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會計師和中級財務會計師,哪個含金量高一些?

雛菊花語

在我看來,雖然說管理越來越重要,但人們把管理會計師說的再好,再能代表未來,每個人都必須先面對現在,先保證了現在的生存,才能談未來的發展。

中級財務會計師代表的是現在;管理會計師代表的未來。(就按題主的詞用吧)

所以,很明顯,現在更重要,沒有了中級職稱,連工作都沒有,還談什麼管理?

從目前我們國家的情況看,管理會計師針對的企業總會計師一類的高端人才準備的,這些人看著有會計兩字,但他們的工作職責主要是管理工作,而不是會計工作,管的也是全局性而不只是會計方面的。

而從管理會計師(初級、包括中級的)的內容看,含金量也應該要比中級會計差,因為考的難度不大。

如果和CPA比的話,那這個內容顯得就更簡單了。

其實在一開始職稱考試的時候,是考過《管理會計》的。

所以要我來做,還是先好好考會計中級職稱吧。

再有時間的話,努力考CPA吧。


一介書生945

有句話,真實而無奈--選擇了會計行業就是選擇了考證之路。會計從業人員從最初的會計證,到初級、中級、高級的職稱考試,再到千辛萬苦拿下注會(CPA),最終還是要走向管理會計,考取CMA成為財務管理者-企業CFO;整個過程就像一場打怪升級的“遊戲”,而手裡的證書則是你的“裝備”。今天我們來對比一下經典裝備-“中級”和升級裝備-“CMA”。


CMA對中級,究竟是中級獨佔鰲頭,還是CMA管理會計更勝一籌?

CMA和中級會計職稱是兩個不同的方向,CMA趨向管理會計,中級趨向財務會計;在人工智能時代飛速發展的大環境下,各個行業基礎性,重複性的工作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脅,5月份“德勤財務機器人”的出現加劇了財務人員往管理會計方向轉型。從發展趨勢來看,CMA佔據一定的優勢。

Round ①:知識體系

中級:涉及的科目有會計、財管、經濟法。

CMA:不涉及經濟法,在包含會計、財管的基礎上,還包含戰略管理、成本會計、經濟學、內控、風險、審計、職業道德等內容;因此被業界稱為“Mini-MBA”

Round ②: 題型分佈

中級:考試中主觀題的分值佔比相對多一些,主觀題佔55%, 客觀題45%。

CMA:客觀題是100個單選,佔75%,主觀題是2道簡答,佔25%。

CMA對會計這部分知識只考核客觀題,考核比例和難度相對較低,CMA對財管的考核相對多一些,財管這部分與中級財管的難度相當。

Round ③:考試時間

中級:三科成績兩年內滾動有效,比如16年考試通過兩科,17年考過一科,就可以申請領證,如果17年那一科沒過,16年的兩科就會作廢。

CMA:考試包含兩科,P1《財務報告,規劃,績效與控制》,P2 《財務決策》每年三個考試窗口,三年內通過兩科即為通過。

Round④:持證者人數

中級:根據財政部會計司官網統計,截止2016年底,國內中級持證者169萬。

CMA:目前國內cma持證人數有9000人左右。而且大部門分佈在著名外資企業、國有大中型企業的關鍵崗位上。


經過四輪的PK,兩個“裝備”各有千秋,CMA的優勢在於其代表著會計發展的方向,不論你選擇財務會計、審計、稅務、成本、預算、資金或是其它會計模塊,隨著職業發展,都必將走入管理會計領域,並很可能因在管理會計領域卓有成效的工作,最終走向最高管理層。

趨勢像電梯,選對了趨勢和方向,站著不動也在前進。


雛菊花語

CMA VS 中級會計職稱,究竟是中級獨佔鰲頭,還是CMA更勝一籌?

首先,要說明的是,CMA和中級會計職稱是兩個不同的方向CMA趨向管理會計,中級趨向財務會計;在人工智能時代飛速發展的大環境下,各個行業基礎性,重複性的工作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脅。從發展趨勢來看,CMA佔據一定的優勢。

從知識體系上比較,中級涉及的科目有會計、財管和經濟法,CMA不涉及經濟法,在包含會計和財管的基礎上,還包含戰略管理、成本會計、經濟學、內控、風險、審計和職業道德等內容。

題型分佈的方面,中級考試主觀題佔55%,客觀題45%。CMA客觀題是100個單選,佔75%,主觀題是兩道簡答,佔25%。CMA對會計這部分知識只考核客觀題,考核比例和難度相對較低,CMA對財管的考核相對多一些,財管這部分與中級財管的難度相當。

中級三科成績兩年內滾動有效,比如16年考試通過兩科,17年考過一科,就可以申請領證,如果17年那一科沒過,16年的兩科就會作廢。CMA考試包含part1《財務報告,規劃,績效與控制》和part2《財務決策》兩科,每年三個考試窗口,三年內通過兩科即為通過。

根據財政部會計司官網統計,截止2016年底,國內中級持證者169萬。目前國內cma持證人數有9 000人左右,而且大部門分佈在著名外資企業、國有大中型企業的關鍵崗位上。

CMA和中級會計兩者各有千秋,CMA的優勢在於其代表著會計發展的方向,隨著職業發展,都必將走入管理會計領域,並很可能因在管理會計領域卓有成效的工作,最終走向最高管理層。


東奧會計在線

您好,東奧中級會計職稱為您解答:

管理會計師和中級會計職稱是兩個不同的方向,

管理會計師趨向管理會計,中級趨向於實務,注重實際操作。

會計專業技術中級會計職稱考試以二年為一個週期,參加考試的人員必須在連續的二個考試年度內通過全部科目的考試。 管理會計師考試包含part1《財務報告,規劃,績效與控制》和part2《財務決策》兩科,每年三個考試窗口,三年內通過兩科即為通過。

我國自上個世紀80年代引進西方管理會計以來,在理論和實踐應用上,都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經驗。但無論從研究的廣度和深度上,還是在實踐中的應用程度上,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都有較大差距,難以適應我國市場經濟進一步發展和深化改革的需要。現階段我國管理會計人員整體管理水平偏低,難以承擔管理會計師在企業管理中所應承擔的領導者、組織者、顧問、規劃與整合專家等多重角色。財政部印發的會計行業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中指出,到2015年,要實現高級、中級、初級會計人員比例為5:35:60;到2020年,使這一比例為10:40:50。國內目前持證會計人員達1500萬之多,但高級會計人才不足40萬,且以傳統的財務會計知識體系為主要專業技能,真正管理會計人才初步缺口已達560萬。培養專業的管理會計師已勢在必行。

而中級會計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國家職業資格目錄清單公示》取消了很多資格證書之後,剩餘151項資格證書含金量大幅提升的職稱之一。就是因為現在從業證取消,初級證書可能作為進入會計行業的入門證,中級會計職稱的含金量也越來越高。

管理會計師和中級會計兩者各有千秋。希望上述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東奧中級會計職稱

   首先,要說明的是,管理會計師和中級會計職稱是兩個不同的方向,管理會計師趨向管理會計,中級趨向財務會計;在人工智能時代飛速發展的大環境下,各個行業基礎性,重複性的工作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脅。從發展趨勢來看,管理會計師佔據一定的優勢。

  從知識體系上比較,中級涉及的科目有會計、財管和經濟法,管理會計師不涉及經濟法,在包含會計和財管的基礎上,還包含戰略管理、成本會計、經濟學、內控、風險、審計和職業道德等內容。

  題型分佈的方面,中級考試主觀題佔55%,客觀題45%。管理會計師客觀題是200個單選,佔75%,主觀題是兩道簡答,佔25%。管理會計師對會計這部分知識只考核客觀題,考核比例和難度相對較低,管理會計師對財管的考核相對多一些,財管這部分與中級財管的難度相當。

  中級三科成績兩年內滾動有效,比如16年考試通過兩科,17年考過一科,就可以申請領證,如果17年那一科沒過,16年的兩科就會作廢。管理會計師考試包含1.專業知識水平考試。以管理會計師應掌握的重點專業知識為內容進行考試;包含的知識模塊為企業戰略與風險管理、內部控制與審計、經營分析、管理會計與信息技術應用、全面預算管理與實務、稅務管理與企業價值再造、管理會計概論、管理會計職業道德等。2.能力水平考試。通過編寫案例和背景材料,考查應試人員綜合運用管理會計專業知識與工具進行分析、判斷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每年三個考試窗口,2年內通過兩科即為通過。

  根據財政部會計司官網統計,截止2016年底,國內中級持證者169萬。目前國內cma持證人數有9 000人左右,而且大部門分佈在著名外資企業、國有大中型企業的關鍵崗位上。

  管理會計師和中級會計兩者各有千秋,管理會計師的優勢在於其代表著會計發展的方向,隨著職業發展,都必將走入管理會計領域,並很可能因在管理會計領域卓有成效的工作,最終走向最高管理層。

  綜上:中級財務會計職稱、管理會計師代表了不同的方向。

  中級會計職稱作用更廣泛,在國內認可度較高,很多中小企業招聘要求都要有中級會計職稱,有些崗位的升遷也起著重要作用。但是,另一方面,有中級職稱的會計人太多太氾濫,也導致這個證的含金量相對較低,此崗位的工資並不理想。

  管理會計是西方引進而來的概念,管理會計師考試培訓認證費用較高,是在總會計師協會資格認證,國內認可度較高。就職方向一般是一些外企、大型集團,如中石化、中國電信、IBM、海爾集團等。

  中級會計職稱偏向於實務,注重於會計處理等實際操作。

  管理會計更偏向於理論,側重於預測企業的需求及參與策略制定決策。如果在已有充分的實務操作經驗基礎之上,管理會計師會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方向。


澤稷網校

首先我先說一句題外話,我覺得關注點不應該在含金量上,任何證只要考了之後對自己有用或者對來發展有用,對於自己來說就算是有含金量。而既然選擇會計就明確了自己會在考證的路上一去不返,如果有精力的話我建議兩個可以都考,如果硬是要說一個的話,從長遠來看管理會計的證要好一點。


先說說中級的證,中級就比較偏向於實際的操作,而且中級的證在國內認可度還是很高的,企業在招聘時如果你有中級的證很大程度上會優先考慮你。而且在已經工作之後,如果你有一箇中級的證還能對升職加薪有所幫助。之前老師家親戚,在事業單位上班,領導一直想升她的職,但是因為她缺少一箇中級的證就導致事情一拖再拖。考中級的證的過程中還可以幫助自己加深對會計這一塊的學習和理解。

再說一下管理會計,聽這名字也知道側重於管理。現在財務機器人的出現對普通的財務會計有很大沖擊,所以以後會計會偏向於管理這一塊發展,而我們國家也於近幾年引進了cma的考試,並且開始對管理會計考試前進摸索,而且我們國家管理會計這一塊的人才缺口很大,所以管理會計的證對會計人員的作用還是很大的。



以上僅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評論,大家一起探討


生活裡的渺小

中級財務會計職稱、管理會計師代表了不同的方向。

中級會計職稱作用更廣泛,在國內認可度較高,很多中小企業招聘要求都要有中級會計職稱,有些崗位的升遷也起著重要作用。但是,另一方面,有中級職稱的會計人太多太氾濫,也導致這個證的含金量相對較低,此崗位的工資並不理想。

管理會計是西方引進而來的概念,CMA考試費用較高,是在美國管理會計師協會(IMA)旗下資格認證,國際認可度較高。就職方向一般是一些外企、大型集團,如中石化、中國電信、IBM、海爾集團等。

中級會計職稱偏向於實務,注重於會計處理等實際操作。

管理會計更偏向於理論,側重於預測企業的需求及參與策略制定決策。如果在已有充分的實務操作經驗基礎之上,CMA會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方向。


女奧迪特的自我修養

中級會計師更偏重於會計核算方面,隨著會計證的取消,會計師會逐漸變得更為重要,作為國內比較容易考取的證書其入門門檻較低,通過率相較於其他證書也較高一些。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大數據的統籌,賬務的核算不應該再作為會計的主要職能,其應該像西方一樣,逐漸的為管理進行服務。而做到這一點的卻是cma,通過系統的培訓,讓你能清晰的認識到作為企業的財務應該做什麼,需要做什麼,和自己能夠做什麼?將自身的價值最大化也將會計的職能推到前端,讓會計真正的有用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