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日迎夏祈福,豐收轉運的開始

立夏日迎夏祈福,豐收轉運的開始

天氣越來越熱,這週週末,我們就開始進入了新的節氣——立夏。立夏,標誌著夏天的真正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這裡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說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

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立夏的禮俗。在立夏的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舉行迎夏儀式。君臣一律穿硃色禮服,配硃色玉佩,連馬匹、車旗都要硃紅色的,以表達對豐收的企求和美好的願望。

立夏日迎夏祈福,豐收轉運的開始

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夏季炎熱,五行屬火,火炎上,是一個充滿激情和幹勁的時節。在農耕社會,立夏此時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

而在現代社會,夏天同樣是人們感覺能量散發、展開手腳的時候,是一年中業績衝刺、幹大事的時候。

認真對待立夏這個熱情的開端很有意義。

迎夏祈福

上面已經說過,自古王朝立夏就有迎夏祈福的傳統,在立夏的這一天裡,大家身著紅衣可以到家門或者城市南邊的寺廟,進行祈福,祈禱今年收成大旺,順風順水。夏天尤其對於餓火命的朋友尤其旺運,要好好把握和利用這個機會。

立夏日迎夏祈福,豐收轉運的開始

餞春嘗冰消暑

立夏意味著春的遠去,古代不僅有“迎夏”,還有為春天送別的“餞春”。崔駰在賦裡說:“迎夏之首,末春之垂。”吳藕汀《立夏》詩也說:“無可奈何春去也,且將櫻筍餞春歸。

在這一天,人們因大好的春光明媚過去了,未免有惜春的傷感,故備酒食為歡,好像送人遠去。在宮廷裡,還會打開上年冬天貯藏的冰塊,由皇帝賜給百官,“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在科技發展的今天,夏季嘗冰已經不再是皇宮貴族的特權,大家不妨也一起品嚐下冰淇淋、綿綿冰,會為夏天增添不少歡快的能量。不瞞大家說,燚燚已經準備好了十多根不同品類的冰棒在家隨時伺候嘿嘿。

立夏日迎夏祈福,豐收轉運的開始

吃烏米飯擺脫困境化險為夷

烏米飯,烏黑油亮,清香可口。立夏吃烏米飯,於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孫臏(《孫子兵法》的作者)。

戰國時代,龐涓和同學孫臏一同進山向鬼谷子學習兵法。龐涓急於求成,學了些皮毛之物就下山去了。孫臏勤奮好學,鬼谷子將兵法精華傳給孫臏。龐涓得知後,非常嫉妒他,先假意熱情招待孫臏,而後又弄斷他的腿,使他陷於囹圄之中,騙他寫兵書。孫臏為了保全自己,故意裝瘋賣傻,把寫好的兵書也燒了。龐涓懷疑孫臏裝瘋,就把他關進豬圈。看守孫臏的老獄卒心眼很好,他與老伴商議後,把糯米用烏樹葉浸泡後煮熟捏成小糰子給孫臏。龐涓以為孫臏在吃豬糞,就放鬆了對他的看管。後來,齊國派人把孫臏救了出來,孫臏在齊國大展鴻圖,打敗並殺死了龐涓。

孫臏十分感激那位老獄卒,每到立夏,就要吃一頓烏樹葉糯米糰。人們欽佩孫臏的氣節才華,也在立夏時做烏米飯吃。

立夏日迎夏祈福,豐收轉運的開始

立夏吃烏米飯的風俗便形成了,這天的烏米飯,有著擺脫困境化險為夷的寓意。同時據說,吃烏米飯還能祛風敗毒,對健康也大有裨益。

吃蛋嚐鮮養心

夏季火旺,五行火代表心腦系統,在我國很多地方,立夏這天的飲食,必吃煮雞蛋、全筍、帶殼豌豆等特色菜餚。

古人認為,雞蛋溜圓,象徵生活圓滿,立夏日吃雞蛋能祈禱夏日平安。“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很多地方都有吃“立夏蛋”的習俗,是說立夏吃蛋能預防暑天常見的食慾不振、身倦肢軟、消瘦等苦夏症狀。

同時立夏吃東西最補,以前民間認為,吃一枚雞蛋相當於吃一隻雞。立夏後,事務開始繁忙起來,人容易疲乏。吃紅棗雞蛋,是為了補充體力。

立夏日迎夏祈福,豐收轉運的開始

中醫認為,雞蛋性平、補氣虛,有安神養心的功能,雞蛋不傷脾胃,一般人都適合,所以哪怕是有高血壓等慢性病的人,立夏吃雞蛋也是有益健康的,這也是對平安和豐收的企盼。

而吃竹筍拄腿,寓人雙腿也像春筍那樣健壯有力,能涉遠路;吃豌豆拄眼,帶殼豌豆形如眼睛,人們為了消除眼疾,以吃豌豆來祈禱一年眼睛像新鮮豌豆那樣清澈,無病無災。這些說法,目的都是出於祈求身、心、腿等重要部位健康無恙,防止生病,順利度過炎夏的願望。

關於立夏,還有秤人、鬥蛋的小遊戲,吃“立夏飯”,戴五色“立夏繩”,多姿多彩的民俗,都是為了“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並秀”這樣一個充滿活力的日子而設置,藉助習俗,祈求上蒼給人們帶來好運。

立夏日迎夏祈福,豐收轉運的開始

在此為大家奉上一個立夏開運小妙招:在這一天準備可以助旺運勢的食品,比如紅雞蛋、狀元粥,總之對應著自己的心願而準備,在心裡默唸觀想願望後,專心品嚐美味食物,這樣就讓食物的能量,藉助天地節氣,融入了身體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