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經濟大蕭條有多可怕?

紅伊豆

1929年-1933年的經濟大蕭條也稱為經濟危機,是空前嚴重的,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生產值都大幅下降,比如美國直接降了50%,英國更是降到了1897年的生產水平,光美國的失業人口超過了1500萬,英國失業率達到了25%,這些資本國家通過各種方法擺脫經濟危機,比如建立自己的貨幣組織,“美元集團”、“英鎊集團”、“金本位集團”;或者把國家的危機轉嫁到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大量傾銷商品,壓低原料進口價等。

圖為1932年,位於美國的納粹總部。

德國比歐洲國家更嚴重,1932年的失業人口達到了45%,工業生產水平更是降到了19世紀的水平,失業人口最高峰時佔到了德國人口的一半,有超過1.5萬個農場破產、1932年因債務拍賣的土地竟有15萬公頃,人民生活困苦,德國城市罷工、遊行動盪不安,1918年德國十月革命事件又重新上演,他們認為只有實行法西斯統治,才能擺脫經濟危機,在這種歷史條件下,希特勒和他的納粹上臺了。

圖為1937年,日本士兵在佔領的長城上站崗。

而日本又比歐洲國家要嚴重,日本因為資源缺乏,在經濟大蕭條開始之前1927年就已經開始了金融危機,而1923年的東京大地震造成200萬的流民和財產損失讓日本在經濟大蕭條時期無法招架。1931年工業產值下降35%,銀行赤字3億日元,失業人口超過300萬,僅在這一年日本罷工遊行達到了2400次,日本為了擺脫經濟危機,也在政治上實行法西斯,經濟上實行國民經濟軍事化,到1936年日本已經有超過350個法西斯團體,其中東條英機、岡村寧次都是這些法西斯組織骨幹。

圖為1932年,意大利入侵了埃塞俄比亞。

意大利的工業基礎較歐洲其它國家要薄弱許多,1929年-1933年的經濟危機時期意大利財政巨大赤字,失業人口超過了100萬,國內通貨膨脹,階級矛盾嚴重,意大利的壟斷資本家們為了擺脫經濟危機,繼續維護自己的權益,相中了法西斯的墨索里尼,隨後意大利推行國民經濟軍事化,加緊擴軍備戰,企圖通過武力掠奪殖民地同英法抗衡。

圖為1937年西班牙內戰中,士兵教婦女使用槍械。

1936年7月西班牙爆發武裝內亂,德國和意大利都給於了公開支持,隨後10月,兩國簽訂了“柏林-羅馬軸心”的聯盟協議;為了使英、法、美兩面受敵,在1937年11月,正式形成了“柏林-羅馬-東京”的侵略軸心。


圖文繪歷史

1929年開始的經濟大蕭條的場景可以類比中國的歷史上的三年困難時期,經濟大蕭條的可怕後果,可以總計為一下幾點:

1、 產生大量的沉沒成本,農業資本家和大農場主大量銷燬“過剩”的產品,用小麥和玉米替煤炭做燃料,把牛奶倒進密西西比河,使這條河變成“銀河”。

2、 股票巿場的崩潰,企業生產大幅下降,人心的恐懼在反饋環中不斷擴大,銀行遭瘋狂擠兌、銀行倒閉、工廠關門、工人失業、貧困來臨、有組織的抵抗、內戰邊緣。

3、 結構性通脹。國內生產資料價格低迷,無利可圖,又期望通過擴大出口,緩解壓力,使得貨幣不斷貶值,這樣在國內和國外市場間形成了一個循環,導致通脹嚴重,人民生活困苦。大量貧困人口靠吃野草根、撿垃圾度日。

4、 人口大量非正常死亡。根據數據最保守估計,美國大蕭條時期至少有700萬人死亡,約佔當時美國的7%,千百萬人像畜生一樣才能活命。

5、 道德倫理的顛覆。賣淫、搶劫、暴力、遊行、罷工將成為常態(大蕭條時華盛頓曾經有人為了防火員的工作,放火焚燒森林,其中就有衣冠楚楚的中產階級)。

6、 持續的蕭條更多地是對人心理的創傷。大蕭條使得中產階級資產大幅縮水,淪落為貧民,很多人陰鬱、自殺。

7、 國內外的矛盾激化。國內表現為罷工、遊行、甚至革命,更有甚者,有些國家成了極端分子(極左、極右勢力)的天堂,導致獨裁者上臺;國際上則表現為,強國對弱國盤剝加劇,地區局勢緊張,最後發展為戰爭。

儘管大蕭條是的人民飽受身體和心理的折磨,但是人永遠會在心靈和精神層面尋找淨土,在磨難中總能誕生優秀的藝術作品,米老鼠、貓和老鼠、爵士樂等優秀的作品至今還在影響我們。

二戰爆發的根本原因是帝國主義之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加劇,而經濟危機直接加深了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的不平衡。經濟危機爆發使得各個列強選擇對外擴張,瓜分殖民地,輸出商品,而凡爾賽體系嚴重製約德日,不能發展軍備,又沒有殖民地,國內經濟危機無法緩解,國民生活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使得民眾和統治者選擇了極端主義途徑。經濟危機成了直接的催化劑,國內無法轉移的社會矛盾成了滋生法西斯主義的溫床,德日在動盪之中建立法西斯政權。

法西斯主義的上臺,使得德日不斷試探和衝破凡爾賽體系。英法在經歷經濟大蕭條後,急於自保,縱容德日的法西斯行為,想通過綏靖政策將禍事引給蘇聯,但打錯了算盤,最終引火燒身,自食惡果。


每日經濟新聞

從深層次來說,二戰有很大部分原因是1929年的世界經濟大危機,不同的資本主義國家在此次危機中的應對,決定了此後不同國家的走向,最終導致了二戰的爆發。

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的破壞力是驚人的,簡單點說,這次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歷史上最持久、最深刻、最嚴重的週期性世界經濟危機。也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歷時最長、影響最深刻的經濟危機。這次危機直接導致了很多國家(美國、英國、法國、日本、德國等等等除了蘇聯)的國家危機、社會混亂,銀行破產、工廠倒閉,農民破產,大批百姓失業。關於它發生的原因,此處不再細說,而關於各個國家調控的方法,卻直接影響了國家以後的走向。

首先是美國:美國總統小羅斯福,就是富蘭克林·羅斯福臨危受命,上臺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總的措施分成三個方面吧,復興,救濟、改革。一方面穩定經濟,穩定銀行,鼓勵工廠重新開工,招到人工作,另一方面對社會上無業的人進行救濟,搞社會保險,不讓人餓死,維持社會穩定。還大力修建公共工程,什麼建造水庫,大壩,保護森林等等,就是國家出錢給百姓找工作,穩定社會經濟。調整農業,防止農民大量生產,控制農產品價格,防止農業過剩。建立了社會保障體系,調整勞資關係。

總的來說,就是用國家的錢和國家的力量來穩住社會,不讓這個社會亂下去,不讓法西斯勢力趁機上臺。可以說,羅斯福做到了,這其中有美國的經濟基礎,也有羅斯福的個人能力在其中。羅斯福雖然是個終身坐在輪椅上的殘疾人,但他也不愧為美國曆史上偉大的總統。

而德國和日本就完全不一樣了,一是兩個經濟基礎完全沒有美國雄厚,政府也沒有那麼大調控的力量,經濟危機來了以後,國家一片混亂,人人自危,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法西斯勢力就開始上臺了。德國是希特勒和納粹黨,宣稱可以恢復德意志民族往日的榮光,打倒英法美,為德國人找到發展生存的空間,用大炮來換取黃油。這對混亂、無助的德國人有著很大的吸引力,所以很快,希特勒得到了德國人的支持。而希特勒上臺以後。開始大力發展軍事,建造坦克軍艦,用軍事工業發展來促進經濟,為百姓就業,走出經濟危機也就是我們俗話說的“以戰養戰”,將德意志帶入了戰爭的滾滾洪流,這就方式,決定了德國必然走上戰爭、擴張的道路。

日本也是如此,不同的是日本上臺的軍部,就是軍人法西斯,我們所熟悉的日本戰犯、廣田弘毅、山本五十六等人,就是在這時候,趁著經濟危機,發動政變,把持了日本的政權。

可以說,二戰的原因有很多,經濟危機不是全部原因,但一定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美國和德國、日本不同的處理方式,讓他們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也讓他們在二戰中成為敵人,德國希特勒,日本天皇,遇上美國的殘疾總統羅斯福,最終都擺在了羅斯福的手下,一方面證明了正義必勝,另一方面,羅斯福帶領美國走出經濟危機,打敗了法西斯,也不愧為美國曆史上唯一一個

連任四屆偉大的總統。蘇、美、英三巨頭,中間是羅斯福。


數星星的孩子

由於新中國還沒有遭遇過經濟大蕭條,所以絕大部分中國人,包括我本人對大蕭條沒有直觀認識。

通過一些學習大蕭條的根本原因是高速發展的資本主義經濟和不均衡的社會資源分配所導致的。大蕭條前的美國由於一戰後的歐洲已經被打殘,世界工業中心正式轉移到了美國,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空前繁盛,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把錢投入資本市場,希望能通過資本投資賺到未來的錢,最典型的就是美國股市狂飆,任何人只要把錢投入股市就能賺錢。然而由於美國社會財富分佈的極不均衡,少數財團掌握了美國的大部分財富,通過十幾年的高速發展,美國社會的需求已經飽和,社會供需關係開始悄然轉變,從供小於求變成供大於求。但資本的逐利,使得大量的投資依然不見停歇,擊鼓傳花,終於到了破滅的一天。股市暴跌,導致許多人傾家蕩產。美國大量商品滯銷,導致大量企業倒閉貨裁員,失業激增導致市場更加萎靡,更多企業無法生存,惡性循環。

為了解決經濟危機,美國採取政府幹預市場的政策,政府託管銀行,給老百姓發現金以穩定人心,投資基建從而減少失業等措施,其實質是有計劃的市場經濟。通過對症下藥,美國逐步走出危機。美國也是從那時候開始重視貧富差距,並開始注重拉近貧富差距以及加大社會福利。

英國和法國由於有著大量的殖民地,將物資大量低價傾銷到殖民地,緩解本國壓力,摧毀殖民地工業基礎。

相對而言德國比較慘,作為一戰戰敗國需要揹負對戰勝國的賠款,面對大蕭條也沒有殖民地可以傾銷,也沒有羅斯福的新經濟政策這劑對症下的藥,導致極端民族主義抬頭,選出希特勒上臺。

但我認為經濟危機不是導致二戰的根本原因,只是導致二戰發展的催化劑。二戰發生的根本原因是一戰後的戰勝國對作為未來強國戰敗國德國的不公平的勢力劃分和各種限制,為了打破這種不公平的世界格局,必定會發生第二次世界大戰。

至於日本其實剛開始只是日本的侵略戰爭,後期希特勒為了尋找全球盟友的時候才吧日本給拉了進來。因此與經濟危機無關,與一戰無關,只與日本的狼子野心有關。

結論

1,經濟大蕭條發生時對那些投資資本市場較大的人是有幾近毀滅的打擊的,對普通老百姓也會有失業的風險,但只要國家政策對路,是可以通過調配社會資源來化解經濟危機的。

2,經濟危機既不是發生世界大戰的充分條件,也不是必要條件。世界不會因為經濟危機而發生世界大戰,但經濟危機在不公平的世界格局下,有可能被某些政客作為發動世界大戰的藉口。


因樺樹

提到二戰時期的經濟危機,從歷史的角度看,來看,給市場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其帶來的結果有以下幾點:一,經濟危機首先衝擊著國家的重工業,而以重工業為主的軍事領域受到了制約;二,束縛了金融業,因為群眾受到戰亂的影響,手裡面沒有鈔票,無法買進,賣出,貨幣不流通,市場就猶如一潭死水一般,經濟就急速下降;三,交通,俗話講:要想富,先修路!二戰摧毀了,·很多道路和橋樑都受到限制,路受到了限制,運輸也就受到了限制,沒有了條條大路,許多訊息,知識也就隨之 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剝奪;三,食物的緊缺,因為經濟的缺乏,老百姓手裡沒錢,大片的農作物被子彈和敵人摧毀,到了秋收的季節顆粒無收,溫飽問題得不到解決,而餓死了很多小孩子;四,疾病的威脅,二戰的恐怖,影響的同時也有健康問題,在二戰中因為飢寒交迫,常常因為某些疾病,例如:瘧疾,天花等病情,因為沒有及時的藥品而最終有大片無辜的居民受到了疾病的威脅。


河北人張鵬程

 1929年,爆發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從1929年一直持續到1933年,所有的資本主義國家無一倖免。

這次危機引發的經濟大蕭條,有多可怕,請讀者看看下面數據: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下降了44%以上,失業人口達4000餘萬人,各國失業率在30%-50%,國際貿易總額下降65.9%。造成的物質損失達2500多億美元,比第一次世界大戰所造成的1700億美元的損失還要多800億美元。

有人說,二戰也是經濟危機的惡果?我們怎麼去理解這話,一來經濟危機幾乎讓所有國家的實力都受到損耗,蘇聯除外。二來新興的法西斯國家要轉移危機,必然要擴軍備戰,發動戰爭。這對於沒有準備戰爭的國家來說,對付法西斯的突然發難,軍力上的應對會有困難。

德國人被一戰後的《凡爾賽條約》欺壓的滿肚子火,只需要一根火柴就能點燃。1921年協約國賠償委員會,列出一份賬單,德國需向協約國賠償了113億英鎊,且以黃金支付。這樣一個天文數字的賠償,德國人一直是勒緊褲腰帶在還,但是經濟危機發生後,德國財政實在是難以應對。還款導致國內問題叢生,貨幣幣值、人民失業、革命要發生等等。

德國人面對現實的苦難,想想之前一戰的處理。從經濟角度看,挑幾個數據來看:“德國失去了所有的殖民地以及海外聯繫和海運商船,同時失去了10%的領土和人口,以及45%的煤礦和65%的鐵礦”(英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凱恩斯的話)。反正被你們搞得一無所有,還不如跟你們拼了,德國人當時的民族情緒就是這樣。

經濟危機導致的嚴重後果,結合德國當時民眾的情緒,希特勒的納粹黨應運而起,取得德國政權。那麼,第二次大戰的爆發已經不遠了。


子屠龍

大蕭條有很多說德國一些情況。但都沒說到點子。一戰凡爾賽條約,魏瑪共和國,共產主義德國影響,西部工業區英法比的佔領,美國在德投資,糧食危機,財富懸殊,舊貴族,大,中,小資產家,破產的工農業者,貨幣與債務危機,眾多政黨下人民思想混雜,海外與國內市場貿易矛盾,蘇聯英法波蘭軍事威脅,東歐與德國情況大同小異。英法美在危機下經濟與政治方針政策,對弱貧國的傷害。大蕭條下錯誤地緣政治影片下,大國,強國對弱貧國家的貪婪。促進戰敗與經濟體不發達國家,對於掌控全球大量資源,貿易市場,財富的英法美中的不滿。29年的大蕭條影響在二戰後48年才消除。如果要完整排列出大蕭條對二戰影響,可能要出一本書來說明,特別要指出的是,在一些特定時期那怕一個細微的變化,如同蝴蝶效應一樣。影響了整個世界。如法郎常期貶值化,法國在貨幣上不與美英同步的惡果。德國糧食欠收,農業人口大量流入城市。美國低價糧食對英國,法國衝擊,英王退位………


雲無相22974309

1、不容置疑經濟是基礎,是上層建築首要解決的矛盾;

2、無法解決經濟矛盾時,大多數時候上層建築就會轉移矛盾;

3、戰爭就是在消化積蓄的各種矛盾,也包括經濟矛盾;

4、戰爭其實就是各類矛盾(包括資源等經濟要素)的再平衡、再分配。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無賴也無奈

我不是經濟專家,所以沒辦法回答第一個問題!二戰的爆發,是一戰結束後對戰敗國的處理不當以及戰勝國利益分配不均共同造成的,另,經濟危機下,統治者為轉移國人的注意力,只有發動對外戰爭


豫劇閣影音李全軍

人民安居樂業,誰會想了去打仗?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政治是經濟的延續,而經濟則是對各種資源的佔有及匹配。幾乎所有的戰爭都是為了爭奪資源。因為,地球只有一個,資源是有限的,而人的慾望是無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