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解讀新政 為光伏加油

2018年的六一兒童節,對小朋友們來說是一個快樂的節日,可對光伏人來說,卻可能是一個悲慘世界的開始,茫然、悲憤、不知所措、無可奈何等諸多負面詞語,似乎都已經無法表達大家此刻的心境。

其實,凡是都有因果。算小賬,大家可能覺得虧了,這一政策是利空;但算大帳,筆者認為是多贏,政策其實是利好。

筆者覺得,此次新政至少從以下幾方面來看,是對行業有利的:

讓光伏狗重新變成人

光伏行業或產業最寶貴的財富應該是人,是光伏從業者,而不是其它。“六一新政”硬著陸,沒有給行業留出搶裝過渡期,這其實是政策面對光伏從業者的人性化呵護。

畢竟,受電價或指標的剛性約束,只是少建幾批電站而已,最多發展慢點而已,產業或行業都死不了。但是,如若再來幾波搶“630”和“1230”這樣的狂潮,把光伏精英們都累趴下甚至累死了,行業後繼無人,光伏才真完了。

君不見2017年的兩輪搶裝狂潮中,各大光伏企業表彰的可歌可泣的先進人物中,有老婆生孩子回不了家的,有父母生病盡不了孝的,有在工地上累得吐血的,等等。

現在新政出臺,沒有了無休止的搶來搶去,光伏人的精神和身體終於能舒張了,不用幾個月見不著家人,不用睜眼閉眼都是併網,各種非人道的“倒計時”標語也徹底掃進光伏的歷史塵埃中了。

理性解读新政 为光伏加油

契合國內政經大形勢

首先,新政踐行了“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的”生態觀。

過去幾年,地面光伏電站在三北地區遍地開花後,又揮師中東部圈山佔地、伐林墾湖、與民爭地。一個50MW的山地光伏電站,動輒數千畝佔地,鬱鬱蔥蔥的青山綠蔭變成坑突突的玻璃組合。

光伏人捫心自問一下,中西部滿足光伏電站建設的那些所謂未利用土地、荒山,有幾片不是把茂密樹木砍光、清表後建設的?有幾個所謂的農光互補之類的光伏大棚電站,不是為建電站而濫造大棚、有光伏而無農業的?有幾個所謂的魚光互補之類的光伏電站,沒有為建電站而不惜破壞水體、導致池塘或湖泊生態退化的?

現在政策沒給光伏指標(暫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電站的建設規模),釜底抽薪、一招封喉,直接廢掉光伏電站的建設衝動,也挽救了為發展新能源而有可能大面積破壞的生態環境。

其次,新政踐行了創新驅動的發展觀。

領跑者計劃規模和首映效應,需要用高效產品和先進的系統集成技術,才能低度電成本的參與市場競爭,以實現倒逼企業技術創新的行業發展路徑。

近年來幾批領跑者計劃實施情況看,創新驅動的跡象比較明顯,新政異常重視領跑者,強調有序推進。

分佈式是光伏發展的未來,新政支持其發展的傾向性意味還是很濃,但下一步究竟是力推還是嚴控,在於年底分佈式在創新驅動方面的表現。

自發自用雖然電價下調,但沒有強迫規定自用率,指標方面也沒有把話說死,而是把2018年“531”後的指標分配權賦予了地方政府。結合分佈式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來看,指標規模只是由完全不管控轉為省級能源主管部門把控,沒有強制不給發展指標。

新政裡並未有把全額上網和自發自用區分,但結合分佈式管理辦法意見稿看,指標管控的意味偏嚴,未來再度爆發式增長的基本面不大。

總之,新政給分佈式開的口子還是較大,怎麼利用就看光伏企業的創新程度了。

再者,新政踐行了服務於民的民生觀。

行業的發展紅利應該惠及民生,本輪新政異常強調民生福祉。

對光伏扶貧項目依舊高調支持,不論規模還是電價都給予了強大的政策保護。如及時下達“十三五”第二批光伏扶貧項目計劃,符合國家政策的村級光伏扶貧電站標杆電價保持不變,提前發放國家補貼等。

對老百姓的戶用光伏,新政迴避似的給予了保護,沒有提及自用比例和規模。

光伏行業的成人禮

新政使得行業行政調控得到了進一步強化。

此次新政從削減補貼強度、嚴格控制建設規模等方面,強制對光伏行業斷奶。政策層面的本意是希望光伏行業提質增效,結果必然強化調控行業的發展速度,避免行業大起大落,傷及無辜。

誰都想無憂無慮的生活,不想變老,希望天天過六一兒童節。但別無選擇,長大成人、隨之衰老是誰都避免不了的。光伏企業或從業者也如此,在保溫箱待久了,可能一時不適應去補貼過快,因而牢騷滿腹。但要想活得更精彩,只有把自己變大變強。

新政加速了行業的市場化發展。

此次新政強調用戶側准入門檻,鼓勵售電或入網電價競爭等市場方式配置光伏資源。結合分佈式管理辦法意見稿來看,分佈式光伏市場化交易在體制層面已經達成共識,具體實施或推而廣之,只是時間問題。

建議光伏企業摸清自己的家底,弄清楚一旦入市,有哪些東西能拿得出手,換得來經濟效益,避免出現一手好牌打爛的被動。

當然,政策的硬著陸,看得見的銀子說沒就沒了,需要勞心費力的去挖掘看不見的金子,大夥兒都不滿意是可以理解的。但社會的進步,新能源的普及,靠的就是我們光伏人的勞心探索。與其怨天尤人、深夜買醉,不如回家摟著媳婦酣睡,然後,明天再出發。

FR:太陽能發電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