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竟如此簡單--宋代易家卦變圖詳解

宋代易學講到現在其實基本結束了,但是還有有一些建樹不大但是又不可不提的人物,他們分別是李之才(字挺之),俞琰等,給大家講訴下。前文提到過從陳摶開始,易就開始颳起了易圖之風,大家都圍繞圖像展開,也使得我們今日研究周易更加簡單,陳摶傳給种放,种放傳給穆修,穆修傳給李之才,之才傳給邵雍,而在之才這裡我們看不到邵雍的種種,因為我們前文說過邵雍得到的只是先天易圖,沒有太極圖,沒有河圖洛書,但是有一點大家需要注意,邵雍是支持朱、蔡二人的五十五數河圖,五十數洛書的。

具體李之才有何卦圖呢?第一個就是我們前文說到過的,反對卦,這個我們在漢代易學虞翻哪裡有提及,今天我們還是拿出來說下,所謂反對卦就是覆卦,覆者,反也,就是把兩個互為覆卦的卦其中一個反過來就構成一對覆卦,這個和錯卦(亦旁通卦)還是有所區別的,前文也說到過,64卦裡面有幾個卦是永遠不變的,茲列舉出來:乾、坤、頤、小過、坎、大過、中孚、離。餘下的56卦兩個一組互為反對卦

周易竟如此簡單--宋代易家卦變圖詳解

大家看到這個卦圖之後有沒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那就是乾坤屯蒙需訟師。。。。這個就是朱熹的卦圖順序,為了大家好記憶,作了64卦序歌,就是按照反對卦來作序,那一天你若是揹著揹著有一個卦不知道了,你找找他的反對卦出來,自然他也就出來了。當然李之才不可能就這點本事就能當邵雍的老師,他還有一個64卦相生圖,先把圖拿出來給大家看看,在來講解下

周易竟如此簡單--宋代易家卦變圖詳解

根據上圖我們知道,臨卦是坤卦和乾卦相交合得到,也就是坤卦的初爻變陽爻,也叫坤一交得到復,而復卦統治五卦:師、謙、豫、比、剝;同理乾一交得到姤,也是統領五卦:夬、大有、小畜、履、同人;坤二交得到臨卦,臨卦統領14卦:明夷、升、小過。。。。。乾二交得到遁,也統領14卦;坤三交得到泰,統領9卦:歸妹、豐、恆。。。。乾三交得到否卦也是9卦。大家如果學過排列組合,這個規律自然清楚。此圖自然沒有太多的創新和哲思在裡面,所以後世研究不多,在此不贅述。

在說一個比較有新意的——俞琰卦圖(道家,精研魏伯陽《參同契》),但是我們還是見到過,而且是在漢代易學有講到過,就是虞翻卦變和魏伯陽卦變,我們一直強調易圖是在宋代以後才有,前人都是文字描述,所以,上面的李之才的卦變圖也是來自於虞翻的卦變,在漢代易我們也講過虞翻是及其推崇魏伯陽,而道家包括現代的道家也推崇魏伯陽老人家,他的卦變我們可以看出是一種卦氣升降,今人打太極也是講究運氣就是來至於這裡,不多少了,還是把俞琰的卦變圖先來出來——先天64卦直圖

周易竟如此簡單--宋代易家卦變圖詳解

從圖上分析:卦分為一陰五陽6卦;二陰四陽15卦;三陰三陽20卦;四陰二陽15卦;五陰一陽6卦;外加乾坤兩卦。思想涵蓋:乾坤天地定位,一個在上一個在下;陰陽相交得到坎離二卦;萬物起於中;十二卦氣在周遭;恆才得益。所以俞琰的卦圖是比李之才的卦圖有更深的哲理與研究價值,這個也得益於魏伯陽和虞翻的研究,卦圖的功勞歸功於俞琰,使得後人在研究道家易簡單明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