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大唐這幫君臣心術個個了得

我看大唐這幫君臣心術個個了得

首先,就是小說的中心人物唐太宗,他簡直是力量和智慧的化身,一代名君聖主。綜觀歷史,能打天下的皇帝有,善治天下的君主也不乏其人,可是既會打天下又善治天下的,我想唐太宗當屬第一吧。滅隋朝,平藩亂,戰詰利,修高昌,憑藉一把橫槊縱橫天下,無不體現他的英雄氣概;撫民以靜,偃武修文,發展農桑,和平外交,帶領百姓進入貞觀盛世,這焉能是一介武夫所為。通過這段歷史,也讓我領略了何為帝王心術。

帝王心術演變至今,我覺得和一門現在非常時髦的學科很相近,那就是領導藝術。不管你身處何職,那怕你是一個家庭的家長,那也有自己的治家之法。為帝之道在於馭臣馭將,一個有才能而不知用人的皇帝,下場終究是悲慘的,隋煬帝楊廣,唐後主李煜無不成了滅國之君。運用劇情裡的一句話叫做"做皇帝最怕的就是臣下不爭,臣下不爭那他們就聯合起來與皇上爭啦!"面對威脅自己皇權,危害江山社稷的人,唐太宗又表現出了其果斷的一面,即使面對自己的兒子也絕不手軟,這也為貞觀之治後的永徽之治創造了條件。而想想至今,儘管這樣的選擇對於我們大數人是不復存在了,可是引申到企業中,我們的國家有多少家族企業,他們的老一輩為之奮鬥終身的事業卻毀在了子孫的手中,我們在思考其子孫失敗的原因時是否想過他父輩的原因。人的性格是註定的,做父親的知道兒子不是合適的繼承者依然會把衣缽傳給他,為什麼?因為這是他的孩子,無論他以前多麼辛苦的創業,即使知道會毀在兒子的手裡,他依然會堅持。同時反觀當今一些大企業能夠數百年不倒,原因有多樣,但是擁有一個明智的決策者那是前提。

領略過唐太宗的帝王風範之後,我們再來看看那時的臣子吧.一個盛世的背後除了擁有一個英明的君主之外,其必不可少的就是能臣幹吏了,在那個人才盡顯的時代裡面這樣的人數不勝數,我們現在所知道的都是那些被載入史冊的,如文有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岑文本,魏徵,馬周等,武有李靖,李績,侯君集,李寶相,阿史那思摩等等.為人臣者不僅要盡職而且最重要的是要盡忠.在封建社會里面你的才能好但是你不能超過天子,你可以做到萬人之上,但是你必須在天子之下.沒有這個準則,那做官的下場只能是悽慘的.

唐太宗的天下是從馬背上接過來的,因此很多將領都是他的布衣之交,都是共患過難的。從古至今,在歷史的潮流裡面這樣的將領很少有好的下場的,為什麼?我小結了如下原因:第一,如是武將,膽略和功勳都是過人的,這都會讓這些人心生驕橫,如果沒有一個更加強勢的帝王,後果是很難想象的,這是每位君主的憂患.第二,即是武將肯定大多數是統兵在外,和君王的交流相對較落後,所以很容易受人挑唆.第三,大多數武將都缺少相應的政治天賦,如果沒有跟對路線,一旦矛盾激化,他們大多數會成為政治的犧牲品.在大唐時期有三個將領是不得不提的,李靖、李績、侯君集,李靖是後兩者的老師,更是大唐不敗的大將軍,在軍中的聲望無人能敵。所以三人在鼎盛時期曾經手握大唐絕大部分兵權,這樣的情況一旦對外戰爭結束,那天子還能睡的安穩嗎?

所以唐太宗立刻就拿到了三人的把柄,也就是李靖,他是一個比較有謀略之人,馬上與學生互相告狀,貌似不和,最後被調入京城,當了閒差,同時也保住了三人的性命。這比起漢時韓信,明時徐達等人那不可不謂棋高一招,那是不是說為將者沒戰打時都要交出兵權了,其實也不盡然,最重要的是要看準時機拿的起放的下,讓天子能夠放心,其中李績就是其中最好的表率。再說到侯君集,他是開國元勳,玄武九將之一,在軍事上的造詣也是非凡,曾經為國家立下無數戰功,可為什麼最後的結果是如此的悲慘哪?很簡單,他成了一場政治鬥爭的犧牲品,不是唐太宗不信任他,也不是與唐太宗的交流不夠,因為他跟了太子李成乾,太子既然都倒了,他焉有不倒之理.相反這在李績身上又有了次非凡表現,在大家都不看好的皇子身上,他壓上了賭注,最後他贏了,自然也就成了大唐最有權勢的將軍了。

我看大唐這幫君臣心術個個了得

如果說為將之道只要把住這三點的話,那麼作為皇帝的近臣,那要在乎的東西可就多拉.有人曾經發出感慨伴君如伴虎,此話非虛.歷數唐太宗時期的名臣,那個大臣不是面對一盤錯綜複雜的棋局。

凡是略知唐朝歷史的人,都不會不知道長孫無忌這個人,一位輔佐過三代君主,把自己三個外甥送上太子寶座,堪稱是唐太宗的第一心腹,名列貞觀二十四功臣之首。其實我們可以從史書上看出,長孫無忌此人雖有治世之才,但是文不如房玄齡,武不如李靖,直不如魏徵,可是在太宗的眼裡,他如何就成了第一心腹了哪?究其原因有很多種,不過歸納一下也就兩點:一,他本身就是太宗皇后的親哥哥,是皇帝的外戚,當然感情不一樣;其次,他是一個非常有政治遠見之人,不管在玄武門之變,還是在後來的太子之爭上面,他都選對了路線,以至最後獲得了成功。

如果說長孫無忌的遠見造就了他的成功的話,那另外一個人的失敗卻讓我更加看到了一個人的智慧。他就是岑文本,並非本人譁眾取寵,相信每個看過貞觀長歌的人都對此人有所感慨吧。在政治上並沒有好人與壞人之分,只有成王敗寇.一個在皇帝身邊做了二十幾年的近臣,無宰相之名而行宰相之實,無論世事如何變遷,終究沒有撼動他在太宗身邊的地位,這是怎麼樣的一個智者。他用十三年的時間在朝堂上擺下一盤棋,一盤連英明神武的唐太宗都知道而又看不透的棋。這盤棋把長孫無忌兩個太子外甥拉下了馬,在生命最後的關頭,長孫無忌說了一段這樣的話:"岑文本,你不是一個奸臣逆臣,而是一個忠於皇上,忠於自己信念的忠臣謀臣幹臣,人一輩子遇到一個朋友難,遇到一個值得尊重的對手更難,我不是恭維你,要是這個國舅不是長孫無忌而是你,那麼就是三個長孫無忌加起來也早就敗了啊。"人活於此,還有什麼可以說的哪?

歷史終歸是歷史,是我們前人用血和淚留給我們的教訓。怎樣看待他們,怎麼吸取教訓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見解。我覺的在古代朝臣需知聖意,在現在我們一樣要知人心。識人知人待人是決定我們命運的一個關鍵因素,做下屬的要知道領導的心思,做領導的要知道政策的走向,作為政策的決策者更要知道世界的發展趨勢。以史為鏡可以通古今。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讓我們學到點什麼,即使沒有學會能給我們一個啟發,一個今後努力的方向,足矣!都說金子沒有不發光的,可是金子多了,怎樣讓拾金者看到我們那才是我們要思索努力的……

我看大唐這幫君臣心術個個了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