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好嗎 我想你了

你還好嗎 我想你了

1.

一個認識兩年的朋友要離開北京了,走的時候我們很多朋友一起去吃了飯,為他餞行。

雖然知道他可能走了就不會再回來了,但是我還是忍不住問了一句,還會回來嗎?他說,不了。

17年底,他父親去世,為了讓他好好在北京打拼,父母一直瞞著他父親的病情,直到最後一個月,實在瞞不下去了,他才趕回了家。

他安排好了父親的後事回來了北京,交接好手邊的事情之後,準備回老家了,他說,以前沒日沒夜地工作,就是從小看父母太辛苦,想讓他們早點享福,可是現在自己還沒拼出個樣子,他們卻再也享不到福了。

聽完他說的話,我不禁感嘆。偶爾跟身邊的朋友聊起自己的父母,大家總是既感激又覺得不安,感激父母負重前行,讓自己活成歲月靜好的模樣,不安是因為害怕回家見到年邁的父母,害怕回家後一切物是人非,擔心本該團圓的桌前會突然少了一位。

而其中有一些朋友,提起已經過世的父母,更加是痛哭流涕,後悔沒能在生前給予他們更多的長情陪伴。

2.

人活在這世上,深知遺憾總比圓滿多,所以,總有人這樣勸說道:無論是生活抑或是工作,親情抑或是愛情,都要好好去珍惜,方能不留憾。

可是,“看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此生”,我們永遠都是說得多做得少,特別是在父母方面,一個個真實的例子,一串串遺憾的故事,都好像在告誡我們:

很多時候你總以為有很多時間去陪伴身邊的親人,也總以為來日方長,一切都來得及。殊不知,時間總是把我們的臉打得啪啪響。

最後,我們才幡然醒悟,時間本就如此殘忍,不會為誰停留。一切都在變化著,也許變得跟我們想象的相差甚遠,甚至會留下很多的遺憾。

也許是某天你突然發現,原本快步如飛的父母,因被你落下老遠而氣喘吁吁;以前四處奔波的他們,不想也不敢出門了;甚至有一天你會發現,他們無力地斜靠著椅子,不停地打瞌睡。

那一刻,你就會懂得,他們老了,歲月讓他們失去了光彩,而你卻正值精彩。

你還好嗎 我想你了

3.

前幾天,跟六年沒見的閨蜜通宵臥談,我們興奮地聊著這幾年的境遇,但某一刻話題一轉,就聊起了各自的父母。

她跟我說,前兩年,她終日沉浸於自己的世界,忙著談戀愛、忙著工作、忙著擴人脈,很少會跟父母聯繫,有時甚至一兩個月都沒打過一通電話。父母按捺不住打電話找她,她也總是不耐煩地說,忙著呢。電話那頭的父母只能不捨地掛了電話。

某天,她回了一次家,知道她要回來的父母,高興地張羅著一切。

她走進家門那一刻,她驚呆了,正在拖地板的父親,動作不再像以前那般麻利,拖拖停停,那被歲月壓得佝僂的背影,也觸發了她心中最脆弱的神經。隔了好一會才她才說:“爸媽,我回來了。”

那次回家之後,她第一次認真看了父母的臉,也第一次深刻感受到他們真的老了,歲月在他們臉上捆綁住一道道的細繩,既深刻又從容。

從那以後,她每天都要給父母打個電話,每次無非是“吃了嗎?最近身體怎樣?”諸如此類的瑣碎話題,她也知道,父母的嘴邊永遠都是殷切的叮嚀,那種無私的愛,不再讓她厭煩,而是倍感親切和心安。

她紅著眼睛對我說:“常年在外的人,更要珍惜一直陪伴在你身邊的親人,你我都不例外。”

4.

確實啊,就像歌裡唱的那樣:“總是向你索取,卻不曾說謝謝你,直到長大以後,才懂得你不容易,每次離開也總是裝作輕鬆的樣子,微笑著說回去吧,轉身淚溼眼底”。

沒有陪伴的親情,終究少了幾分幸福。

當父母年輕的容顏不在,開始百病纏身;當曾經彷彿巨人般存在的他們,逐漸變得像小孩般戰戰兢兢,我想,作為子女的我們,應該緊張起來了。

他們可能很健忘,但千萬不要急,你要讓他們慢慢回想;

過馬路的時候,他們可能會腳步蹣跚,但千萬不要拽他們,因為時間將他們的力氣慢慢偷走了;

他們喋喋不休說你要注意身體,請你千萬不要煩躁,沒有誰比日漸衰老的人,更有權利發表身體的話題。

生命是一場週而復始,人生也一直在做減法,見上一面,就少一面,所以你需要做的就是,像曾經他們保護你一樣,去愛老了的他們,常回家看看,好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