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別人總看不慣你過的好?

葬淚花末雨紛霏1314

總被別人看不慣這件事,我覺得需要一分為二的看待。

一方面,人總有些好勝心,希望自己能比別人強,這種心態是能夠被理解的。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懂得謙遜做人,能看到別人的優勢和長處,這才會不斷的發展自己,讓自己不斷進步。過於爭搶好勝,不懂得尊重和讚賞別人的人是自戀和自我中心的。因為不能承認自己失敗或不如別人,他們總喜歡把目光放在對方的缺點上,覺得別人不如自己,從而尋找心理上的安慰。他們肯定是看不得別人好的。對方不如自己,憑什麼要比自己過得好呢?對於這樣的人,題主不用特別的在意,過好自己的生活,讓他們羨慕嫉妒恨,才是對他們最大的打擊。

另一方面,題主也要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為什麼那麼多人會看不慣你過得好?我們必須承認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比如買房子這件事,有的人家境不好,父母沒有什麼存款。努力奮鬥幾年攢夠了首付,買個小房子,成了房奴。有的人家境好,父母有好幾套房子,自己不用怎麼努力就可以沒有負擔的生活,比別人少奮鬥好多年。這個社會出現仇富現象不是沒有原因的,就像很多人也看不慣王思聰,覺得他囂張,還可以天天交不同的女朋友。這是正常的心理,因為我們知道,自己有可能再努力,也不會活得跟王少爺一樣瀟灑。

但歸根到底,別人看不慣你,心理有衝突和矛盾的是別人。如果你因為別人的心理困擾造成自己的心理問題,那就得不償失了。


鵜鶘心理夯小七

別人看不慣你過得好,其實就是嫉妒心在作祟。

嫉妒心每個人都有,你有,我有,我們周圍所有的人都有。

但是你我都沒有表現出來,他卻表現出來。為什麼?

因為他(她)受教育程度低,無情商,沒品德。所以他(她)嫉妒你的時候就會通過一些事情表現出來。

但是我們不一樣,至少我們受過一些教育,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懂得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惡醜。就算我們並沒有去做一個高尚的人,我們都知道,只要不做壞人,我們就已經是好人了。

說到這兒,我不得不提一下那些看不起窮人和仇視富人的人。

說白了,其實這是一類人。

都是骨子裡已經迷失的人,在魯迅的筆下,這是“麻木的人”。

我願意以我自身經歷來說明。

從我記事的時候,我們家就很窮,窮到什麼樣子呢?每年家裡種的糧食不夠吃,還沒到收割的時候就已經吃完了,不得不向其他人家裡借。那時候不是因為父母懶,而是因為家裡的田不夠,因為我是超生的,沒有資格分得田地。

後來我稍微大一點,對“窮”這個概念認識更加深刻了。那時候我的老師到我們院子裡來買一些柴火,用作學校中午煮飯,當然不是買我們家的,而是買鄰居家的。

我的媽媽跟我說:去你奶奶家借幾個蛋,給你們老師煮碗荷包蛋。

然後我去借了四個,加上我們家的兩個,六個蛋煮給了兩個老師。他們吃完蛋剩下的湯水,我就悄悄拿來泡飯。

那時候我們那兒就有人看不起我們,私底下對別人說:不要和那家人打交道,他們窮,借了錢還不起。

後來啊,我哥哥和我學習成績都很好,父母為了支持我們上學,就外出打工了,所以到現在他們終於培養出了兩個大學生,一個是公務員,一個是自由創業者。我的父母還在我們那兒最大的鎮上買了房子。

當我們再次回到故土的時候,還是那戶人家,還是住在那個地方,還是以前那個樣子。

我的媽媽給每戶人家都買了禮品,送到她家時,她卻提前把門鎖了不讓我媽進去。

後來我們走了,她就對著別人說我們有錢啦,都不回山上啦,都不管老人啦。

似乎,她的話永遠也說不完。

所以啊,對於這樣的人,我們全然不要在意,他(她)說得越多,就越暴露他(她)的智商、情商以及道德。

而他(她)說的那些話,也不過是隨風而過的風罷了。


如寐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王家棟:

看到這個問題,我第一反應就是嫉妒。然後仔細想想,如果只用嫉妒來說,未免把這個問題看得太過簡單了。所以仔細看了題主的描述,發現裡面有很多信息值得探究。

第一點,我看到了一個被舊社會封建道德綁架的老女人,是一個為了平衡自己被摧殘過的靈魂,而想把別人也拖進這趟渾水的被害者。

心理學有一種防禦叫做攻擊者認同,講的是當被別人攻擊傷害過後,為了緩和自己內心的恐懼而認同對方所做的事情。典型的一個故事,就是籠子裡的猴子被人剪掉尾巴後,會主動對新來的猴子施以同樣的酷刑。

可以想象,在數十年前的中國,給您造遙的這位阿姨,曾被封建禮儀道德如何摧殘禁錮,可憐如她,也許錯失過自己的摯愛,也許連愛的苗頭都未曾成長。看到身邊年輕的姑娘,在新時代下愛的這麼自由奔放,內心自然會產生非常多的焦慮。於是開始了攻擊開始了羞辱,只有讓別人和自己一樣了才能稍緩自己破敗的心靈。

第二點,我們既然是生活在新社會中的青年,自然生活在新時代的道德標準與戀愛標準之下。 我們大可戀愛的灑脫奔放,我們愛的大膽卻不會影響他人,憑什麼不能問心無愧!

這裡有一個個人的不成熟建議,我一直認為,真正懂你的,往往才是值得去交往的人,而那些輕易聽信謠言而放棄你的人,往往也是一些沒有必要花費太多精力的“朋友”。所以我面對謠言向來都是身正不怕影子歪,愛傳傳去,侮辱的只是他們自己的智商與他們自己的道德水平。

第三點,如果對方的言行已經開始深深的影響您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我建議您先用正常的交涉方式直接告知對方,請對方停止對您的造謠,如果對方仍然不知悔改,記得留取證據,然後訴諸法律的解決手段。

第四點,對於將謠言傳入到耳中或者您家人耳中的人,也請多多小心,因為往往這些人是唯恐天下不亂的,道聽途說的人最喜歡添油加醋。

正所謂謠言止於智者,以我個人的經驗,曾經對於我的所有謠言最終對我都不會造成什麼真正的傷害,因為真正懂我的朋友,永遠知道我是什麼樣的人,我會做什麼樣的事。

多給自己一份信心,也多給自己身邊的人一份信心。


心理衛生協會婦專委

每個人的內心都渴望著被別人尊重,渴望得到別人的尊敬。

別人看不慣你的好,和你沒有關係,只能說是對方的格局太小了。眼裡容不下別人的人,也成不了大氣候。

別人看不慣你的好,可能是因為這幾個原因。

你太優秀

你太優秀,你的優秀太強勢,過於鋒芒畢露,樹大招風,可以低調一些。

你冷落了他

你可能在某一件事情,或是不經意間冷落了他,你可能沒有在意,對方卻放在了心裡。

對方就是這樣的人

別人不僅對你是這樣,對別人也是一樣,他本來就是這樣的人。


心態決定一切

發現現在有一種人,自己自卑懦弱,就見不得別人好。 發現別人比自己好了,就拼命的貶低別人,以此來滿足自己黑暗的心理。

魯迅先生真的很瞭解中國人,阿Q精神。

為什麼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

有官方統計,說中國人存在心理問題的比率,正在日益增高,而心理健康從業人員卻十分匱乏!更重要的是,大部分人根本不承認自己存在心理問題!這才是最大的問題!

“不患寡而患不均”是孔子的名言,在當今社會依然適用。因努力而獲得升遷,就會有人在背後說風涼話,酸溜溜地說你是憑特殊關係獲得的;參加同學會,看到別人穿名牌、開好車,心裡就突然空落落的,語氣、表情都變得不自然;市場上,不少商家不惜用賠本降價的方式打壓對手,最後落得個兩敗俱傷。

 古話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見不得別人好、扯人後腿的現象古已有之,在當下的中國屢見不鮮。往往一牽扯到利益,這類“損人不利己”的事情就會發生。究其原因,主要有3方面。

1.人的天性引發嫉妒的心理。生活中,人們看到別人在某個方面比自己優秀,往往會認為別人過得比自己好。容易讓人產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感覺,從而產生嫉妒。在嫉妒心理的作用下,不同性格的人也會有不同的表現:有人受到激勵,發憤圖強;有人自責,自信心受到打擊;也有人小心眼,內心不平衡,背後使壞,也就是人常說的“扯後腿”;

總而言之,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大多是嫉妒心理在作怪。當然,這種心理的存在也是正常的,這是人的天性使然。

2.歷史傳承帶來的不安全感。傳統文化讓別人的“好”給國人帶來極大的不安全感。近代中國的內憂外患,數次的民族危亡更加加深了這種不安全感。現代社會貧富差距加大,社會資源有限,並且分配均,讓國人將這種不安全感升級,轉化成仇富心理。種種原因將見不得別人好這種心態,深植國人心中,形成一種根深蒂固的“心理基因”。

3.錯誤的教育固化了不良心態。深植國人心中的不安全感,讓家長擔心後代在今後的生活中不能獲得更好的待遇,甚至無法立足。所以,家長從小就培養教育孩子的憂患意識,拿別人家孩子的長處和自己孩子的短處比,希望孩子能取長補短。這種做法讓孩子產生牴觸心理,甚至更深的嫉妒。不合理的傳統教育方式是滋生“見不得別人好”心態的沃土。


我今天並不想分析其中背後,嚴重的社會問題(貧富差距、社會矛盾、社會風氣等等)我只想說,要救人先治心!這同樣是一種慈善!一種社會的大愛!讓那些存在道德問題和心理健康問題的人,真正的學會理解社會、懂得如何善待他人,擁有一顆健康、大愛的心態,要堅信:當你對別人露出微笑時,再麻木的人總有一天也會對你露出笑臉……

天道酬勤,人要想過的好只有自己去努力爭取,不是說別人活的比自己差,自己便好了。


漫步人生路煙雨任平生

如果你有這個困惑,很好解答。用同理心啊,你是否看得慣別人過得比你好?

如果作為一個普通人,答案通常是否。

古語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語出自孔子,換到今日,只能說它有消極的一面,但是卻非常深刻地詮釋了人性,歷來如此。


那麼,先理解什麼是看不慣,我想看不慣就是不舒服,不爽,無法欣然接受的一個客觀事實。

這個客觀事實就是別人過得好。

但是這個好,卻有個相比較的尺度,肯定是比你過得好,這便是常人理解的不均。

而這種心理上的不舒適,又來自嫉妒心。

過得好,通常表現在財富、婚姻、權利等等層面。而這些世俗的功利玩意正是凡人追逐的目標,人活著的意義通常被這些現實的欲求所糾纏。

當一個人付出了同等的努力,卻得到了所謂不公正的對待(自以為),嫉妒心一定會填滿TA的情緒,讓TA無法接受這個現實。

理解了這一點,理解了芸芸眾生,絕大多數都在平庸地活著,絕大多數都是極度自我的個體,你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看不慣別人過得好?

好比一個美好的事物,大家都想得到卻沒人得到它,你可以平靜地在遠處觀望,突然有一天,一個你瞧不上的小子竟然得擁有了它,你心裡一定會吶喊:憑什麼?憑什麼那個人不是我?

然而……

所有的嫉妒心卻有它的邊界,你為什麼不去嫉妒馬雲、嫉妒馬化騰、嫉妒趙薇?

因為,他們早就超越了那個邊界。在這個邊界之外,所謂的好壞,那種體驗的差別已經微乎其微,邊界之外的人他們不會互相嫉妒,而普通人和他們的距離太過遙遠,任何情緒都會變得蒼白無趣。

只是,在成為食物鏈頂端的存在之前,你永遠會發現自己處在一個非常擁擠的空間裡,這個空間裡充滿了嫉妒、絕望、憤懣的消極情緒。

所以,如果你並不是金字塔尖的那群人,生活裡細微的那些差異化,將讓你不可能擺脫周圍異樣的眼神,背後的指指點點……因為,這就是所謂的人性,一個貪婪的本相。


產科佳育苓蘢

別人看不慣你的好,那你應該自豪啊!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心理?原因有三

一是他壓根就討厭你這個人本身

這種類型是天敵型的。有的人就是看不慣你,就是三觀不合,需要很大的努力很長的時間才能消除你們的隔閡,或者是怎樣都沒用,有可能是越看越不順眼。

二是你和他水平差不多或者他認為和你水平差不多

你比他好,他不平衡。這種人是自命清高型的,他要的就是一種存在感,心理想:憑什麼咱們倆不多,你比我強?

三嫉妒所有比他好的人,並且他不想通過努力來改變現狀

這是懶惰型的,有些人就是喜歡吃自己老本,不思進取,他希望別人和他保持在一個水平線上,別人的努力就是對他的不公平,這種心理比較變態,但是確實存在。

大體這三種。


對於看不慣你的人,非議你的人其實不用去理會,誰背後不說人,誰背後不被人說?放輕鬆。而且雖然說是“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在我看來,人終究是活給自己看的,你心安理得,生活的好不就是最重要的嗎?

有話說“三人成虎”,說的就是人言可畏,還有句話是“心遠地自偏”,說的就是一種淡然的心境。說到底還是一個態度問題,既然被非議無可避免,索性就這樣吧,你依然在進步,而他們始終在背後嚼舌頭,原地踏步。


大眼大世界

不是別人不想看到你的好,而是熟人不想見到有人比他(她)好。就好比世上富豪千千萬,你根本不以為意,但如果你身邊有個親朋好友哪個人發財了有錢了,你心裡會極度的羨慕嫉妒。雖說朋友關係是你希望他(她)過的比你好,但如果真的好起來了,你心裡未避會如此灑脫。

墨菲定律:當你越討厭一個人時,他(她)就會無時無刻不出現在你的面前,而當你想念一個人時,翻遍地球都找不到他。

人生哲學:

  1. 別試圖教貓唱歌,這樣不但不會有結果,還會惹貓不高興

  2. 別跟傻瓜吵架,不然旁人會搞不清楚,到底誰是傻瓜

  3. 不要以為自已很重要,因為沒有你,太陽明天還是一樣從東方升起來

  4. 笑一笑,明天未必比今天好

  5. 好的開始,未必就有好結果;壞的開始,結果往往會更糟。

所以說:

走自已的路,讓別人去說。嘴長在他人身上,他(她)是誰?與你何干,嘴舌之快,最後報應的也是他(她)自已。一個人的八婆嘴是不會給他(她)招來好人緣的。人緣在當今社會有多麼重要,都懂。


越害怕發生的事情就越會發生的原因,就是因為害怕發生,所以會非常在意,注意力越集中,就越容易犯錯誤,怕什麼來什麼。

相反,

越不理會,越不去在意,他(她)越會覺得自討沒趣。


佚名說你聽

在中國這是非常典型的“怨人窮”就是不希望別人比自己強,看到別人比自己強大就非常嫉妒!有一種仇恨心理!



我記得以前在外打工回家,附近鄉親都會跑來恭喜你,老遠就叫“××,在外面掙大錢都回來了……”其實都是來看看你是不是賺錢了,心裡巴不得你窮困潦倒借路費回家的!來挖苦你一頓!要是你真賺錢了,回頭就說不知道在外面幹什麼,賺那麼多錢肯定來路不正……,尤其是女孩子要是賺錢了,說閒話的更多!



這樣的人自己都是沒有上進心的,文化素質也不高,既然不如別人又不進步!只會怨天尤人!不會在根本上找原因,表面上不說什麼,心理妒忌,背後還會想方設法破壞你的形象,給你背上莫須有的罪名!




面對這樣的人我們不必太在意,畢竟跟瘋狗去計較是不值得的!他們也就只有背後說說壞話,身正不怕影子斜,只要做你自己的事就可以,不要讓這樣的垃圾擾亂你的分寸!


做人的哲學

格局小的人,見不得身邊的人過得好:事業好,家庭好……反而是不認識的人好,內心能接受。與身邊人攀比中,內心決不願輸,輸了就忌妒,就恨……中國人中,這種人,比比皆是……個人內心不夠強大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