定要孩子那一刻(甚至更早之前)就已經在各種考慮和準備了。而和《起跑線》裡類似的情況是,有些好學校(意味著起點更好)的名額非常緊俏,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有機會獲得,它可能需要綜合戶口、家庭背景、財富實力、人際關係等各方面的條件。

是的,在《起跑線》裡,我們可以看到父母為孩子教育問題而奔波所折射出來的多種社會問題。影片最有價值的地方,便是它以“孩子擇校受教育”為切口,反映、諷刺以及探討了印度的教育現狀、貧富差距、階級分層、不公待遇等社會現實問題。

印度電影《起跑線》諷刺教育問題!但為什麼會讓人笑出聲?

如你所見,影片的主題是偏嚴肅的,甚至折射出來的現實問題是偏沉重的。這種嚴肅而沉重的話題探討,會激發觀眾一定深度的思考,引發觀眾貼近生活的共鳴。但有意思的是,這樣一部嚴肅而沉重的電影,卻能讓觀眾在看的時候多次笑出聲!

這是為什麼呢?

印度電影《起跑線》諷刺教育問題!但為什麼會讓人笑出聲?

誠如前面所言,《起跑線》的主題是嚴肅而沉重的,

但它的表現手法卻是幽默的、反諷的——它通過製造一系列看似平常,實則荒誕的細節,製造著令人忍俊不禁的笑點。

如果幽默也分級別的話,那麼顯然,不動聲色、一本正經地反諷會比過於直白甚至低俗地搞笑要高級。對眾所周知的社會問題以一種荒誕的手法加以諷刺,常常最能撩動觀眾的笑點。《起跑線》的導演薩基特·喬杜裡顯然深諳此道,在表現如前所述的嚴肅主題時,運用反諷的敘事手法,製造著令觀眾反思之餘,又時不時笑出聲來的喜感。

印度電影《起跑線》諷刺教育問題!但為什麼會讓人笑出聲?

他在人物的身份上大做文章。男主人公拉吉是一家服裝店的老闆,生意給他積累了一定的財富,卻沒能給他帶來“足夠高的品位”;而拉吉的妻子米塔,擁有著漂亮的外貌,對“高端生活”有所向往,她對女兒皮婭的教育十分重視,希望能把她送到好的學校,去贏得一個好的“起跑線”。深愛著妻子的拉吉為了滿足米塔的需求,開啟了一系列的絞盡腦汁的“折騰”。

他們先是搬進富人區生活,強行把自己包裝成富人階級,從著裝打扮到舉辦聚會,試圖融入到富人階層,以此為女兒爭取一個優質學校的名額。但財富上只能算中產的兩人並不能真正地融入到富人階級,特別是習慣了通俗生活的拉吉,在所謂“高端人群”面前不自然地表現出了他“很不高端”的一面,令妻子米塔尷尬不已,也令觀眾捧腹不已。

印度電影《起跑線》諷刺教育問題!但為什麼會讓人笑出聲?

在以儘可能地融入富人的姿態仍然沒能獲得名額之後,他們轉向了另一種投機的方式:假裝自己很窮,窮到只能依靠領救濟糧過日子的狀態,去獲得學校照顧貧困家庭的學生名額。

從假裝特別富到假裝特別窮,這樣一個邏輯本身就挺荒誕的。而更為荒誕的是,他們為了顯得特別窮,不僅搬進了窮人區,住上了狹小、缺水、缺糧食、夜裡還有老鼠的房子,還放下身段去領救濟糧、去工廠幹體力活。在這個過程裡,許多細節凸顯了這種“偽裝”行為的可笑:比如老鼠與腿毛的前後聯繫,比如米塔壯著膽和人爭吵,比如拉吉在工廠多次被扣工資等等,它們並不是那種惹人發笑的段子,而是某種身份錯位帶來的荒誕感。

印度電影《起跑線》諷刺教育問題!但為什麼會讓人笑出聲?

包括中間培訓練習各種如何應付面試、如何應對調查官調查等或笨拙、或粗俗、或虛偽的行為表現,都能激發出令觀眾會心一笑的喜感。這種喜感仍然不同於那些搞笑段子或搞笑行為,它們更多還是通過身份的錯位以及做事情的目的上的可笑,來製造具有諷刺意味的笑點。

簡而言之就是,他們為了拿到一個學校名額,做著不屬於自身身份所熟悉的事情,這中間出現的矛盾、衝突或者窘迫,有著濃烈的荒誕感,有著強烈的反諷味道,所以很可笑。

印度電影《起跑線》諷刺教育問題!但為什麼會讓人笑出聲?

可奇妙的是,儘管影片多個時候都能通過類似的反諷、荒誕來引發笑聲,但也有很多時候令觀眾笑不出來。

這種笑不出來是因為它準確地呈現了一些因教育問題而放大的社會問題與人性問題,而類似的問題對於許多觀眾而言,其實也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即便知道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或者知道哪些是可笑的哪些是受尊敬的,也還是會在現實面前不得不選擇妥協或者無可奈何的接受。

印度電影《起跑線》諷刺教育問題!但為什麼會讓人笑出聲?

片中關於窮人階級的表現,總能觸動觀眾內心生出的憐憫之情。尤其是那位不惜用身體去冒險來換得微薄資金的希亞姆叔叔,他的善良與淳樸,應該能觸動很多人的心絃。而他所代表的窮人階級遇到的一些無可奈何的不公待遇,則更能讓觀眾陷入一種沉重的反思。

影片最後自然還是迴歸到了一個普遍能接受的正確的三觀語境,但其實,真正的社會問題並沒有得到完全的解決。某種程度上,拉吉和米塔最後的正確,也只是彌補了自己家庭的一種錯誤。其他的社會問題依舊存在,導演沒有再通過影片做過多的說教,而是交給觀眾自己去審視與判斷。

印度電影《起跑線》諷刺教育問題!但為什麼會讓人笑出聲?

這其實也是《起跑線》處理得好的地方,一部通過看似微小的教育問題而切開更多社會問題的電影,本身就已經摺射了許多帶有態度的諷刺與判斷。但它又並不完全只用電影去做說教,而是在激發觀眾笑出聲、落下淚的過程中,讓觀眾帶著自己的思考與判斷走出影院。

印度電影《起跑線》諷刺教育問題!但為什麼會讓人笑出聲?

它暴露了印度社會的一些問題,卻能讓中國觀眾收穫共鳴與反思,這很有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