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更新,为什么从这里开始?

话事厅推出以来,徐汇乡亲不断踊跃来信。大家的问题很一致,为何徐汇南北差异那么大?

其实这不光是徐汇的症结,我在闵行篇也大段地分析过。两区如出一辙的痛点,折射出规划者当年的局限。

上海城市更新,为什么从这里开始?

如今,上海进入城市更新阶段。我把“更”和“新”拆开,对应两种不同开发模式。

“更”代表深化,意味成熟地段开始产业升级。“新”是大开大合建设,各种资源不断导入白地。

上海城市更新的起点,就在我们西南。

上海城市更新,为什么从这里开始?

更新矩阵

如我所说,城市更新是新旧结合,需要更大的场域把要素放置其中流动、升级。

过去开发是点轴布局,即先定两点再连轴,资源在轴线上差异分配。

90年代的西南基本是沿1号线横向开发。徐家汇商办、万体馆文体、南方商业、莘庄住宅,各种要素均匀分布。

上海城市更新,为什么从这里开始?

不过,该模式带来的问题也显而易见。万体馆一遇赛事交通堵塞,闵行乡亲看病要跑到徐汇。而轴线外的徐闵南部,却得不到发展。

计划经济的规划思维,造成空间浪费。管理者看到这点,空间上开始重新布局。

变革的结果,我称为“更新矩阵”。

所谓矩阵,就是一个四边形。相较点轴布局,矩阵的活动范围大大拓宽,资源也有了足够的导入空间。

而上海最大的“更新矩阵”,就在我们西南。

这个矩阵以徐家汇、莘庄、西岸、紫竹为支点,组成开放的四边形。内部汇集商办、商业、科创、文体、教育、医疗等资源自由流动。

西南矩阵

城市更新往简单说,就是资源导入。

在西南,徐家汇商办未来会往莘庄、西岸转移。万体馆的文体功能,则交由西岸、紫竹分担、拓展。

上海城市更新,为什么从这里开始?

实际上,闵行已经开始大规模地承接徐汇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

上海城市更新,为什么从这里开始?

这就是更新矩阵的厉害之处,市场化资源配置,让支点间相互流通,最终每个点都成为一个能级

2035规划里,西南四点被赋予中心/副中心地位。徐闵内部不平衡的症结,有望彻底根治。

上海城市更新,为什么从这里开始?

而且,徐家汇的资源导入南部、闵行,也是在解决自身痛点。

我在徐家汇篇说过,徐家汇渴求总部经济,存量中小企业就得腾笼换鸟。莘庄、西岸商务区需要产业导入,成交!

上海城市更新,为什么从这里开始?

F=ma

想让西南矩阵的每个支点壮大,就需要一个助推器。这个时候,我要引入物理学。

区域间的相互发展,本质为空间和时间的关系,这与物理学不谋而合。不过乡亲也别担心,我尽量用最简单的原理解释,保证大家听得懂。

徐闵间的资源导入,我看做初中物理公式:F=ma。

上海城市更新,为什么从这里开始?

F是动力,因为是徐汇推动闵行,所以m代表徐汇的资源厚度。从公式可以看出,没法改变质量的情况下,加大动力只有靠加速度a。

这个a就是地铁,地铁越多资源周转也越快。若形成轨交闭环,徐闵动力可到最大值。

2035年,西南会出现一个轨交闭环。我画了个图:

上海城市更新,为什么从这里开始?

这个闭环除了1号线,其余全为新建线路,且每条都有自身意义。

机场快线牵引莘庄至前滩、迪士尼,提升区域国际化水平。15号线是名副其实的科创线,串联漕河泾、紫竹两个园区重镇。

上海城市更新,为什么从这里开始?

23号线最为厉害。这条线路纵横滨江,连接西岸和紫竹,傍水兴建各种要素,让矩阵完成最终合围。

历史是种循环。30年前上海建设从西南开始,如今更新在此出发。每个人都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

用卓越思维,读懂上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