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刺激!百米飛人華麗變身 欲做中國體壇第一人

1月31日下午,國家體育總局宣佈,張培萌正式加入國家雪車隊,成為鋼架雪車運動員。消息一出,網絡上眾說紛紜。

面對質疑,張培萌表示:“我就是想把這件事做好。”

追求刺激!百米飛人華麗變身 欲做中國體壇第一人

張培萌被授予國家雪車隊頭盔

追求刺激!百米飛人華麗變身 欲做中國體壇第一人

網友們對張培萌的決定褒貶不一

不忍不捨 暫別賽場

張培萌這個名字,看過田徑比賽的朋友肯定不陌生。2013年莫斯科田徑世錦賽,在男子100米半決賽中,張培萌跑出10.00s的成績,成為中國第一個百米跑到10秒的人。2015北京世錦賽上,張培萌又和隊友莫有雪、謝震業、蘇炳添代表中國在男子4×100米決賽中以38秒01奪得世錦賽銀牌,創造了亞洲隊伍在世錦賽百米接力項目上的最佳戰績。但隨著年齡的增加和腰傷的困擾,張培萌的競技狀態不斷下滑,個人百米項目再無優勢。去年全運會之後,張培萌選擇了退役。

雖然離開了賽場,但張培萌並未遠離體育圈。退役之後,他迅速轉型做了教練,執教清華大學短跑隊。對於自己的新角色,張培萌坦言“感覺輕鬆多了”。沒有比賽的壓力,沒有嚴格的國家隊半軍事化管理,張培萌的新生活“自由自在”。

追求刺激!百米飛人華麗變身 欲做中國體壇第一人

張培萌帶領隊員熱身

但平淡的日子總讓張培萌感覺缺少了些什麼。在接受採訪時張培萌曾透露:其實他並不想在30歲的年紀就結束自己的運動生涯,可是自己的身體機能已經無法再適應百米比賽的強度了。對於運動員生活的懷念,促使張培萌在作為老師進行教學的同時,也一直沒有停止訓練。他在等待著,一個屬於他的機會。

結緣冰雪 蓄勢待發

儘管“3億人上冰雪”,已經成為了國家戰略,但是不可否認我們國家的冰雪運動發展並不均衡,基礎也遠算不上雄厚。4年前的索契冬奧會,中國隊僅取得3金4銀2銅,成績並不算理想。

而2022年,北京和張家口就將承辦第24屆冬奧會,作為東道主,中國隊的目標自然是要取得不俗的成績。在僅剩4年的時間裡,“從娃娃抓起”,培養一代新人已然來不及,所以國家體育總局做出決定——跨界選拔人才。

運動員跨界,在國際上並不鮮見,其中也不乏成功的案例。倫敦奧運會4×100米接力冠軍——前美國女飛人勞琳·威廉姆斯退役後改練雪橇,並在索契冬奧會上獲得了一枚雪橇項目的銀牌。要知道,拿到索契奧運會銀牌時,威廉姆斯只在雪橇項目上訓練了僅僅6個月。

新的政策,讓張培萌看到了新的希望。除了短跑,張培萌從小就喜歡雪。他會玩單板,很享受冰雪與速度的結合。對於進軍冰雪賽場,張培萌最先接觸的項目並不是鋼架雪車,而是雙人雪車。但因為缺乏力量,張培萌需要增重20到30公斤,這對張培萌來說有些難以接受。經過認真思考,並在專業人士建議下,張培萌最終選擇了鋼架雪車。

追求刺激!百米飛人華麗變身 欲做中國體壇第一人

新的賽道 張培萌瞄準新的輝煌

很多人可能是第一次聽說鋼架雪車這項運動。鋼架雪車又稱俯式冰橇,選手趴在雪車上,頭朝前腳朝後,雙手放在體側,肚子緊貼雪車。比賽中,鋼架雪車的最快時速可達140公里/小時,而選手全身上下只有頭盔能為頭部提供保護。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賽前訓練,格魯吉亞運動員庫馬裡塔什維利在訓練中飛出賽道不治身亡,而庫馬裡塔什維利訓練的項目還是運動員躺在雪橇上頭朝後腳朝前的無舵雪橇,比較而言,恐怕鋼架雪車的危險係數恐怕還要更高一些。

鋼架雪車運動在中國開展得較晚。2015年10月,中國才成立了鋼架雪車國家隊。2016年1月聖莫里茨的歐洲盃分站賽,耿文強為中國隊在國際比賽中獲得了第一枚獎牌。值得一提的是,耿文強就是從練習田徑轉型成為鋼架雪車運動員的。

追求刺激!百米飛人華麗變身 欲做中國體壇第一人

顯而易見的危險性 讓大家擔心“飛人”的安全

對於張培萌來說,練習鋼架雪車有自己的優勢。鋼架雪車與百米一樣,也是對於速度的比拼,同時鋼架雪車比賽中也需要進行起跑和彎道的切彎。雖然與短跑還是有些區別,但張培萌常年比賽和訓練中學到的技術、積累的經驗都會派上用場,他所擁有的身體素質和極強的意識也無疑讓他可以更快地上手鋼架雪車這項運動。此外,張培萌還喜歡賽車和摩托車,同樣與雪車有著相通之處。這些千絲萬縷的聯繫,讓人們對於張培萌的前景很是期待。

不忘初心 圓夢冬奧

因為難捨賽場,張培萌又回到了賽場。接下來,他會到加拿大和瑞士兩個冰雪運動的強國學習和訓練。如果一切順利,4年後,我們將在冬奧會的舞臺上看到張培萌的身影。屆時,北京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舉辦過夏奧會和冬奧會的城市,北京孩子張培萌也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同時在家鄉參加夏、冬奧會的運動員。

追求刺激!百米飛人華麗變身 欲做中國體壇第一人

新起點,再出發

上個月,耿文強獲得平昌冬奧會入場券,即將成為鋼架雪車冬奧賽場上的首位中國選手。四年之後的北京,張培萌能否也順利圓夢?

脫下釘鞋,戴上頭盔;離開跑道,走上冰軌;放下教鞭,重歸賽場。中國速度下一次的衝刺目標瞄準了北京20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