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說,孩子是否撫養的好體現在這五個方面……

在8090開始為人為母的時代,普遍受過高等教育的他們對自己孩子的要求也很高。有的父母即便將孩子撫養得很好,有時也會對自己不滿意。

心理學家說,孩子是否撫養的好體現在這五個方面……

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父母的我們,不斷的自省,但怎麼樣才算把孩子撫養的很好?可以在生活中通過著5個跡象來看。

01、孩子能夠在你面前表現出各種各樣的情緒

前陣子一個外國爸爸,在一個四歲女兒面前耐心的教導她十幾分鍾,在微博上火了。網友們也發現,國外的教育很注重情緒的消化。

對一般人而言,覺得越親近的人,越容易在他們面前表現情緒。如果孩子心理感覺和父母貼近,就敢在父母面前表現出各種情緒,尤其是負面情緒憤怒、悲傷、恐懼等等。

也只有當孩子感覺與父母相處有絕對安全感,才會在父母面前撒嬌。如果孩子在父母面前表現的情緒很少,或者只表現某一類情緒,就預示著親子關係有些問題了。

父母需要注意,自己是否不許孩子表現出某種情緒,或者當孩子表現某種情緒的時候就打岔。接納孩子的每一種情緒,如果孩子不知道怎麼描述自己的情緒,可以幫他們說出來。

02、孩子會和你談自己的想法,不擔心你會有什麼反應

如果孩子願意告訴你自己的任何想法,就說明你們這段親子關係很親密。有些父母對孩子太過嚴厲,或者對孩子的想法、情緒反應過度,孩子就會越來越不願和父母說自己的想法。

此外,孩子也能比較準確感受到父母的心理承受力,如果他們覺得父母不能承受,也不會告訴父母。

03、你對孩子的反饋不評判、也不貼標籤

有些父母給孩子的反饋完全不客觀,甚至給孩子貼上很多標籤。我曾聽一個媽媽說,孩子很不愛吃蔬菜。這本沒什麼,但她很快做出一個結論:所以他性格急躁。

我不知道這兩者有什麼關係。唯一的關係可能是,這個媽媽既擔心孩子不愛吃蔬菜,又擔心孩子性格急躁。

有些父母在訴說了孩子行為以後,總要給孩子貼上一個標籤比如懶、貪吃,不夠聰明等等。這些標籤和評判並不能讓孩子變得更好,只會讓他們變得越來越像“標籤”那樣。

04、你鼓勵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可以幫助孩子發展出成就感。在追求興趣的過程中,孩子會發展出“持之以恆”的能力,他們也會更少嘗試危險行為。

有些父母則不允許孩子發現自己的興趣領域。他們讓孩子發展的“興趣”,其實是自己沒有被滿足的興趣或愛好。

如果父母不讓孩子發現自己的天賦,逼迫他們學習自己不感興趣的領域,孩子會很害怕自己讓父母失望,他們學習過程中感受到的壓力也會尤其大。這樣的結果就是,孩子一直在壓抑中學習。

05、會對孩子道歉,並且彌補過錯

中國的父母一直覺得父母是有覺得的權威性的,所以幾乎很難聽到他們會認錯。即使知道自己錯了也當是沒事發生一樣過去了。

無疑這不是一名合格的父母,如果事情真的已經發生了,父母需要做的,就是承認並且彌補自己的錯誤。你可以和孩子談談:冷靜下來之後想過,如果重來一次,你會怎麼做。

親子關係是一輩子的關係,傳統的思想總是認為父母對孩子就是應該高高在上,對孩子多什麼都理所當然,甚至只要是自己覺得“為了孩子好”就不考慮孩子感受去做。

如果想讓孩子明白道理,首先要用孩子能理解的語言去講道理。打孩子一頓,只會讓孩子害怕“被打”這種行為。孩子最後會得出結論——我這麼做會被爸媽打。但為什麼不能這麼做?也許永遠都不知道......

心理學家說,孩子是否撫養的好體現在這五個方面……

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父母,你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有做到這五種跡象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