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青銅劍收藏一直不溫不火

青銅劍始於商代。那個時候,它的劍身一般較短,形狀就像柳樹的葉子,製作也比較粗糙。春秋晚期以後,青銅劍的製作達到成熟,“越王勾踐”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個時期。此時的青銅劍,劍身普遍被加長到五六十釐米。

一把青銅劍主要由劍身和劍莖兩部分組成,所謂劍“莖”就是劍的把手。在劍莖和劍身之間還有一塊凸起來的隔板,叫做“格”。比較講究的青銅劍,“格”的上面都有一些裝飾物,以此顯示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這些裝飾通常使用玉質材料,所以這種劍也叫“玉首劍”。西漢以後,鐵製武器完全取代了青銅武器,青銅劍從此退出了歷史舞臺。

為什麼青銅劍收藏一直不溫不火

中國最早的劍是商周時的青銅劍,作武器之用。到了東周,大多以銅鑄劍,劍質頗佳,冶煉技術也逐漸進步。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規範了鑄劍的法則,青銅劍成為最主要的短武器,併成為社會各階層必有之物,此時青銅劍發展進入頂峰,此後一直延續到秦漢時期。到鐵劍出現時,青銅劍就逐漸銷聲匿跡了。

中國的青銅劍最早為短劍,長度在二三十釐米左右。對其起源有多種推測,有學者認為是脫胎於銅矛頭,也有觀點把早期青銅劍中的重要種類——青銅匕首認作是青銅刀的繼承者。但目前比較明確的是,大約到了公元前5世紀左右的春秋晚期,吳越地區在青銅劍的鑄造方面已經相當成熟,再加上中原的主要作戰方式從車戰轉為步戰,就推動了中國青銅劍進入發展的黃金期,湧現了一批傳世名劍。

為什麼青銅劍收藏一直不溫不火

在青銅劍收藏領域,藏家已開始把原來聚焦在禮器上的目光,轉向了青銅武器和雜器等小件。“因為鼎彝尊卣這類青銅劍中品級較高的藏品存世量不高,且價格昂貴,所以這幾年有一些中小藏家開始收藏武器、雜器。像青銅佛像、銅鏡等小門類在市場上嶄露頭角,且漲幅較大。儘管小件青銅劍的成交價在不斷上升,但和其他品種相比還偏低。“古玩行業有個奇怪的現象,好東西不一定都貴,關鍵是看你的眼力。收藏青銅劍講究的是眼力和渠道,只有這兩樣都對了,才有機會撿漏。收藏一樣器物首先要自己喜歡,其次要看它未來的升值潛力,要看它是不是孤品,是不是皇家用品。升值空間與青銅劍的類形和品相都有密切關係。”

為什麼青銅劍收藏一直不溫不火

青銅劍的拍賣,一直處於不溫不火的地步,第一是青銅劍多為國之重器,過去文物管制極嚴,若有精品,符合上拍標準了,又會被有關方面盯住。第二是一旦追溯起來,若是地下出土原物,則所有權歸國家,私人不得佔有,弄不好還要吃官司。第三是因為政策限制,若是沒有來源的和平常水平的舊器,因不易出手而價格甚低,導致市場始終不振。即使香港也是投鼠忌器,只有美國的青銅劍市場倒還接受度較高。價高的重器會被盯住,招惹麻煩;價低的平常器又不受待見。如果再加上市場混亂,偽作頻出,銅鏽剝蝕光怪陸離,手段極其高超,致使敢涉足其間者更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